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今天突然來這樣一個很沉重的問題,其實也是很偶然的。因為在路上很偶然的遇到一位很關心這個問題的老師,我稱之為有大愛的老師,關注器官捐獻。

我們的生命難免有一天會停止工作,或是生老,或是病死,人總難免逃這一劫難,當然很多人把生死看的很重要,追求長命百歲,長生不老,那是不現實的,人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但更多人是輕於鴻毛的,極少數人重於泰山。我自己我非常清楚也是輕於鴻毛的。如何能夠讓鴻毛重一點點,讓生命的價值得到更多一點點的發揮,這也許是我能做的。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今天遇到的老師,應該曾經經歷手術,說做手術的時候輸血了,現在人好了,但會感覺到身體中還有另外一個生命在奔騰。她心存感恩,要是沒有那些血,也許自己就過去了。我也曾獻過血,獻血對人體一般無害,只要做好各項檢查,但你但血卻能夠挽救一個人的生命,這也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曾報道,澳洲老人哈里森(James Harrison)被譽為“擁有黃金手臂的男人”,他在過去60年時間裡無間斷獻血1117次,其血液中的特殊抗體可幫助嬰兒避免死於一種嚴重的貧血——恆河猴病。哈里森血液中攜帶的特殊抗體被用來製作一種救命藥——Anti-D,注射給存在胎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風險的孕婦。自1967年以來,超過300萬澳洲RhD陰性孕婦注射過由哈里森獻血製成的Anti-D藥劑。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器官捐獻是不同於獻血的另外一種生命的延續,

現在醫學的發展出還不能完全治療很多疾病,有不少疾病是通過器官移植可以實現好轉或痊癒的,但器官的源頭很難找,這成為很多本來有希望獲得重生的病人在等待捐獻器官的時間死去。網絡上曾見一個四歲的小病人,不幸因病離世了,生前其本人說願意救小朋友,捐出了雙腎、肝臟和角膜,讓五個孩子獲得了生的希望,當時看到這個報道,眼眶就溼了,多偉大的小天使,她就是上天派來拯救其他五個孩子的天使吧。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4歲天使離開人間,卻用小小身體拯救了5個家庭……淚奔!)

我認為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也是一種親人哀思的寄託。

有些器官人體有雙份,其實相當於自帶備胎,比如腎臟,其實一個就夠用,在親屬有需要的時候,配型合適,是有捐獻的可能的。但很多器官,人都只有一個,比如心臟,捐了,自己也就掛了。這個器官捐獻,就只有合適的機會的了。這也催生了器官交易的黑市,這當然是見不得光的犯罪,但自然合法的器官捐獻就很少,也很難,由於收到倫理學的制約,替代的比如豬或其他動物的器官也不能運用於臨床,還有也不可能為了救你,造一個生命,只取一個器官,還有很多器官捐獻的倫理問題,無法跨越。這就更需要有更多合法途徑的器官捐獻者候招。而我其實也早有關注。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這個問題,在13年我在騎車去西藏的路上好像是有思考,我認為,人體的軀殼,只是一堆肉。而真正讓人更有價值的是他的思想。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沒有思想或有齷齪的思想的軀殼就僅僅是軀殼。所以當時我就感覺看清了生死,活著,是為了更好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有一天,你不能再活動了,你活著的價值也就到此為止了。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當然如果你還想讓你的生命繼續於其他的形式存在的話,我覺得也是有可能的,那就是在彌留之際,把所有還有利用價值的器官儘快取下,配型,給急需等待器官續命的人。他們的命續上了,你的生命就又開始在延續了,也許你的主要的軀殼已經化為烏有了,而你的心臟還在某人身上跳動,你的腎臟,你的肝臟還在每天開心的工作,你的眼睛你的角膜還在看著大千世界,這部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關於捐獻器官之後剩下的軀殼,現在連農村都已經開始大力推行火化了,一把火,就化為烏有了,以前死後都還要佔一片風水寶地,以蔭後人,其實後人更多的還是要靠自己。前久奶奶過世,也是趕上了推行火化,奶奶最後也只有一盒骨灰,安靜的躺在了公墓。

人生也終於要歸於黃土。火化政策已經是未來的趨勢,未來的名山大川,未來的風水寶地,都只能駐足遊覽了。而未來的我們也都要這樣化為灰燼長埋於地下。當然如果不想成為灰燼,我覺得到時還有一種新的方式,那就是把我捐獻過有用器官的殘存的遺體捐獻給培養過我的昆明醫科大學。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當16年前,我第一次握著手術刀,

顫顫巍巍的切開解剖室屍體的那一刻,我就對那些遺體產生了莫名的尊敬。因為是他們用自己最後的遺體在向我們揭示人體的奧秘。作為護理專業,本來解剖機會是很少的,但我讀書時候解剖過的屍體比很多臨床的可能都多,那時候記得一個暑假,獲得一個信息,昆醫的海源學院剛開設,其解剖教研室需要大量的屍體以及按照需要解剖出來的各種標本。就招募了10來個學生,一個假期,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天天到解剖室解剖屍體,製作標本。那時候在我的內心,就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火種,將來我要是死了,我的屍體也捐給醫學院吧。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醫學生,如果練屍體都沒有解剖過,你難道希望第一刀直接劃在病人身上嗎,

要真是這樣,太恐怖了,沒有任何手感,對錶皮以下一無所知,手術刀下去,一見血,估計就懵了。醫學生是一定要有解剖對象的,但這個屍體源頭越來越少了。拿活人練技術,恐怕也只有喪心病狂的曾經的日本侵略者幹過。

哇,醫學院裡的達·芬奇,用畫筆為你揭開人體奧秘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埋在土裡,還佔地方,腐臭過後就是一堆白骨,捐獻給醫學院,還能給未來讀書的孩子一個認識人體的機會。解剖會被千刀萬剮,這是罵人的話,就當做是被罵吧,我的一生或我的前生也許做過錯事,這是靈魂救贖的時候吧。這個想法慢慢的更加成熟和堅定了。

我已決定這樣了,我認為有必要起草一份遺書,針對我的身體的處置的。哪一天我作古了,我的後人,好依照我的要求,正確的處理我的身體。93歲昆明醫科大學教授胡素秋離世,按照她的遺願,遺體捐獻給母校為醫學服務。她的丈夫李秉權10年前去世也曾捐獻遺體。胡素秋說:“這樣能感覺到他還和我在一起。”。他們的事蹟也深深的感動了我,也更加堅定了我做這件事的決心。

我們死後,身體該去到哪裡?

這個想法也曾經和家裡人溝通過,家裡人還不能接受,認為我有病,也許真有病吧,反正就這樣了,這是我內心認可的方式,現在不能理解,我還會慢慢喝你們溝通,也許有一天就理解了。但不論理解與否,當我彌留之際,請務必按照我的要求處理我的後事。這樣的想法,估計沒有接觸過醫學或者沒有親自解剖過屍體的人都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

以上可能不是一個年輕人該寫的,也許不是一個年輕人該認識到的,說明我可能已經老了,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想法。

當然如果有人認同我的想法,願意一起來推動器官捐獻工作,乃至推動遺體捐獻工作,可以聯繫我。我們需要一批像我這樣看破生死的人來推動一項造福於一些人的工作。當然更重要的是,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會讓我們的生命也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不是追求長命百歲嗎,不是追求長生不老嗎?這可以做到活的更長久,雖然後面可能不是完整的我們在活著,也是部分的我們還在活著,這多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