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很多人去南京看過老城牆後,都會對城牆上的磚塊記憶猶新。這些磚塊同其他古代磚塊一樣,乍看並無特別之處,然而細細觀察卻發現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滿了文字,有監製單位,有燒製單位,也有匠人姓名等基本信息,密密麻麻,儼然商品的說明書。

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城牆屬於抵禦外敵的防禦性工事,一般規模龐大,工程浩繁,建造者為何要在磚塊上刻上磚文呢?

顯然,這不是美觀的需要。這要從他的發明人朱元璋說起。

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1366年,朱元璋聽取了學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在南京修築城牆。兩年後,朱元璋應天稱帝,為了加強京城的防衛,也為了使子孫世代坐穩龍椅,他進一步組織力量修建。

修建城牆工程量大,曠日持久。朱元璋幾乎動用了全國的力量來組織修建。據史料記載,先後有28萬民工,涉及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縣,來投入修建。朱元璋要打造的是史無前例的堅固城牆。

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在具體建設上,朱元璋一改傳統的泥沙混合的方法,直接用磚頭修築。這些磚塊達到3.5億之多。因此,磚塊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城牆的堅固程度。

這些磚塊一般取自江西、安徽等地,所用皆是優質黏土以及少部分的白瓷土,牢固性非常強。這裡我們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動用工人多,二是所用磚塊多,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保證磚塊的質量而不出現“豆腐渣”工程呢?

先前燒製的磚塊質量層次不齊,有的含有雜質,有的不合標準,在施工中這些磚塊也就無可避免的破碎了。這讓朱元璋十分頭疼。

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思前想後,一個想法在朱元璋頭腦中萌生。既然磚塊質量層次不齊,何不來個源頭追溯呢?讓每個磚塊上刻上匠人的名字不就好了嗎?

於是,他要求中央所屬工部、軍隊以及各府、州、縣燒製城牆磚,各燒磚單位負責人和窯匠的職務和姓名均按照一定要求印在磚上。磚文不僅刻有各級監製人姓名,還有造磚匠人、佃人等生產者的姓名。這種實名制、源頭追溯的做法,恐怕連現代人都自愧不如。

這些嚴格把關的磚塊通過長江航線水運至都城,投入工程建設,而一旦發現質量不合格,就要追究組長及匠人的責任,人頭落地也就在所難免了。

修築城牆如何避免豆腐渣工程,朱元璋想了一妙招,現代人自愧不如

重刑之下,磚塊質量有了保證,城牆的質量也就不在話下。這也是南京城牆歷經百年仍屹立不倒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