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春节期间,冯小刚导演让电影《芳华》中女主角何小萍的扮演者苗苗在他的私人聚会中表演舞蹈又在网上引起了一阵热议,视频中,冯导说“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为什么会让苗苗来演何小萍。”这段视频的后续内容本文不再赘述,我们回到电影《芳华》去看看何小萍。

《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何小萍能来到文工团是因为舞蹈,来到文工团的第一个亮相就是翻跟头,这对于女演员来说的确是有难度的动作,虽然因为乘车劳累,翻了几个之后有失误,但也足以说明她的舞蹈功底了。

何小萍在文工团是练功最刻苦的一个,她经常自己独自练功到很晚,电影中也有大量的她的舞蹈表演。所以要演好何小萍这个角色,演员必须要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这可能就是冯导让苗苗在家宴上跳舞的目的。

回到电影中的人物何小萍,她身上最大的特质就是自卑。

妈妈带着她改嫁,她成了一个拖油瓶,虽然改了继父的姓,但她在家庭中始终是多余和尴尬的,她渴望着被爱,可是连妈妈的爱都开始变得遥不可及,她将自己泡在冷水里冻病了,才得到让妈妈抱着睡了一晚的机会。

《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参军到文工团,是刘峰接的她,一路上刘峰对她的照顾与关怀,也许曾经让她产生过部队就是个温暖的大家庭的幻想,但这种幻想很快就破灭了,她成了宿舍和集体中被排挤的对象。

在文工团这样一个傲娇的群体中,论样貌,家世,她只有自卑。可能只有跳舞能让她找到一点自信,她比别人都刻苦,流更多的汗,可是汗水又成了被人嫌弃的理由。男舞伴因为她身上的汗馊味而拒绝和她合作,最终还是刘峰愿意接纳她。

《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可以说,在何小萍的青春岁月里,刘峰是那个给过她最多温暖与善意的人。

如果说何小萍生命中还有没有其他给过她温暖和希望的人,可能就是她的父亲了。电影中,她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被关起来改造,在即将被平反的时候病逝了。小说中,何小萍的父亲因为政治原因被停发工资,在她六岁那年,父亲给她赊了一根油条,却因为拿不出钱去还而悲愤自杀了。

幼年时父亲的离开,是何小萍幼小的生命中一份巨大的丧失,这种丧失造成了她性格中的疏离感,她不会和什么人、事、物产生太深的关系,这成为她人生的底色。

刘峰的离开,让何小萍再次重温了童年时父亲离开的丧失感,她对于跳舞的那点热情也渐渐熄灭了,哪怕是得到了跳主角的机会,她都毫无兴趣。这看似是她对文工团这个曾经给了刘峰不公平待遇的组织的反抗,其实是她自己潜意识中对得到之后的丧失的恐惧。

《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后来何小萍因为在前线救助伤员的英勇表现而成为了英雄之后,她却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军医给出的解释是从小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又在战场上见到了太多残酷的现实,受了刺激。其实,如果是战争的残酷导致的何小萍精神失常的话,她可能在刚刚进入包扎所的时候就崩溃了,但是她是在自己变成英雄之后才崩溃的。这再次验证了她潜意识中对于得到之后的巨大丧失的恐惧。人们对英雄的崇拜越高,她的这种恐惧感就越强烈。最终,她崩溃了,她说自己不是英雄,是她不想和成为英雄这件事有太深的链接的真实表达。

何小萍也不会和人有太深的链接。尽管,最后何小萍和刘峰在一起了,但他们也只是友谊层面的共同生活。人们不解为什么刘峰不爱何小萍?这其中是否也有何小萍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成为刘峰的妻子或爱人身份的因素呢?和刘峰的亲密关系会使得她再次陷入到对亲密关系的丧失的恐惧中,她自己承受不了。于是,能够和刘峰互相照顾着的友情是何小萍内心里最舒服的状态。

《芳华》之何小萍的自卑与超越

对于刘峰的真实情感,也许何小萍都写进了她给刘峰写的悼词里,但是她没有机会念出来,这也终于成为了一个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