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魏延隨諸葛亮北上伐魏,多次要求讓他率領一萬名士兵,與諸葛亮分道進兵,在潼關會師,像當年的韓信一樣,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想出兵潼關,要走那一條路線呢?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載,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守長安,諸葛亮在南鄭與屬下商討出兵魏國事宜。魏延說:“聽說夏侯楙(máo)年少,是魏國皇帝的女婿,膽怯而沒有謀略。今天給我精兵五千,運糧食的兵士五千,直接從褒中出發,沿著秦嶺向東,到了子午谷向北,不過十天就可以到達長安。夏侯楙聽說我突然間來到,必然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等官吏,橫門的邸閣當中與老百姓家中有足可以供給軍隊所需的糧食。等到在東方會師,差不多需要二十日左右的時間,丞相您從斜谷進兵,這個時間也完全可以到達。這樣一來,就可以一戰奪取咸陽以西。”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諸葛亮以為這個計劃太過冒險,不如從大道出發,這樣可以平穩地取得隴右,必定會安全取勝而沒有顧慮,因此不用魏延的計策。

子午谷奇謀是一個爭論了1700多年的公案。關於“此計”,以《魏略》最為詳盡。但該書是按司馬氏集團旨意著述的,因此諸葛亮受到了嚴重歪曲。《魏略》稱,諸葛亮北伐,本來就是螳臂當車,取勝的唯一可能就是“子午谷奇謀”,可是諸葛亮不敢採納,結果以失敗告終。

平心而論,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實在是低估計了魏國的軍事力量。魏延設想,蜀軍突然出現在城下,魏軍必棄城逃走,連守將夏侯楙從水上逃走都設計好了。可是在諸葛亮看來,倘若夏侯楙閉關拒戰,以逸待勞,後果不堪設想。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諸葛亮北伐的思想,是穩紮穩打,逐步推進。從蜀漢的國力與軍力而言,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首先,子午谷崎嶇難行,魏延五千人馬平均日行百里,如此強度的行軍,士兵體力極度消耗,到長安城下已是強弩之末。再次,子午谷奇謀依靠的是突然性。可是魏國在各道路上設有巡哨,魏延的奇謀也就失去了突然性。明末,闖王高迎祥曾率五萬兵馬走子午谷,經過艱難的十五天行軍,在快到谷口時,遭到孫傳庭的伏擊。結果,全軍覆沒,闖王被俘。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毛主席是舉世公認的大軍事家,1944年3月,他對子午谷奇襲,給出了“此計太懸危”的評語,可謂一針見血,一語中的。

子午谷奇謀可行嗎,毛主席用五個字概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