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上个月,葫芦侠跟大家聊过汽车小重叠碰撞的一些事儿(小重叠碰撞的“超神”和“黑历史”)。除了不同品牌的差异之外,我们发现一个规律——汽车普遍是越新越安全。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大家都知道,碰撞测试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在上个月C-NCAP刚刚公布了2018版标准,IIHS和E-NCAP也是,基本上每隔两年就会更新一次标准。

在2012年获得“优”的车型,并不一定比2017年的“良”更安全。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与配置一直在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吸能设计、高强度钢板的应用,以及从安全带、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到如今自动刹车、并线辅助等科技配置的发明。

当代的汽车在安全上越来越先进,具备数不胜数的主动、被动安全配置被应用到汽车上。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那么,新车跟老车,在安全上到底差距有多大?一些测试机构脑洞大开,想出了同品牌、甚至同系列车型对撞的路子。不但噱头十足,也能看出汽车在安全科技上的实际进步。

01

1998款卡罗拉 VS 2015款卡罗拉

去年,澳大利亚权威碰撞测试机构ANCAP就进行了一项测试——这是一次真资格的“左右互搏”,用来进行对撞的分别是1998款和2015款丰田卡罗拉。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卡罗拉是全球销量最高的车系,从1966年至今,全球累计销量已经达到4500万辆,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中。

用来参与测试的1998款卡罗拉是家族中的第八代产品。卡罗拉当年以花冠之名在华初投产的是第九代,第八代卡罗拉在中国并不多见,但在全球范围来说,依然保有量巨大。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2015款卡罗拉则是第十一代。同一个汽车品牌生产的同一款车型,在历经17年进化、换代之后,两台车的安全性差距会有多大呢?

ANCAP设置的碰撞测试同样采用小范围重叠正面碰撞,碰撞位置均为两款车的驾驶员部位。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结果一目了然,新车完胜旧车。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2015款卡罗拉车头虽完全溃缩,但从A柱开始向后的驾驶舱保持完好,气囊、侧气帘也正常弹开。

反观1998款的卡罗拉,碰撞之后惨不忍睹,车头完全溃缩之后、整个驾驶舱也严重变形。这款车虽然配备安全带,但没有配备气囊或侧气帘,再加上乘客舱严重的变形,假人“很受伤”。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首先碰撞的一瞬间,2015款卡罗拉车内假人还未向前发生位移时,设在方向盘内的气囊、侧面的气帘以及下方的细部气囊都迅速弹开,分别对胸部、头部和腿部形成了缓冲、保护。

车舱结构、仪表板保持完整,方向盘和其它零部件都没有侵入到驾驶舱内。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对面的1998款卡罗拉则惨不忍睹——收到强大冲击后,方向盘瞬间就被弹飞,擦过假人头部后冲进了驾驶舱。

虽然有安全带束缚,假人在强大惯性下仍旧向前位移,而方向盘、中控台被撞击后侵入驾驶舱。上图中假人的头部已经完全陷到了溃缩的中控台内,方向盘完全变形,对假人头部带来了极大损伤。

除此之外,碰撞之后的1998款卡罗拉,车舱内迸溅出无数碎片残渣,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也四处乱飞。

根据两辆车中假人记录的碰撞数据,2015款卡罗拉在满分16分的体系内获得12.93分,星级为五星;1998款卡罗拉得分仅0.4分,妥妥的0星。这就是17年间家用车安全系数获得的进步。

02

奔驰C级/S级 VS smart fortwo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澳大利亚人肯定不是第一个搞同品牌对撞的,早在2009年,美国的IIHS就搞过好一轮同品牌之间的较量。其中,奔驰C300与smart fortwo的碰撞大小差异最为明显,最吸引眼球。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在smart fortwo与奔驰C级的PK中,当体积重量悬殊的两车相撞时,巨大的撞击力让smart的尾部瞬间翘起,撞击后,Smart Fortwo来了一个标准450后空翻,导致车内驾驶员席上的假人也就跟着做出各种动作,假人从头到脚都受到侵入伤害,仪表板和方向盘都撞到了假人。车身的大幅动荡也很容易伤到乘员的颈部。

过头再来看奔驰C级,乘员舱几乎没有变形,假人各部位都获得“Good(优秀)”评价,虽然驾驶员假人头部撞到B柱,但并未造成严重伤害。

或许是对IIHS那组大小车碰撞的测试结果不甚满意,2014年,配合smart新车,戴姆勒公司又“升级”了碰撞。这一次用来虐smart的,可是C级的“大哥”S级!要知道,奔驰S级的车重可是smart的两倍……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然而,当两车以50km/h的速度相撞后,smart fortwo并没有出现预想中鸡蛋碰石头的惨状,其乘员舱保持了不错的完整性,并没有被两吨多的S级撞得支离破碎。

据戴姆勒官方称,这样的表现来自于其高强度的钢制车壳,另外也是得益于新款fortwo的发动机后置方案,因为这个方案使车身前部拥有了更多的撞击缓冲区。

很显然,戴姆勒奔驰的意图是维护smart这样小车在安全上“面子”。不过,此次戴姆勒只提供了撞击瞬间的视频,而撞击后两车的受损情况和假人的安全系数均未公布。

03

本田雅阁 VS 本田飞度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碰撞后雅阁基本上没有后退,乘员舱几乎没有变形,8个测量点的位移都很小,因此在乘员舱结构方面,雅阁获得“Good(优秀)”评价。

此外驾驶员席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和双腿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获得“Good(优秀)”评价,只有假人左脚的伤害指标略大,获得“Acceot(尚可)”评价。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与之相反的是,飞度车内假人的测试数据却是很不理想。假人左侧小腿和右侧大腿部位仅获得“Marginal(及格)”评价,右侧小腿胫骨指数测量值非常高,因此该部位获得“Poor(不及格)”评价。

说明在真实交通事故中,飞度驾驶员腿部受伤骨折的风险非常高。此外,驾驶员假人?头部透过安全气囊撞到转向盘,乘员舱测量的8个点有6处变形超标,获得“Poor(不及格)”评价。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04

丰田凯美瑞 VS 丰田雅力士

凯美瑞与雅力士的这次碰撞,同样是由IIHS完成的。结果同样对身板小的一方十分不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乘员舱侵入变形方面,雅力士比凯美瑞要严重很多,测试后雅力士?车门被撞了下来。两辆车的驾驶员座椅都向前倾斜,但是只有雅力士的方向盘对假人头部造成伤害,因而获得“Poor(不及格)”评价。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凯美瑞车内假人的颈部和右腿膝盖部位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与Smart Fortwo、飞度一样,雅力士在车车对碰试验中也获得“Poor(不及格)”。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05

1959款雪佛兰Bel Air VS 2009款雪佛兰迈锐宝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看了前面的一系列碰撞,你是否有一个观念:小车跟大车碰,肯定吃亏?

其实并不尽然。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2009年,为了庆祝成立五十周年,IIHS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碰撞测试,拿当年生产的雪佛兰迈锐宝同一辆1959年生产的雪佛兰Bel Air老爷车进行对撞。

2009款迈锐宝轴距不到2.8米,整体长度约4.8米,整备质量约1.5吨。

相比之下,1959款Bel Air绝对算是个大块头,轴距刚刚达到3米,整体长度则达到了5.4米。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车身及主要零部件全部都由钢材组成,整备质量达到近1.7吨。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尽管Bel Air的身板比迈锐宝大的多,但碰撞的结果却恰好相反,Bel Air碰撞后的惨状远远超出了迈锐宝。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面对承受了相等冲击力的Bel Air,由于缺乏如今普遍设置的吸能结构,它长长的车头像塑料壳一样脆弱,乘员舱的结构已经不是变形,而是完全崩溃。前风挡玻璃在碰撞之后整个脱落,紧接着破裂成无数的玻璃碎片。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装备安全气囊与安全带,Bel Air车内的假人在碰撞后迎面撞上严重变形的方向盘。碰撞之后IIHS对Bel Air的评价是:各方面表现均为Poor(糟糕)。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再看看迈锐宝的情况,虽然车头破损明显,但碰撞后乘员舱结构基本完整,气囊正常弹出。前风挡虽然严重破裂,但并未脱离框架,且没有溅出碎片。

汽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和几十年前的老旧车型相比,当代汽车在安全方面的表现也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高强度材料使用更多,车身扭转强度更高,各种主被动安全配置同样十分重要。

澳大利亚当局统计的事故死亡数据也很有参考价值:在澳大利亚所有乘用车中,有20%的车辆为2000年之前生产的老车,而它们引发的事故死亡比例达到33%;而2011-2016年间生产的新车中,在数量方面占据31%,但引发的事故死亡比例只有13%——相比2000年之前的老车,2011-2016年间新车的安全系数要高出四倍。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可以得出结论:

一、相同年份的车辆相比,大车比小车更安全。

二、相同尺寸的车辆相比,新车比旧车更安全。

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并非100%适合所有车型的对比。如果要问80年代的大车和现在的小车相比,哪个更安全,这个只有期待有机构做一次类似的碰撞测试才能知道。

左右互搏?同品牌新老车型对撞,显然不是为了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