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刊:西海都市報全媒體帶您上「兩會」

青海新聞網訊 1月24日,備受矚目的2016年全省“兩會”開幕,西海都市報將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報道“兩會”盛況。依託報紙、微信、手機APP掌上青海、掌上直播、微博、手機報等全媒體傳播矩陣,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傳播方式,重點突出現場、評論、互動、解讀、深度以及代表委員精彩發言、民聲民意等,為讀者提供鮮活的“精神大餐”。

“兩會”期間,本報每天除在報紙上開闢“兩會”專版外,還將在手機客戶端“掌上青海”開通“青海‘兩會’頻道”,在微信公眾平臺“西海都市報”設置“微話‘兩會’”專欄,在新浪、騰訊官方微博設置“微說‘兩會’”互動話題,我們將即時直播,使本報讀者和粉絲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兩會”最新資訊。同時利用微社區平臺,推出“微‘兩會’”,歡迎各界人士就我省收入分配、環保創城、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民生話題發表建議、參與討論,也可留下您的問題,都市報記者將分類傳遞給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讓“兩會”與市民走得更近。本報還將利用H5等新媒體傳播方式,架起群眾與“兩會”互動的連心橋。

微言大事:看看代表委員的朋友圈

開“兩會”了,朋友圈怎麼能缺席?“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朋友圈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會談論些什麼呢?

“開‘兩會’了,您會發朋友圈嗎?”“會的,這是大事。”省政協委員納秀豔是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老師,她的朋友圈裡大部分是老師和同學。去年“兩會”期間她發了朋友圈,聽到了許多聲音,比如交通擁堵問題亟待解決,紅綠燈設置不夠合理,出租車司機如廁難,停車費偏高等。今年,她還會在朋友圈裡發佈與“兩會”有關的信息,拉近朋友與“兩會”的距離。

韓昌清是海東市蘆草溝村黨支部書記,是一名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作為一名80後,微信是他平時常用的交流工具。不光是他,他們村80%的村民都在使用微信。他和村民最關心的問題是精準扶貧,“我剛剛發了要上‘兩會’的消息,到明天,大家肯定就會給我反饋很多意見建議。”

“我朋友圈裡都是些做生意的朋友。”省人大代表鮑武章說,他的朋友很關注物價、住房、停車等問題,而他自己最關注的是交通與空氣汙染問題。他說,會繼續在朋友圈裡發佈信息,聽聽身邊的聲音。

朱道乾是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一員,他的朋友圈裡多是同事和同學。同事們自然關注我省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點,以及經濟改革;同學們關注的是城鎮化對老百姓的影響和房地產;他自己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會出臺哪些舉措。昨天,他又專門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微言大事,信言兩會’,青海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即將拉開帷幕,經濟、改革、民生、環保……哪些是你關注的話題?你最想聽到什麼聲音?在我的朋友圈暢所留言吧!”

朱道乾會收到什麼樣的留言呢?明天為您揭曉。

全省“兩會”引百姓關注

“兩會”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昨日,本報刊發六萬餘份有效“兩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青海百姓很關注全省“兩會”的召開。

1月23日,本報記者在西寧街頭隨機採訪了幾名市民,他們對於“兩會”充滿期待。省城張醫生說,醫生每天的工作特別繁重,長時間得不到休息,有的患者及家屬不理解,經常與醫生起爭執,有的甚至拳腳相加。近年來,“醫鬧”事件頻發,讓許多醫務工作者感到寒心。張醫生說,希望醫生和病人之間可以多一些溝通交流,也希望政府部門能採取相關措施,保護醫生的人身安全。

當日16時,電召出租車司機李師傅說,他在同仁路被堵了一個小時。李師傅說,西寧的交通問題讓每個司機頭疼,希望“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可以討論出相應的政策,切實解決西寧的交通問題。

買菜難、買菜貴,希望“兩會”期間,能多關注與老百姓民生切實相關的問題。家住崑崙中路附近的劉秀青說,2011年她搬了新家後,買菜一直是她每天感到頭疼的問題。劉秀青說,她所在的小區附近沒有菜市場,連小攤販都沒有。離她家最近的菜市場步行要半個小時。就是這個菜市場,菜價還很高,附近也沒有早市,她不得不走遠路、花高價買菜。

上初二的學生王潤說,今年期末考,她考得不太好,老師按分數佈置作業,所以她的作業特別多。馬上就要過年了,她最近幾天都在趕作業。“就盼著學生能減負,少一些作業。”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