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的奇蹟隱喻

電影《頭號玩家》裡有三把鑰匙。

一、關於寬恕之鑰匙

玩家要拿到第一把鑰匙,需要闖關一個競速樂園關卡,道路沿途除了擁堵眾多的競爭者,還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最厲害的障礙是大猩猩,它可以把整條路弄斷,整個人擋在終點門前,誰也別想過去。那麼這個關怎麼闖過的呢?

主人公韋德來到圖書館,那裡記錄著遊戲設計者哈利迪的生平信息。韋德注意到一個細節,同事跟哈利迪說:“不管你怎麼想,現在這個事情已經在這裡,我們必須向前,一切都不可能後退。”但是哈利迪就喃喃自語:“為什麼不可以後退呢?如果全速後退,用最快的速度後退,就能倒退回到從前。”

韋德就在這裡受到了啟發。他再次回到了樂園闖關遊戲裡。當大家一聲令下、齊頭併發的時候,他開始往後退,用最快的速度往後退。本來他後邊是一堵牆,當他把油門加到最大,用最快的速度往後退時,牆前面塌陷下去成了一個斜坡,他進入了地下通道一樣的罩子裡,一路暢行。闖關者們在地面的道路競爭,他卻在地下通道里毫無障礙地飛速倒退,並越過大猩猩到達了終點。

這個場景、這個路徑,非常像《奇蹟課程》裡說的寬恕。如果用視頻來表達的話,這就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表達。寬恕就是undo,就是後退,它不是向前去解決問題,不是競爭或成為勇士,也不是成為一個更有智力或更有能力的人,而是undo,就是什麼也不做。直到所有的問題都是一個問題,也只有一個答案。

那個問題就是分裂有沒有發生過?答案就是沒有發生也不可能發生,它也從未發生過。而這個問題可以有無數種幻化,比如罪咎存不存在?罪咎在,愛就不在,而愛是生命的本質,它是恆在。一直往後退,退到終極的那個點,就是分裂沒有發生過。凡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真實的就是愛,就是一體,就是平安和圓滿。

凡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那麼什麼是不真實的,就是分裂,以及產生的小我、罪咎、恐懼、匱乏感,和無數種衍生出來的現象,比如競爭、有條件的愛、嫉妒、以及種種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衝突。

一旦你真心想要寬恕的話,你這一路就是被護持的。只要你真心想要快速,只要你別出於你的分析、出於你已經分裂的心智去判斷和評價,那麼你一路都是在聖靈的愛護之下。聖靈的愛護就像一個無形的罩一樣,所有的衝突傷害都不會影響到你。

《頭號玩家》的奇蹟隱喻

二、關於真愛之鑰匙

第二把鑰匙在一部叫《閃靈》的電影裡。裡邊有一個舞池,是個沒有底的空洞。設計者暗戀的人在舞池裡和殭屍懸空跳舞,而這一關的核心含義就是愛。主人公韋德說設計者哈利迪最怕的不是閃靈,不是其他任何可怕的事物,而是去親吻一個他心愛的女孩。

我補充一句,他害怕去吻一個心愛的女孩,這是一個愛的象徵,但它不等於愛情,愛情還是太狹隘了。它可以象徵愛情、象徵親密關係,但它的核心是真愛。他不敢去親吻他心愛的女孩,也可以象徵著人們出於判斷和防衛,不敢去看到生活中的愛,不敢去相信無條件的愛,不敢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被歡迎的。所以第二關就是對愛的恐懼。

相信分裂之念後的心靈投射出的世界,充滿了矛盾和衝突,每個人都無比渴望愛,但是每個人又都非常害怕無條件的愛、無限制的愛、無差別的愛。愛情不是真愛,它是非常有限制的。如果帶著追求特殊的心理模式去經驗愛,是免不了限制的,但是情侶關係也可以是自然的愛的呈現(這個話題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這個世界上最普遍的誤解就是關於愛,從人降生到身體消散,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充滿著愛的課題。《奇蹟課程》在開篇就非常簡要和準確地講:本課程的宗旨並非教你愛的真諦,因為那是無法傳授的。它旨在清除使你感受不到愛的那些障礙;而愛是你與生俱來的稟賦(T-in.1:6.7)。它本來就是你的,它在你的自性裡,它不在你從社會上學到的各種關係裡。無論是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情敵關係、業務關係,無論是什麼關係,只要你鏈接上自性之愛,愛的光輝和溫暖就可以充滿你所有的關係。

如果你想在世間任何一個關係中去尋找真愛,那最終必然是偶像破碎。你找不到理想的愛的對象,你也付不出理想的愛。必須是基於生命之愛來承載這些世間之情。而世間種種具體關係都是有侷限的,你要在這裡面去尋找真愛,那你註定會失敗。

你是否相信你是被歡迎的?你是否相信你是值得愛的,值得無條件無限制的愛?你是否願意在你的生活情境中超越社會的限制,只去付出愛心?社會的限制有很多表現,比如:我憑什麼?我憑什麼愛他?他這個人這麼不好這麼糟糕,我為什麼要愛他?他對我這樣不好,我為什麼要愛他?他跟我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要為他做這麼多?

“憑什麼”,這就是有條件的愛,你憑什麼愛人和你憑什麼值得被愛。這是同一個問題,是一體兩面,就像一枚銀幣的正反面。而愛最好的理由就是,因為我們是一體的,我們的自性是一體的。我給出的愛就是給到我們的一體,給到我們的一體就是給到我自己。因為我是一體的一部分,所以我愛別人的時候,就是在愛我自己。我怪罪別人的時候,也是在怪罪我自己。因為我給出什麼我就得到什麼,我分享什麼我就擁有什麼,這是真相的屬性。而分裂投射出來的世界中,所有的思想和理論跟真相恰恰相反,因為它們是藉由分裂投射出來的。所以一個人從社會上學習不到真愛,他只能在他心裡去連接到真愛。不要再把世界當成自己的老師了,把自己的心當成自己的老師吧。

《頭號玩家》的奇蹟隱喻

三、關於本源之鑰匙

第三把鑰匙隱藏在一個迷宮躲怪小遊戲裡。你無法從遊戲的輸贏中得到鑰匙,贏了不能獲得,輸了也不能獲得。上百關卡,無數人嘗試,其中不乏聰明能幹的人,但是都在通關結局的那一刻,腳下的冰面坍塌,被淘汰了。那麼這個遊戲的答案是什麼?答案就是你不需要贏,甚至你只是隨便玩玩,在小黑屋關卡里走來走去,直到碰到一個小方塊,把它拖回到大屏幕裡,湊成設計者的名字就成功了。

這個情節非常像《奇蹟課程》的隱喻,是關於《奇蹟課程》的一個核心教導。課程365個練習中,沒有出現過重複的標題,只有一個除外。那就是:我仍是上主所創造的我。不只是標題,在很多練習中,這個思想也多次出現。為什麼出現這麼多次?因為這是最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個點。

我們太習慣把我打造的這個我當真了,比如我叫孟遷、我生在哪裡、怎麼樣長大、有什麼性格、有什麼能力、我嘗試什麼、我的恐懼是什麼、毛病是什麼、我還有什麼功課要做等等。我們已經非常習慣自己打造的這個個體自我形象了。

我仍是上主所創造的我,對比這個我和我自己認為的自我形象,這就是一腳天堂,一腳分裂(地獄)。

我不希望我以上的說明給大家增加壓力和焦慮。不要有壓力,你已經穿著小我的衣服這麼久了,現在知道這不是真的你,那多穿一會兒也無妨。你只要有這個意識,就會慢慢地把小我打造的這個自我脫下來。你靠的不是你自己的力量,我靠的也不是我自己的力量,我們都依靠聖靈的力量,祂們會護佑我們。

在我們有了這個安心之後,我想繼續對“我仍是上主所創造的我”做一個說明。只有當我知道自己是上主所創造的我之後,我才能夠去相信自己的純潔無罪。因為上主是一體的,祂從來沒有分裂過,祂本是圓滿的,祂從來沒有虧損過。所以祂創造出來的我也是圓滿的,因為祂是按照祂全部的內涵來創造我的,我和祂唯一的區別只是我沒有創造過祂,而我和祂的屬性完全一樣,就像一滴海水的屬性和整個大海完全一樣,就像一個單位很小的氧氣和所有的氧氣的屬性、內涵完全一樣。

也只有當我相信我仍是上主所創造的我的時候,我才能夠真正迴歸,我才能夠真正連接上我的源頭。我在這個世界上是不可能找到源頭的,這個世界只有我身體的源頭,而身體的源頭和身體的形象終歸是虛幻。

《頭號玩家》的奇蹟隱喻

四、一些細節雜談

除了那三把鑰匙,這個電影還有其它的一些小細節也很值得玩味。

1、科技巨頭IOI公司管理者諾蘭是個大反派,他在尋求彩蛋失敗的那一刻,選擇的是毀滅。當他真的啟動了超級殺器的一瞬間,整個戰場上所有的人事物一瞬間都被毀滅了。但是主人公韋德居然還活著,原來之前的圖書館館長給了他一枚硬幣,這枚硬幣就是給玩家第二條命的道具。

那一刻我的感覺是:真實生命不會被毀滅。無論小我多麼瘋狂,它導向死亡,但是並不能毀滅我們真正的生命。

2、當主人公韋德拿到了第三把鑰匙後,全知全能的老人阿諾克(遊戲設計者哈利迪的化身)出現,他拿出一張協議和一支筆,在一個非常華麗的房間裡,對韋德說:“現在你只需要在協議上籤個字,那麼整個“綠洲”遊戲就都只屬於你一個人,你是它唯一的主人。”當韋德正要簽字時,被現實當中的危險干擾了一下(IOI公司女魔頭追殺到他,他必須去應對)。等到安全後,韋德再坐回遊戲裡桌子上的時候,他突然停筆了,說:“這樣不對,這樣不該是結局,這只是一個測試。”

為什麼他說這是一個測試呢?“綠洲”是不可能屬於一個個人的,“綠洲”是用來分享的,它不應該歸屬於一個集團或一個個人。

我感到這裡邊的內涵和奇蹟課程裡關於分享的思想是一致的。不能夠分享的東西不是真正的財富,不能夠分享的喜悅和收穫不是真正的喜悅和收穫,好事都是利益雙方甚至是利於多方的。

沒有隻屬於一個人的生意,沒有隻屬於一個人的成功,也沒有隻屬於一個人的療愈。我今天的練習是137課:當我療愈時,我不是獨自療愈的。沒有人可以獨自療愈、或者單獨進入地獄,因為分裂沒有發生過。

無論怎樣都是一體的。當你療愈時,你目之所及、你看到的人、你想到的人、甚至那些你不知道的人也都跟你一起療愈了。我們在此生此世中,耶穌、佛陀這些覺醒者探索出的道路已經在支持、引領著我們,那麼我們活出來的典範,也會支持到後來的人。而所有這些支持都會實現一個早已註定的結局,那就是一體心靈的整體覺醒。無論中間的故事有多長、有多少,那早已註定了的結局是我們一體心靈的共同選擇。

所以,我們不要小瞧自己。《奇蹟課程》中有一句原文:少了你的微笑,世界就無法得救。如果你不能免於痛苦,免於衝突,那麼你的整個世界就不可能免於痛苦免於衝突。

3、主人公韋德在電影快結束時問哈利迪:“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你不是遊戲裡的角色,對嗎?”哈利迪說:“我不是。”韋德又問:“那哈利迪已經死了,對嗎?”哈利迪說:“是的,哈利迪已經死了。”然後韋德又問:“那你是什麼?”哈利迪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轉身推開門就離開了。

至少在我心裡,這個情節是隱喻聖靈的。聖靈不是世界的角色,它可以化身為耶穌,可以化身為佛陀,可以化身為克里希那穆提,可以化身為任何一個人。他不是一個角色,他不是一個形象。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我會選擇用臺灣一位道友何興亞的說法:聖靈是一種勢能,祂是來自一體心靈的一種勢能。這種勢能決定了整個療愈計劃和救恩計劃的完成。每一個人、每一個自認為分裂的心靈都在這個宏大的一體的愛中,愛不會遺忘一個人。

如果我們丟掉分裂的眼光,丟掉罪咎的眼光,那麼每個人都是聖靈。喬布斯是聖靈,這個電影的導演也是聖靈。不僅如此,傳說中的耶穌或佛陀的形象也是聖靈的化身。每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只要有一絲絲善念,那麼他就是聖靈的化身,他就來自於那個一體之愛。

聖靈離我們並不遙遠,祂就是我們自性當中一種自然的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當中顯示過聖靈很多次。而且祂隨時都在我們身邊,你是選擇聖靈,還是選擇小我,這兩種思想體系,兩種心念,通往不同的世界,也帶來不同的體驗。你完全有自由去選擇小我,但是你沒有自由不體驗你選擇的後果。就連這個現象也是出於自由和愛,因為如果你自由選擇了卻沒有相應的體驗,那就相當於你沒有這個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