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人改變了五個國家命運,勾踐滅吳最該感謝他

曾經齊國欲攻打魯國,孔子派子貢出使,一番遊說,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可謂是使一人而動春秋。

齊國田常想要謀反,但是又畏懼齊國內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的勢力,於是想著派他們去攻打魯國,彼時再叛亂。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魯國使孔子的故鄉啊,他招來弟子說,“魯國之我們祖墳之地,父母之國,如今國家危難,諸位誰能挺身而出啊?”

子路出了名的勇敢,自告奮勇,被孔子制止,子張、子石請行,孔子依然不應,最終,決定讓子貢出使。

他一人改變了五個國家命運,勾踐滅吳最該感謝他

子貢先到齊國,對田常說,你打魯國是不對滴,魯國是一個難打的國家,你看他城牆單薄又矮小,護城河狹窄又淺水,君王愚蠢又不仁,大臣虛偽又沒用,軍民羸弱又厭戰,這樣的國家不能打。所以你不如去打吳國,吳國城牆高大又堅厚,護城河廣闊又水深,士兵強健而好戰,兵器尖銳而精良,大臣賢明又善戰,這樣的國家才好打一些。

田常聽了,怒道,你這是諷刺我嗎?

子貢說,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現在你的憂患在國內啊,當然要派他們去攻打強國去。如果你現在攻打魯國,打敗了魯國,齊國的國君更加驕奢,大臣更加尊貴,而你卻沒有功勞,是君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也。所以不如打吳國,攻打吳國如不勝,百姓死在外國,大臣勢力空虛,這樣,您上無強臣為敵,下無百姓譴責,孤立君王,制約齊國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說,沒錯,但是我的軍隊已經前往魯國了,現在轉而攻吳,大臣們會懷疑我。

子貢說,你先按兵不動,我去找吳王,讓他救魯而攻齊,到時候你就有藉口攻打吳國了。

於是子貢又出使吳國,對吳王夫差說,我聽說王道不會放棄他的附屬國,霸道不會放任他的敵對國,千斤重的東西,再加一斤一兩都會偏移。現在,強齊要攻弱魯,實則是欲於吳國相爭啊,我對大王你深深擔憂啊。如果吳王救援魯國,必然名揚天下,如果吳王攻打齊國,必然會限制晉國,再不會有比這個更多的利益了。表面救魯,實際伐齊。

吳王覺得很有道理,說,好,但是我曾經和越王勾踐交戰,越王如今退守會稽,平日臥薪嚐膽,想報復我,所以得等我先打敗越國再說。

子貢說,越國不如魯國,吳國不如齊國,等你打完越國,魯國早沒了,且王方以存亡繼絕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齊,這不勇敢,這不霸道,如果你真擔心越國,讓我去見越王勾踐,我讓他派兵跟隨你,這樣一來,名義上是共伐齊,實際上使越國空虛,怎麼樣?

他一人改變了五個國家命運,勾踐滅吳最該感謝他

吳王大喜,派子貢又去了越國。

越王對子貢很客氣,除道郊迎,問,夫子怎麼跑到這偏遠的越國來了?

子貢說,我前幾天說吳救魯,吳王說要先滅了越國,所以越國危險了。

越王叩首拜道,“我曾經自不量力才打吳國,結果被困會稽山,恨之入骨,只想與吳王決一死戰。你說我該怎麼辦?”

子貢說,吳國現在實際上已經使內憂外患,大王你若果真出兵輔助吳國,再予以厚禮,謙卑的表達尊重,吳王一定就會伐齊了。而如果打敗了,那就是大王你的福氣了,吳國被破,而如果打勝了,吳王必定兵臨晉國,且先讓我去見晉王,讓他共同攻打吳國,等吳國的精銳死在齊國,重兵困在晉國,大王就可以趁機滅吳了。

越王大喜,按照子貢所說安排。

他一人改變了五個國家命運,勾踐滅吳最該感謝他

子貢回到吳國,給吳王說,越王聽說大王的話,十分恐慌,說仰仗大王才能苟活,不敢有非分之想。五天後,勾踐又派了文種過來,表示願意輔佐吳國攻齊,又送來一大波禮物,吳王大喜,對子貢說,越王想親自帶兵助我攻齊,可以不?

子貢說,不行,讓人家出兵出力,還讓國王出戰,不仁義。您答應他相助,收了禮物就行了。

於是吳王攻齊,子貢離開吳國,去了晉國,對晉王說,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先辨不可以勝敵,現在吳國要和齊國開戰了,不勝,越國就亂了,勝了,則兵臨城下了。

晉王大驚,問,為之奈何?

子貢說,修正兵力士卒,提前準備迎戰。之後的事情,熟知臥薪嚐膽之典故已經再熟悉不過了。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