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火車(鐵路)帶來的不僅有鉅額的財富,還有難得的發展機遇。歷史上有很多城市得鐵路機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極為迅速,其中不乏一些省會城市。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

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石家莊

作為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在未通鐵路之前只是獲鹿縣轄下一個籍籍無名的小村落。獲鹿通燕趙、連三晉,物流繁盛,是遠近聞名的“旱碼頭”。得獲鹿之利,石家莊雖有發展,但速度緩慢。1897年,清廷修建京漢鐵路,同時籌劃正太鐵路。兩條鐵路,一南北一東西,有一個交匯點就在石家莊一帶。兩大鐵路同時在此建站,對石家莊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石家莊北上北京,南下漢口,西至太原,一路暢通,聚集物流、人流,並很快超越獲鹿縣城,開啟了近代崛起之路。

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鄭州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鄭州一直作為輔郡,從屬於路、道等行政單位,獨立發展的空間很小,至少在清朝晚期,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188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朝廷請求修建北京盧溝橋經由河南至漢口的盧漢鐵路。盧漢鐵路,也就是後來的京漢鐵路,經由河南,因自然原因,避開洛陽和開封,而最終選擇了鄭州。盧漢鐵路通車後,隴海鐵路的前身汴洛鐵路也開始修建。兩條鐵路交匯鄭州,鄭州很快成為繁華商埠,邁入了近現代化的征程。兩條鐵路不僅繁榮了鄭州的經濟,還改變了這座城市的框架。幾十年後,鄭州憑藉樞紐優勢,成為河南省省會,並最終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速度令人讚歎。

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哈爾濱

清中後期,清廷實行”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大量滿漢百姓移居哈爾濱。然而,哈爾濱的真正發展卻得益於中東鐵路。19世紀末,沙俄為攫取東北資源,修建中東鐵路,與其國內的西伯利亞鐵路東段連接在一起。中東鐵路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南部三線,縱貫東北全境。作為鐵路中心城市,哈爾濱集聚了大量人口,工商業繁榮,開始向近代城市發展。到了20世紀初,哈爾濱已經成了國際性的商埠,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東北地區的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之一。

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長春

古時的長春只是肅慎族、挹婁族、粟末靺鞨等關外少數民族的居住地,清代一度封禁,乾隆時開始大規模開發。十九世紀末,沙俄入侵東北,從清政府手中攫取了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的築路權。中東鐵路及其支線通車後,俄國人在二道溝修建了一座火車站,名曰 “寬城子” ,這其實就是長春市寬城區的一部分。隨著火車站的建立, 大批沙俄移民紛至沓來。1903年,途徑長春、連接東北、貫通海陸的哈大線開通,吉林的城市發展軌跡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到1932年,偽滿洲國定都後,長春已經成為亞洲的第一大都市。後來,京哈線等幹線鐵路相繼開通,長春位置愈發重要起來,乃至最後取代了吉林市的省會位置。

近代火車一響,這四個小地方快速崛起,搖身一變成省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