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究竟是个什么组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菩萨我想对你说


中东“肛门”也门乱象:也门混战的是非曲直

也门被戏称为阿拉伯世界的肛门,是中东地区最差最乱的国家之一。现在混乱的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历史上至少富裕过,强大过。也门则正好相反!在最近几百年内,也门始终处于贫穷、分裂、混乱,尤其是战乱中。目前看来,也门内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听萨沙说一说吧。

----------沙特、科威特满街豪车,而也门很多地区仍然依靠牲畜运输。

也门的问题非常复杂,绝非目前主流媒体一句代理人战争可以解释。

很多人认为,胡塞武装为伊朗支持,也门政府军则是沙特支持,其实也门是沙特和伊朗的战争。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原因很简单,早在几十年前也门内战爆发之时,不但伊朗甚至连沙特根本就没涉足该国。

-------------也门是全世界人均拥有枪支最高的国家,平均每个人都有2到3支枪!

也门有3000年的历史,是所谓阿拉伯文明的起源,可惜近代该国情况异常混乱!

也门近代分为两部分,北部叫做北也门为奥斯曼帝国控制,南方是南也门为英国人控制。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垮台,北也门由此在1918年独立。南也门因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扼守红海海峡,直到1967年才摆脱英国控制,宣布独立。有意思的是,南也门国名为南也门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亲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成立的第二年,南也门就和中国建交。1970年,南也门实行土改政策,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南北也门都属于阿拉伯民族,各方面都基本一致,历史上关系亲密。

独立以后,双方都想吞掉对方统一全国,随后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军事对峙和混战。

期间,苏联、沙特、古巴甚至朝鲜都搅和其中。这几个国家长期在也门驻军高达4万多人,相当于也门政府军的四分之一数量,苏联还建立了庞大的索科特拉海军基地。

这种战乱状态,导致也门经济落后,社会乱成一团。

从1962年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的十多年内,南北也门发生多起政变,北也门共有两位元首被杀害,三位元首被赶下台。同时期的南也门也有两位元首被杀,两位元首被废黜。

仅仅1986年南也门部分军官在苏联支持下的12日政变,就导致南也门死亡1.2万人。

直到1990年,苏联濒于解体,无力涉足也门。在阿拉伯联盟干涉下,南北也门这才于1990年宣布合并。实际上,这是实力占上风的北也门压迫南也门屈服。北也门总统萨利赫,当选也门新总统!

其实,也门并非我们理解的所谓一个国家,是一个由200多个部落组成的联盟。所谓的也门头号政治强人,总统萨利赫只能控制全国百分之三十的地区,其他地盘都掌握在地方强力部落手中。

西方观察家笑称,总统萨利赫的命令传不出首都萨那。

地方部落完全是自治的,仅仅南也门地区,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23个独立王国,都拥有自己的部队。

更有甚至,拉登的基地组织长期以也门部族控制区作为根据地,甚至在阿比扬省建立了所谓的伊斯兰酋长国。亲美的萨利赫政府多次被美国逼迫,要求扫荡这些极端分子,但他根本不敢得罪哈希德、贝克尔、哈卡、穆兹哈等四大部落,压根就不敢出兵。直到今天,基地组织力量仍然公然在也门存在。

----------所谓的头号强人萨利赫,不过是也门几大部落推选的代言人。他维持在也门33年的统治,不过是在保护大部落的利益。一旦萨利赫和大部落作对,很快就被推翻下野!

总统萨利赫之所以能够长期名义上掌握也门,主要也是他来自于实力最强大的哈希德部落。该部落拥有10万民兵武装,控制也门北方三个省!

总统萨利赫当选以后,思考也门百年战乱的根源,逐步开始试图建立正式国家架构,使用地方郡县制,减弱部落武装力量,以实现也门的长治久安。

面对所谓的消灭藩镇运动,各部落自然不可能听之任之,随即开始起兵对抗。其中,原属南也门的各部落表现最为激烈。

经过长达4年的军事对抗、政治谈判和小规模冲突,各派终于在1994年大打出手。双方出动坦克、飞机甚至飞毛腿导弹激烈交火,副总统宾迪赫甚至在亚丁成立了所谓的也门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

沙俄、埃及、利比亚、俄罗斯等国都涉足其中,提供大量武器弹药和军事援助。到7月混战大体结束,政府军占领主要叛军的首都亚丁,副总统宾迪赫战败逃亡苏丹,由此也门至少形式上保持统一。

代价是,短短3个月战争造成至少1万多军人战死,平民死伤不计其数,直接财产损失超过600亿美元。

和普通阿拉伯国家不同,也门除了国内局势混乱以外,更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

------------也门小孩也必须出来工作贴补家用,大部分孩子辍学,没有受过教育。

该国土地贫瘠,山地沙漠很多,可以耕种土地很少,尤其极端缺乏水源。也门人均可用淡水资源,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四。首都萨那居民每四天才能得到一次自来水,其余时候只能引用深井井水(水质很差),而其他小城市甚至20天才提供一次自来水。

没有水自然无法大力发展农业,也门每年粮食有百分之五十的缺口,必须通过进口解决。

更糟糕的是,也门缺乏进口粮食的外汇储备。

所以,也门有三分之一人口处于饥饿中,更有高达百分之六十的儿童营养不良。

也门的人均GDP仅有1200美元,沙特是它的20多倍,不富裕的伊朗也是它的5倍。也门失业率长年超过35%,18岁至28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高达50%,全国人口中五分之二处于贫困状态,大约也门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每天消费2美金以下。

也门没有什么资源,只有一些石油和天然气。但石油储量很少,远远不可能和海湾大国相比。这几年,也门日均原油产量约为13万桶,沙特则为近1000万桶,伊朗也有400万桶。根据石油输出国组织估计,也门的石油最多只能开采到2020年就会枯竭。

除了石油以外,也门只有少量棉花、咖啡等农作物可以出口,人民自然是穷到极点。

更可怕的是,这么一个穷国,却有极多的人口。

也门200多个部落从几百年前就奉行血统和武力的信仰,一切问题都以弯刀(暴力)解决。也门一大特产就是弯刀,这是也门男人必须佩带的东西。现代也门男人则以配枪为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身背AK冲锋枪的男人。

而部落的强弱,和人口密切相关。

所以,也门各部落明明极为穷困,却拼命生育。稍有地位的也门男人,都娶4个老婆,往往一代就可以生育几十个孩子。1994年也门人口为1400万人,但2013年竟然锐增到2300万,猛增了百分之三十。

这个人口数量已经和沙特(3100万)相差不大,沙特的领土面积是也门的4倍!

国际社会预计,再过20年,也门人口会突破4000万。同被人口拖垮的埃及(近1亿)一样,过多人口让也门经济雪上加霜,几乎不能支持。

也门也缺乏真正的国家概念,国内四分五裂。也门是军阀割据局面,已经持续了百年。无论英国还是土耳其统治期间,也门均以部落为单位。部落内部凝聚力非常强,但部落之间多处于对立状态,互相不信任,经常开战。

除了以上种种可怕的问题以外,也门还有致命的教派问题。

众所周知,中东穆斯林主要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从公元七世纪一来,双教派战争也司空见惯。也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基本是1:1,实力比较均衡,这导致内战又加上了教派战争的色彩。

阿拉伯社会原来的四大强国是埃及、沙特、伊朗和伊拉克。埃及因严重的国内问题,早已衰落,让位于沙特。

伊拉克萨达姆挑起海湾战争后,被美国和阿盟武力推翻,更不用说了。

剩下的沙特和伊朗则互相对立,争夺海湾的领导权。

沙特是逊尼派,强调传统贵族王室统治国家,让渡部分国家利益于平民。

伊朗则是什叶派,要求废除王室统治,进行伊斯兰革命,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

可以说,沙特和伊朗根本上是对立的。中东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数量都很多,但只有伊朗和叙利亚两个国家是由什叶派执政,其余均是逊尼派。

大体上,沙特全力支持逊尼派,伊朗则支持什叶派。

就国家财富上,人均GDP高达2万多美元的沙特远比伊朗富裕的多。由于和美国关系很好,沙特也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在国际武器市场,沙特以一掷千金,不把钱当钱而威名赫赫。1987年,沙特豪掷35亿美金从中国购买60发东风3导弹,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才20.72亿美元!

相比起来,伊朗军事实力却强于沙特。伊朗人口为沙特的一倍,正规军为60多万人,是沙特的3倍。波斯人自古以来骁勇善战,两伊战争的劣势中尚且打垮了沙特支持的伊拉克,保卫了自己的国土。而沙特虽然武器非常先进,但军队却没有什么战斗力。沙特王室对于军队始终保持高度恐惧,当年萨达姆、卡扎菲等人都是实力派军人推翻了王室夺权。沙特的23万军队,多为南亚的雇佣军,只为赏金作战。至于沙特的王室卫队数量不多,只能保卫国内大城市,不能用于对外。

就也门来说,沙特全力在背后支持逊尼派的政府军,伊朗则支持什叶派胡塞武装。

沙特为什么反对胡塞武装,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沙特同也门有长达1500公里的边境,如果胡塞武装控制整个也门,就等于伊朗力量睡到了沙特的枕头边。

这就像当年朝鲜战争,美国占领朝鲜就等于把爪子伸到我们眼皮底下一样,中国只能出兵。

道理相同,沙特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所以,沙特从2015年开始大举涉足也门,也就是这个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并没有直接涉足也门。美国人很聪明,他们明白也门内战过于复杂,并非简单军事可以解决的。有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混战的例子在前,美国实在不愿意再趟浑水。美国人对也门大体持事不关己的立场,仍由沙特去做。

因为沙特是美国的盟友,加上出于遏制伊朗扩张的目的,美国才宣布支持沙特,但并没有出兵。甚至美国连也门的空军基地也关闭,同时关闭大使馆和撤走所有侨民。

此次胡塞武装之所以突然大举攻击美国军舰,并非他们疯了,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博弈,借此试图改变目前不利的形式。

目前,胡塞武装已经被联军打的节节败退,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但即便胡塞武装被消灭,也门的乱局也未必得到解决。

总之,也门号称中东肛门,也并非浪得虚名。

它的乱局,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