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榴炮上場:「三十二倍十五榴」

1937年8月9日,上海發生虹橋機場事件,為防止日軍從北向南侵略,南京國民政府決定主動出擊,在淞滬與日軍展開決戰。8月14日傍晚時分,中國軍隊率先攻打駐紮在上海的日軍,並第一次用上了一種新式武器——“三十二倍十五榴”,由此掀起了淞滬會戰的序幕。這隆隆的炮聲被後人稱為:向日寇發出了中華民族的怒吼。

重榴炮上場:“三十二倍十五榴”

三十二倍十五榴

“三十二倍十五榴”是一種德國產的重榴炮。1934年春,國民政府向德國訂購了總價值超過3500萬元法幣的軍火,數額約佔當時全年國民政府財政收入的3%,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24門150毫米重榴炮,總價高達2088萬元法幣。在當年這無疑是驚人的大手筆!

這種重榴炮在當時屬於最先進的現代化武器,其最大拖曳速度為60千米/小時,射速約為每分鐘4發,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火箭增程彈的火炮。二戰中,德軍將其作為主力重型野戰炮,橫掃歐亞,德軍暱稱其為“常青樹”。

中國當時對德國提出了一個特別要求,就是訂購的重榴炮射程必須達到15公里,每炮配彈1000發。接受訂單的德國萊茵金屬廠十分重視,為此專門設計使用了32倍徑炮管,以達到15公里的射程。這種重榴炮因此被簡稱為“三十二倍十五榴”。但是由於德國外交部、國防部、經濟部在對華政策上有分歧,這批重炮造好後,並沒有被立刻運到中國,直至拖延兩年後,這24門嶄新的“三十二倍十五榴”才於1936年夏天被全部運抵中國。消息靈通的美國駐華武官稱:“此種重炮是在1936年中旬成交,為最現代化的武器,裝在有輪胎的拖車上,每小時可行30至40公里。”重榴炮運抵中國後,國軍的第一個機械化重炮團很快成立,下轄3個營,每營2個連,每連有重榴炮4門,均用越野載重卡車牽引。重炮團總計2000餘人,擁有載重汽車、觀測車、彈藥車、吉普車、三輪摩托車、兩輪摩托車等各類車輛480輛之多,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機械化部隊。1936年底,重炮團改番號為炮兵第10團,團長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5期炮科、日本野戰炮兵學校的彭孟緝。

重榴炮上場:“三十二倍十五榴”

1937年8月9日,國民政府通過對整個抗戰戰略的考慮,決定在上海集中優勢兵力,先發制人圍攻駐紮在上海的日軍。14日,炮兵第10團一個營佔領大場、暨南新村一帶陣地,主要擔負對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等堅固根據地的破壞任務。重榴炮於是第一次亮相中國抗日戰場。傍晚時分,“三十二倍十五榴”向日軍陣地發射,炮彈直接命中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一帶各個目標,但令人遺憾的是,儘管炮彈落點準確,但因無燒夷彈的配合,未能達到毀壞目的。隨後,日軍派遣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對中國重炮兵陣地日夜不停地進行輪番偵察轟炸。

為保護重榴炮,免於敵機的轟炸,在彭孟緝的精心指揮下,每次炮擊後立即士兵們便將大炮遷離現場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的掩護進入陣地發炮。

9月下旬,炮兵第10團奉命摧毀日軍臨時機場。這個機場就是上海跑馬廳廣場,日軍利用其作臨時機場,可以停降十來架飛機,以縮短了空襲國軍陣地的時間和間隙。彭孟緝指定3營2排來完成轟炸任務。排長張士英率領十多名士兵帶著大炮潛入真茹附近的臨時陣地。當晚10時正,張士英下令射擊,重榴炮一開火,射擊方向的夜空頓時火光滿天,在重榴炮的助威下,任務順利完成。10月上旬,第10團接到另一項任務:摧毀停泊在黃埔江中的日艦。彭孟緝命令2營6連向敵開炮。6連用三發破甲彈準確擊中一艘日艦的主機、駕駛臺和煙囪,將其擊沉,有一次圓滿完成任務。

淞滬會戰失利後,炮兵第10團第2營奉命撤退,途中卻遇到了大麻煩。在撤退路上的方家窯附近公路橋上,日軍埋下了許多地雷,大炮無法通過,彭孟緝心焦難耐,急得痛哭失聲:“中國就只有這個象樣的炮團,怎麼辦呀!”由於戰況緊急,炮團官兵只能忍痛把8門大炮推入河中。

1938年3月,炮兵第10團第1營被急調至魯南參加臺兒莊大戰。25日下午,兩門“三十二倍十五榴”被推進宿羊山車站東北國軍的佔領陣地,與炮兵第7團1營的8門野炮一起向日軍猛轟。此次轟炸,“三十二倍十五榴”充分利用射程優勢,打得日軍暈頭轉向,極大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自1938年3月起,炮兵第10團第3營長期駐紮於此,成為不折不扣的“潼關守護神”。

1940年冬,“三十二倍十五榴”又一次大顯神威。為拔掉鳳凰咀日軍炮兵陣地,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3營7連進行了一次醞釀已久的炮擊。官兵們事先將炮位秘密前移,在晚上準備射擊前,他們又冒著嚴寒,在陣地上潑水,以防止發射時激起灰塵暴露炮位。因事先準備充分,這次炮擊非常成功,連發兩炮皆中目標。據史料記載,當地居民興奮地奔走相告:“國軍將一發炮彈直接打到鬼子的炮筒裡,當時就把鬼子的炮給炸了,鬼子的陣地燒了三天三夜,真是一炮定乾坤啊!”

重榴炮上場:“三十二倍十五榴”

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9戰區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壞了日軍設在妙封、王家山的觀測設備,壓制了日軍炮兵。遭到炮火打擊的日軍第6師團倉皇之下逃入湘雅醫院,炮兵第14團第4連迅速調整炮口,先進行交叉射擊,炮彈準確地落在醫院前後門,封鎖敵退路,進而施行殲滅性打擊,官兵們飛快裝填發射,炮彈所到之處,敵軍血肉橫飛。重榴炮大展神威,有效壓制了日軍炮兵並大量殺傷日軍步兵,為此次戰役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三十二倍十五榴”不但在中原大地上頻現神威,還奔赴中國大西南重擊敵軍。1944年5月,隨著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滇西反攻拉開了序幕。炮兵第10團第1、第2營開赴怒江東岸前線,先後轉戰松山、龍陵、芒市等地,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現在如果你去北京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兵器館參觀,在大廳裡就有一門“三十二倍十五榴”,當年驗收人員留在炮身上的印章依然清晰可見。當來來往往的參觀者從其身旁走過時,不知有幾人知道它的來歷,又有幾人知曉它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抗日烽火歲月中立下的赫赫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