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一、人才是決定事物的第一要素

1938年5月至6月,毛主席在指導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理論著作《論持久戰》中寫到:“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時至今日,經過無數軍工人的奮鬥努力,我們的武器裝備有了翻天覆地的發展。即便是和美軍相比,我們也可以客觀地說:雖處劣勢,但足可抗衡。

就如同主席所指出的:“不少機關只有20%的人在琢磨打仗,而這20%的人也只能拿出20%的精力用在打仗上。”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所組成的集體能夠駕馭好裝備來贏得戰爭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武器早已經不是制約我軍戰鬥力的根本因素,而真正制約我軍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的障礙是人——那些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的人!

二、什麼是小農意識?它怎樣阻礙著我們?

“小農意識,從社會學的角度上來講,就是長期從事小農經濟的情況下,勞動者思想上所產生的狹隘性、孤立性和保守性。”小農意識本身沒有對錯,它只是小農經濟的必然產物。因為意識一定來源於物質和現實,小農意識的種種表現都是其生產活動所決定的。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而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簡單來說就是: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種啥就種啥。沒有規章沒有制度,不需要向任何人負責。長期的個體經營,不需要組織,不需要協作,不需要利益責權的共存。

長期從事這樣的生產活動,必然造成勞動者的心理素質表現出:求穩、怕變、盲目和狂熱;封閉保守,排斥變革,缺乏主動進取精神;而在價值觀念上,則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義為特點的觀念體系;在思維方式上,規模的狹小導致人們的活動範圍狹窄和認識時空有限。最終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知是靜止的、孤立的、割裂的、片面的。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看到這裡,再對比我們某些領導,甚至是我們自身的種種表現,我相信讀者已經明白了:為什麼說小農意識才是我軍邁向一流軍隊的最大阻礙?

因為,當下我們這個集體所呈現的種種弊病,不正是小農意識這個思想頑疾的併發症嗎?

“因為不理解工業文明下的分工協作,所以,培養那麼多的軍官幹部卻少有人崗相適,所以才有那麼多技術軍官被安排到指揮崗位,誤人子弟,誤國誤軍。”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因為不理解現代戰爭是體系的碰撞,所以才有大老虎田上將讓高級將領學習綁炸藥包的鬧劇笑話。假設,真的到了需要集團軍司令員政委綁炸藥包的時候,說明這一支集團軍已經被敵人全建制殲滅了,他們會不會綁炸藥包對於戰局又有何意義?”

“因為沒有責任意識、規矩意識,所以‘三拍領導’比比皆是,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人物事例數不勝數。黨紀條令的種種程序形同虛設,一些制約機制變成了一紙空文。”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寫到這裡,筆者其實並不是想批評誰,也不是要抨擊某些領導。因為我們這個國家往上倒三代,99.99%的家庭都是小農經濟的勞苦農民,現在某些領導和我們自身的這些表現本來就是必然的結果。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我們都應該反思,是否真正學習了共產主義的理論知識,用它來改造了我們的思想?要知道,一群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的人是不可能駕馭好一支越來越信息化、現代化的人民軍隊的,更不可能在未來戰爭中掌握先機獲得勝利。

三、沒有新思想作為主導,武器和制度只是沙灘城堡。

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過一句話:“約瑟王的騎士用拿到現代的AR突擊步槍,卻選擇在馬上用槍托來砸倒敵人,這不是變革,只有當他下馬,依託掩體拿起槍來瞄準敵人時,這才叫變革。”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晚清王朝為了挽救自身的統治,也曾掀起過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花巨資從西方列強買來了各式各樣的設備和工廠,送出國的留學生帶回來了先進健全的制度,仿照列強軍制組建了新軍。

結果這一切並沒有挽救清王朝,反而加速了它的覆滅,武漢三鎮新軍的一聲槍響,辛亥革命徹底埋葬了清王朝。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究其原因,不是設備不先進,不是制度不完備,是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清王朝統治者,他們的腦子裡仍舊是那一套腐朽落後的封建思想,而他們卻掌握著每一件事務的決策權!

所以在每一件事的決策上,他們都選擇了“用槍托來砸倒敵人”,而不是“依託掩體進行瞄準射擊”。最終,這些現代工業文明的制度、設備、工廠也就變成了一根“打不響的燒火棍”。

這其中的道理就如同美國的現代化問題專家英格爾斯所說:“痛切的教訓是一些人開始體會和領悟到,那些完善的現代制度以及伴隨而來的指導大綱、管理守則、本身其實是一些空的軀殼,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身上都經歷一個像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的手中變成廢紙一張。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這也回答了,為什麼高層推進軍改三年多了,做了許多指示,我們也建立了許多新的制度、規則。然而,文山會海、文書治軍、官僚主義、不務實戰……這些飽經詬病的問題,卻在某些單位依舊存在,甚至變本加厲?

正是因為,我們,尤其是那些掌握一級級決策權的領導們,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讓這些制度失去了生命力,所以這些制度就在一級級的執行中逐漸變得畸形,最後和設計制度的初心背道而馳。

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毛主席說:“在複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任何過程如果有多數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起著領導的、決定的作用,其他則處於次要和服從的地位。……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前我們卻對於思想這個主要矛盾置之不理,反而扭著次要矛盾做文章。所以大家說:

我們用“新五多”來消滅“舊五多”;

我們用“新的形式主義”來替代“舊的形式主義”;

我們用“文山會海”來落實“治理文山會海”的指示;

……

殊不知,這些問題都是思想頑疾的衍生,不消滅思想上的小農意識,不解決思想這個主要矛盾,任何的努力都註定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筆者認為要改變這種現狀,讓主席關於治軍改革的思想真的落地生根,真的改變我們的人民軍隊,應該是以下幾步:

1承認問題,正視問題。

要想真正的解決思想上的矛盾,首先就必須正視問題的存在:我們不少在流毒時代提拔任用起來的領導幹部,其治軍管軍的思想是遠遠落後於時代的,他們的思想對於最高領袖推動的這場偉大改革是起負面作用的。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只有正視問題的存在,才能談得上解決問題。當前涉軍自媒體一片哀鴻,有的確實在一味造謠傳謠、尖酸刻薄、只圖營銷,有的卻是出於一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拳拳赤子之心。但我們有少數領導,根本不願意正視問題的存在。聽不得半點兒意見,聽不進去任何反對的聲音。這顯然跟我黨我軍的思想和宗旨背道而馳。

領袖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實上,不少在基層享有名聲的草根涉軍自媒體都是基層一線的復轉幹部或者現役幹部創辦的,他們對於人民軍隊滿含真情,他們應該是這場偉大改革的鏡子。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軍的歷次改革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向商業公司學習。毋庸置疑,在激烈的現代商業環境下,商業公司在運行、管理、更新等等方面比起軍隊更加科學,更加高效。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拉姆斯菲爾德在出任國防部長時對美軍的改革,就是他在希爾製藥公司改革的翻版,其指導思想,主要措施都是如出一轍。

裁掉一切與核心業務無關的東西,把節約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核心業務上,大膽放權,給予屬下施展才華的空間,解僱一切不肯改變思想的管理人員……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我軍的改革又何嘗不能向地方商業公司學習呢?就拿我們的後勤系統來說,直到今日我們還無法保證每一個戰士的軍服物資發放準確,難道不應該向京東、順豐這些公司學習嗎?而京東在2017年第一個季度就完成訂單量4.771億,幾乎100%準確送達到。照個人的看法,無論是數據總量還是準確度,地方公司恐怕早已將我們的後勤系統甩出去十條街。

3不換思想就換人

40餘年前,西南邊境那場反擊戰結束後,針對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尤其是廣大軍官知識水平嚴重不足,缺乏軍事指揮素養的問題,我們提出讓廣大的軍官到軍校去進修學習的意見。這一意見在當時也遭到了冷遇,因為很多人認為去軍校培訓學習就耽誤了提職晉升。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為了徹底的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後來我軍出臺了一條死規定:所有不經過軍校學習,不具備要求學歷水平的軍官一律不得提職晉升。

正是這一條沒有人情、沒有餘地、甚至是相當激進的規定,一大批受過嚴謹軍事教育的軍官迴歸部隊以後,就那場自衛反擊戰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反思、檢討與變革,極大地推動了我軍的現代化。

曾經的規定我們為什麼不能將它提高標準,來逼迫我們各級領導去學習新的知識?比如,全軍進行分批輪換的進修學習,凡是不能達標的,不願意學習的,安排退役和退休;學習努力,思想轉變巨大的,進行考核後提拔使用?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向美軍學習、向地方學習、向一切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學習,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對我們當前的軍校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培養真正的軍官和士官,培養真正的指揮人才、技術人才。

不再讓我們的軍校畢業生去適應部隊,而是要讓部隊去適應他們!如果都去適應部隊,那麼誰來改變部隊?軍校畢業生唯一需要適應的是現代戰爭的戰場,而不是基層單位種種的土規定和扯淡的人情世故。

好文:軍校生要適應現代戰場而不是官僚,然後改變部隊

畢竟,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戰爭可不會跟我們講什麼扯淡的人情世故,圓滑成熟。它只會用人命和鮮血向我們展示它最冰冷的規律:誰輸誰死!

要讓一代代軍校畢業生變成一顆顆火種,通過他們去改變一個個基層單位。讓他們把我們院校研究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戰法、帶到基層去實踐、驗證、調整、反饋、更新……

而不是現在這樣,國家耗費巨大資源辛辛苦苦培養四年五年後,去基層單位適應某些領導腦子裡那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落後思想。

五、結束語

說到當前的一些尖銳矛盾,大家都在說是制度的問題;是個別領導的問題;是官僚主義的問題;是形式主義的問題;是工資福利不夠高的問題……

但是筆者覺得這些問題就像是我們這支軍隊身上的癌細胞,而小農意識則是那個製造癌細胞的輻射源。我們都知道不把輻射源隔離開來,癌細胞是殺不絕的。因為,總會有源源不斷的正常細胞在輻射下轉變為癌細胞,一步步變成癌變的組織和器官,最後擴散到全身上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徹底的剷除掉思想上的根,這些問題就像是野草一樣,總有死灰復燃的時候。到那個時候,敵人還會給我們機會來除掉這些“野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