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乘用车补贴过渡期结束 终端成交价稳定

从本月12日开始,新能源补贴金额再次出现变化。根据《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显示,自2018年6月12起,实施新一轮补贴政策。其中,纯电动车补贴将受“纯电动续驶里程”、“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百公里耗电量”这三项指标约束。那么,新政实施前后补贴变化是否明显?终端价格是否会对消费者购车产生影响?对此有关人士进行了一次调查。

新能源乘用车补贴过渡期结束 终端成交价稳定

补贴新政标准更加细化

通过下方表格不难看出,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 2018年补贴新政按续航里程区间,将补贴标准分成为了六个档次,较2017版分类更具体。其中,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低于150km的车型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在150—250km(不含)的车型补贴从原来的3.6万元下调至1.5万元—2.4万元,下调幅度约33%-58%不等;续航里程300—400km(不含)的车型补贴从原来的4.4万元上调至4.5万元,而400公里及以上的车型,补贴则上调至5万元。

此外,2018年补贴政策中,补贴标准不仅对续航里程进行了调整,而且采用了更加细化的补贴方式,对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能耗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因此对单车补贴金额(里程补贴标准×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调整系数×车辆能耗调整系数)设置了上线,即单位电池电量补贴上限不超过1200元/kWh。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表示:“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标准,推动高续航乘用车增长,推动专用车规范升级,实现高质量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