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喜幾家憂——銀保監會處罰銀行託管業務

近日一則消息廣泛流傳,恆豐、招商、興業、浦發、廣發、平安和北京銀行等在今年受到銀保監會處罰銀行的託管業務。據悉,其中有三家銀行的內部人士表示確有其事。

幾家歡喜幾家憂

截至記者發稿前,招商銀行內部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我們現在確實還沒收到監管部門的通知說暫停基金託管業務。”除此以外,北京銀行的相關負責人、興業銀行的負責人均表示所在業務部門暫未收到監管部門的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有銀行表示自己確實受到了上述暫緩的監管。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以及地方銀監局(含分局)針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違規行為,開出的罰單已逾千張,其中包括一部分之前未公佈的2017年、2016年罰單。屬於本年度的罰單則近900張,罰沒金額累計超10億元。

今年5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的2018年首批銀行罰單包括:招商銀行罰款65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3.024萬元,罰沒合計6573.024萬元;浦發銀行罰款584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927萬元,罰沒合計5855.927萬元;興業銀行罰款5870萬元。三家銀行合計被罰超過1.8億元,此外,上述三家銀行的部分分行管理層人員也被開出5萬元、10萬元不等的罰款。

如何抓住託管這塊大蛋糕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招行託管基金資產達5298.61億元,託管費用合計達6.90億元,託管費用排名第九;興業銀行託管基金資產達到7119.64億元,託管費用合計達5.46億元,託管費用排名第十。

託管業已經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戰略性中間業務。

託管行業發展現狀幾何?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資產託管行業發展報告(2017)》,截至2016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託管存量規模達到121.92萬億元,比2015年末增長39.03%;2010-2016年託管規模平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3.06%。雖然整體增速略有放緩,但是整個行業規模依然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

然而根據資管新規的指示,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應當由具有託管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獨立託管,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此,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想要繼續爭奪託管這塊大蛋糕應當如何逆流而上?

有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持續進行,資管新規的落地,通道業務已經在不斷減少,過去快速膨脹的銀行託管規模也會相應的逐漸萎縮。

首先,在市場規模縮小的環境下,有資質的銀行應當按監管要求,在過渡期結束前儘快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託管業務。其次,進一步提升自身託管業務的專業水平,並且盡到託管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