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在一代雄主大首領蚩尤的努力下,苗夷組成了部落聯盟,而他也成為這些部落的共主。為了團結新加入聯盟的古東夷人部落,大首領不僅尊崇古苗人的牛圖騰,還尊崇古夷人的神鳥圖騰,並且通過一些行為來體現這種圖騰崇拜。比如,頭戴牛角頭盔,以示對牛圖騰的尊崇,再比如,身穿羽毛製成的衣服,以示對鳥圖騰的尊崇。 於是,這樣的形象,到東羌人中流傳開來,以訛傳訛到春秋戰國時期就變成了,蚩尤是銅頭鐵臂、牛頭人身、背生雙翅。 苗夷聯盟,勢力大大超過東羌聯盟,在這種情況下,東羌聯盟那是讓強大的苗夷聯盟打的節節敗退,後人的傳說中就描述成了,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但是在勝利之後,苗夷聯盟就開始分裂了。因為在戰爭的過程中,古東夷人的部落壯大起來,他們的酋長開始謀求苗夷聯盟的大首領地位,希望取代蚩尤。 在蚩尤掛掉之後,夷人酋長的努力得以實現,他的部落成為中原地區各個部落的老大哥。這個部落以嬴為姓,因為語言的差異,和東羌、苗羌把部落聯盟的首領稱作“帝”不同,古東夷人把聯盟的大首領稱作“昊”。

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昊這個字,現在的含義是廣大、宏大的意思,相當於英文中的great,但是龍山骨刻文和甲骨文的“昊”字,卻是一個長髮威嚴的男子上半身形象,這就是專門用來指代部落聯盟的首領的。所以後世傳說記載的“太昊”“少昊”,不是人的名字,而是對部落聯盟首領的稱呼,就相當於後世的老皇帝、小皇帝一樣。 少昊成為豫東南、魯西南一帶夷人部落的聯盟首領之後,並沒有與東羌聯盟繼續作戰,因為雙方掐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最終發現誰也滅不了誰,誰也驅逐不了誰,反而因為戰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量的族人死於戰爭,大量的族人因為戰爭而丟掉手臂或者腿腳。長期的這種拉鋸戰,讓夷羌雙方對戰爭感到疲軟,他們的部落貴族們開始謀求和平的可能性。 更主要的是,在苗夷結盟時,已經把東羌聯盟壓著打,甚至把他們的聯盟打的四分五裂,迴歸各個部落各自為政的狀態,已經對夷人聯盟構不成多大的威脅了。反倒是南陽盆地的古苗人,在蚩尤掛掉之後,依舊維持著比較強大的部落聯盟,對古夷人一臉構成威脅。或者至少,對少昊的聯盟大首領的地位構成威脅。 所以少昊最終與東羌各部達成了和平,東羌各部承認少昊部落的老大哥地位,東羌各部與夷人各部形成一個新的聯盟,夷羌聯盟。夷羌聯盟分佈的範圍西起關中東部,跨越晉西南和豫西,到河洛、豫東和魯西南,涵蓋了中原地區,所以這個聯盟又可以叫中原部落聯盟。

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所謂部落聯盟,只是各個部落遇到重大的外交問題,比如貿易糾紛、土地糾紛、外敵入侵等等各種問題時,相關部落的酋長、乃至於氏族族長都集中到一起協商決定,實際上就是一個酋長大會。如果把各個部落類比於現在的主權國家的話,那麼部落聯盟就相當於一個局部的聯合國而已。 在這種聯盟之下,聯盟的首領往往由各部落推舉實力強大、最具威望的酋長擔任,首領的權力也十分有限,就相當於聯合國秘書長一樣,管不了其他部落的事情,其他部落的酋長對聯盟的首領,也沒有什麼必須承擔的義務。 東羌聯盟瓦解,進而與古東夷人形成新的聯盟,少昊成為新聯盟的首領。這段往事,訛傳到春秋戰國時期就變成了,少昊是黃帝的兒子,在黃帝死後,少昊成了繼承者。

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神話傳說中,第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名,而且這個人有很大可能性存在的,就是蚩尤,但是我們不知道他對應的部落名稱。而第一個能和部落名稱對上的人名,就是顓頊了。 顓頊所在的部落名為高陽氏,楚國王族就是高陽氏的後裔,作為楚王族的屈原在自己的詩中就說,自己是高陽氏的後裔。顓頊是高陽氏的部落酋長,而且不是一般的酋長,在他的時代,高陽部落取代少昊部落,成為中原聯盟的新霸主,而顓頊也成為中原聯盟的新首領。 苗夷聯盟瓦解後,南陽盆地的古廟各部依然維持著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南陽盆地面積是關中盆地的1.4倍,是晉西南汾河盆地的2倍,是洛陽盆地將近10倍,如果刨除豫東地區的話,僅僅一個南陽盆地承載的古苗人各部,實力就已經與關中河洛的東羌各部不相上下。何況,南陽盆地的古苗人還有其他的盟友,比如江漢地區的古苗人部落。如此龐大的古苗人聯盟,被中原各個部落稱作三苗。

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三苗聯盟依然秉承著祖訓,不放過任何機會奪回中原霸主的地位,以及收復中原故土。 在少昊時代,三苗遭到夷羌聯盟的合力打壓,暫時退居南陽盆地,休養生息。幾十年後,大約4500年前左右,一代雄主少昊死去,三苗各部開始北伐,又一輪部落聯盟戰爭打響。 在這一輪戰爭中,位於豫北地區的高陽氏部落逐漸崛起,在抗苗戰爭中成就最大,高陽氏的酋長顓頊的聲望也如日中天,在他的運作下,高陽氏部落取代魯西南地區的少昊部落,成為中原聯盟新的霸主,顓頊的威名自然也就在口口相傳中,讓後人可以得知。 這一段往事,訛傳到春秋戰國時期就變成了,共工氏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後怒觸不周山。共工氏是蚩尤掛掉之後,三苗聯盟崛起的新霸主部落,這個部落的威名一直威脅著中原聯盟三百多年,一直到傳說中的大禹時代,共工氏還依然不時的亮相一番。 高陽氏部落成為聯盟的新霸主,他的地位持續了一百多年,大約4500年到4400年左右,顓頊之後酋長都換了好幾代,他們在豫北地區留下了後崗類型龍山文化。 在高陽氏時代,古東夷人器物文化——以黑陶著稱的龍山文化,迅速席捲豫北、河洛、晉西南和關中地區,東羌各個部落的廟底溝二期文化基本上北龍山文化所取代。 然而,成也共工,敗也共工。三苗部落始終對收復故土不屈不撓,在共工氏的率領下,三苗各部在休養生息了一百年後,再次大規模北上。 在這一輪戰爭中,高陽氏部落作戰失利,作為酋長的重黎威望嚴重受損。豫東南地區的高辛氏部落,實力次於高陽氏部落,相當於中原部落中的二哥。利用重黎威望受損的機會,再加上重黎與他的弟弟吳回有著一些矛盾糾紛,高辛氏部落聯合吳回幹掉了重黎,扶植吳回成為高陽氏的酋長,高陽氏從此實力衰落,高辛氏成為聯盟一哥,中原的新霸主。率領高辛氏部落成為聯盟新霸主的,就是著名的酋長“嚳”,後世的記載文化,喜歡把尊稱加在名字前面,於是就成了帝嚳。

遠古民族——鹿死東方,中原進入五帝時代

在這位酋長的後任或者前任中,還有同樣功勞很大而被後世代代傳頌的酋長,名叫“俊”,但是代代口傳心授,兩任酋長的名字就混淆成了一個人,於是帝嚳又被訛傳成,別名叫帝俊。 高辛氏部落的霸主地位持續了一百多年,從4400年前左右延續到4300年前左右,部落領地在豫東南地區,黃河的南黃泛帶上。以高辛氏部落為核心,加上幾個附屬部落,在豫東南地區形成了王油坊類型龍山文化。 這個時代,已經是寒冷期的末尾,氣溫開始逐年上升,黃河水量也在逐年上漲,位於黃泛帶的豫東南地區,沼澤又開始多了起來。古東夷人選擇在比較高的崗丘地帶定居,他們把居住的領地稱作丘,把丘上的小城稱作亳,很明顯,意思是高處的住宅。 這個時代,不僅僅軍事貴族已經形成,而且還出現了小型城市。高辛氏就在淮陽地區留下了一座古城——平糧臺古城。這座小城城牆嚴整,輪廓方正,規劃整齊,城內還有陶製的管鋪設而成的排水管道,雖然面積不到4萬平米,無法與同時代良渚文化動輒100萬平方米規模的古城相比,但是在同時代的中原,平糧臺古城已經很屬於大型城邑的級別了。 這座古城在4300年前左右毀於洪水,被黃河的泥沙掩埋,同時遭受災難的還有高辛氏部落和他的一些附屬部落。他們因為黃河的洪水而丟失家園,不得不四處尋找高地遷徙。 洪水導致了南北兩個黃泛帶地區所有部落的衰落,豫北的高陽氏,豫東南的高辛氏都因此而實力大減,中原西部,那些地勢較高的部落開始崛起,中原聯盟的霸權將朝西部的東羌人部落轉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