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有一類茶具,

​她站在那裡便與眾不同

和如今所有的“妖豔”都不一樣

就像一個文雅有禮、泡在書香里長大的閨秀女子

無論身邊眾多“連連看”地獄級難度的“網紅臉”們

如何花枝招展,如何像海草一樣不停搖擺

你的目光,都無法離開她身側三釐米以外!

她,是自己領域裡的王,無需徵得任何人的許可。

你可以稱呼她為,柴燒。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柴燒,它從哪裡來?

從字面上看,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在工業社會的浪潮席捲而至之前,這一直是人們燒製陶器的主要方式。

柴燒器為造化之作,燒成效果由土、火、柴、窯共同作用而成,其技出於古法,器與火焰相融,其痕得於偶然,每一器皆為孤品。燒製難度極大,一窯中可燒成的器物不過半成左右,窯寶更是數窯不可得一。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彌善柴燒窯寶,彌善版權所有 嚴禁商用

1 · 土

柴燒作品裡材質以陶土居多,陶土的耐熱好,通過柴燒能讓陶土產生一種溫潤、沉穩、內斂之美。

由於含鐵,與火接觸的過程中氣氛的微妙變化,會使器物表面呈現多樣色彩,用瓷土進行柴燒,顏色通常是均勻的灰褐色或棕色。如彌善產品總設計師,他在製作柴燒器七八年的時間中,測試了數百種陶泥調配與木灰配比方式,研究其對燒成質感與色澤紋理的影響。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彌善霞浦柴燒杯 彌善版權所有 嚴禁商用

2 · 柴

柴燒選用的木材一般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燒一窯器具,約需柴兩三千斤,用量極大,所燒之柴以松木為主,松木資源短缺,故而國家嚴格控制柴窯數量,建窯不易,燒成更難。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3 · 窯

柴窯壽命期限較短,建一口窯僅能燒80餘次,過後即須重建。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都會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彌善柴燒器

4 · 灰

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

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坯上的鐵接觸融合形成“自然落灰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

//////////

柴燒,究竟哪裡美?

她是不被認可的美

她是偶然拾得的美

它是不完美的完美

她美!她不美!她美嗎?

1 · 她不美

在中國古代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傳統燒造裡,窯工會用匣缽承裝陶瓷,避免它和火焰以及窯灰的接觸。

可以想見,如今的柴燒器在曾經的華夏沃土上不過是一件不被欣賞的次品。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彌善柴燒器

2· 她 美

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卻正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追求自然樸實的視覺效果以及溫厚的觸感,這是人們厭倦了過度工業化,追求返璞歸真所產生的新的審美。器皿之美源於自然,而非造作。工藝源於大自然給予的材料,材料的變化依託於自然的現象。柴燒之物正是如此,均由天賜,不矯揉不造作,落灰的拙,火燒的亮都是自然。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一器一濡沫,一夕一朝榮。窯灶安然沉睡,我們只需傾聽窯味恬淡的呼吸。粗陶勾舞層層火痕,在手的撫慰中滋養,溫潤彰顯樸拙,絢爛不失優雅。恰如一篇交響詩,銘寫火與土的樂章,仿若聆聽,一卷書不完的終曲。

柴燒究竟美不美,正如詩中所說:“花若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她的美不會言語,全在於你。

1000多塊的杯子,上萬塊的壺,憑啥這麼貴?

以往內容由彌善說(mishansay)編撰,圖片版權歸彌善所有,嚴禁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