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放開二胎之後,普通人生育的意願並沒有預期的那麼高?對於建議設立的生育基金制度你如何看待?

西北大地


開門見山:

應該先規範社會和經濟生活,而不是主觀掌握人的多少——這個讓經濟和社會自身去決定。


由於種種原因,最近颳起一股鼓勵全面放開生育之風。

8月14日,新華社發表江蘇省委機關報的文章:《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劉志彪、張曄);8月15日,光明網發表時評:人口形勢嚴峻,突擊重罰三孩家庭圖啥,矛頭直接針對河南柘城縣向3孩及以上家庭徵收撫養費一事——當然,此事正確與否,另外需要討論,不在此討論。

其中《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一文認為,應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對於這種變相罰款的提法,書齋和拍馬跟風氣息過重,需要慎重。且不要說老百姓已經被房子等榨乾沒錢了實在不應該承擔不生還要被變相罰款的做法,就是前些年生要罰款——有些地方還在罰比如光明網所說河南,後面不生要變相罰款,朝令夕改,這是幹啥呢?民會無所措手足的······

現在的情況是,兩大央媒聯合發聲,或許預示中國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將到來。

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

產生如此之認識的基礎,是中國目前確確實實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建國前後出生的這一批人都60歲到80歲了,他們的孩子以及孫子將頂受極大的贍養老人的壓力。

還有就是,認為中國人口紅利正在喪失,從事傳統工作尤其是體力活的人將越來越少,這方面,已經被印度所超越,很多需要中低端加工的跨國企業已經將生產工廠搬到印度越南等國去了。

在此我要插入一點看法:

關於沒人從事中低端勞動的原因,筆者認為不是人力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事實上,中國目前的人力極其富裕應該遠超所需,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具備所需的能力、也不願從事中低端勞動,都想著天上掉餡餅,想坐享其成,想不勞而獲。

主要原因在思想和社會風氣浮躁還有就是企業與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崗位不多需求不明。而不是人力缺乏——必須肯定的一個事實是,人力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過剩的。

這個脈沒把準,而從增加人數解決問題,只會再添新社會問題。

更為甚者,現在缺人力不是說20年後還缺,那時候智能機器全面替代人力,應該是人多為患。而現在放開生育,至少20年後才能走向社會——用極大的成本養一幫多餘的人,這是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京東無人配送車

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主觀狹隘短視拍腦袋決定,出的問題還少嗎?

再有就是認為中國建了超過30億人住的房子,但入住率卻開始逐日下降。難道為了讓房子用起來,要生夠30億?這是房子的問題,不是人少的問題。

不僅建房子賣房子越來越沒有持續性,其他很多產業都是如此,但這都是這些產業行業的問題還是人少的問題?

總而言之,一批秉承傳統思維或別有用心的人開始鼓譟,中國人正在變少,應該趕緊重返人口大國,應該重拾人口紅利,應該完全放開生育乃至於獎勵生育。

筆者認為,這些人不是思維固化,就是別有用心——想讓中國繼續走中低端人力支撐(擔心盤剝的底子越來越小?多生好再盤剝?)的路······

那麼到底應該不應該放開生育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回到事實本身。

一個就是中國到底應該有多少人合適?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有一個最值得借鑑的國家,那就是美國,美國陸地面積和中國差不多——可耕種宜居面積超過中國,美國是高度發達國家,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人口是3億多。

這不是說中國需要把人口降到3億,而是說強國並不是簡單的人數撐起來的,是在儘可能鼓勵支持各行各業健康發展公平競爭、人與人公平競爭良好發展的基礎上資源和人都合理配置,讓人口的發展和多少,都呈現一種自然狀態,到底需要多少?由健康發展的市場經濟社會自己決定,不是憑著領導和專家的不接地氣沒有發展的眼光改變。

而不是本末倒置,忽視基礎,直接主觀界定人口多少,這不僅會在原有問題基礎上造成新的社會問題,還會直接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

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先解決基礎問題、方向問題,其他的更多順其自然。應該抓大放小,而不是抓小放大。

按照美國的人口標準,中國整整多出來10億多,即使完全不放開生育,似乎在可見之年也降不到美國的人口數。不求降到美國人數,但在市場經濟社會、在原有人數基礎上儘可能減少總沒有錯。

這裡需要插入一句: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從根本和總體看,這是對的,因為經濟生活模式變了,不再是封閉落後的自給自足條件下靠人多搞農耕經濟了——市場經濟,講的是人力物力優化配置,進行生產、交換和生存。

從整個歷史看,封閉農耕,放任人口,最終導致的,是生態被極大破壞,自然災害頻發,也導致社會矛盾激化,戰爭不可避免,然後人口大量死亡······

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公平競爭的平臺還沒有夯實,各行各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人才培養也是,出生率雖然開始下降但人還是世界第一除過60歲以上的人還有好幾億還超過美國,有些人卻開始高呼放開乃至於鼓勵好獎勵生育——這是要走回頭路還是另有用心呢?

當然,現在如此之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也不會過多生育,但也還有一部分人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乃至於解放前,雖然自己生活困難,但還是會盡可能多生,使得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也給社會造成壓力。

另外,由於科學技術尤其是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力被替代,將來那麼多人去幹啥?吃啥?幾年前國家大張旗鼓提倡之業教育現在不是不那麼大聲了麼?

總之,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口不能太多,這是一條鐵律,改革開放初期確定好了的,就不要動輒改變,已經走市場經濟之路,人口下降就是必然的,由於改革滯後,民眾壓力過大所以更不敢生不能生,但這都是必須承受的陣痛。

面對這種情況,不是又要人為和主觀干預,想當然通過罰款獎勵的的方式提高生育,而是應該抓緊讓經濟和制度儘可能快和儘可能好地進入健康與良性狀態,人口的問題,交給健康的經濟和社會本身去決定。而不是相反,不是不解決根本和基礎而著眼於細節,那樣只會導致更多新問題,最終糾纏解不開的亂麻,遲滯社會進步。

在建設公平競爭平臺與環境,發展健康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可看情況逐漸放開生育,讓在健康的市場經濟社會歸於自然生育。

應該先規範社會和經濟生活,而不是主觀掌握人的多少,儘可能讓儘量少的人成為炮灰。讓社會盡可能高效前進······


西北大地


我想說的是養得起多胎的人,不會在乎那點基金費;養不起二胎的,交了錢也是白交,生育基金只會是幫助富人養娃。

想生孩子的人,不會在乎政策、經濟等外部因素,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孩子,再辛苦都會把他們好好養大;不想生孩子的人,政府給了經濟上的補貼,他們還巴不得政府再幫他們請個保姆帶孩子。

因此,想要提高生育率的最好方式,就是政策不干預。想生的你就生,生完自己承擔養育責任,不要怕苦怕累,怨天尤人,更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推給社會推給國家。不喜歡孩子的,怕苦怕累的,你就少生或者不生,你幸福快樂的生活狀態也是對社會和諧的一大貢獻。

儘管我們是社會主義,講究平均分配,但是生孩子這事兒,真的不適合平均分配。喜歡生娃的和不喜歡生娃的平均一下,生育率正好合適。



笨媽媽和乖寶寶


提高全民生活水平,降底孩子培養費用,(包括幼兒入園、從一年級至初中入學),醫療費用。保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安全環境!包括疫苗、食品的絕對安全!真正讓人民發自內心的感到生的起二胎、三胎,養的起二至三個孩子!到那時也用不著那些少腦子的磚家、使用壞種主意來強迫生育年齡段的百姓生孩子了!看看近四十年來把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培養到大學畢業需要多少費用,你們這些脫離社會、脫離基層勞動人民生活的特權者知道嗎?算過嗎?就目前工薪階層的勞動人民,誰能生的起二胎三胎!生下來後誰又能養的起這二胎三胎!這是一個不爭的現實!也無需隱瞞,也隱瞞不了!對吧?別再給國家出歪點子了!從基礎做起,多為提高民生做起,才是根本!


手機用戶62352400650


言為心聲,南京二教授的荒唐言論,正是心術不正,無恥荒謬之談,始終滲泡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的餘毒裡而不能自拔,二位總以為養活孩子,象養活小貓小狗那麼簡單?給點貓,狗食就行了,並且現在又有多少連貓,狗食都買不起的年輕人,請問磚家大人你讓他們拿什麼生養孩子呢?要建立生育基金會百姓支持,這是國家公益事業,應由國家承擔,按磚家所言在民間扣取,這可是錯打算盤,歪唸經了,民眾不會支持並堅決牴觸,生育於否?是根據夫妻二人的經濟情況,所承擔的養育能力而決定生於否?磚家更不要忘記夫妻並不是生產孩子的工廠,造人專業戶,可以多多益善?生於否這是一個家庭,一對夫妻乃至一個家族最基本的權力,不容侵犯!


鑫挺83563181


不好意思說“不生二胎的就罰款”,所以變個說法,叫“生育基金”。我想問,那些不生孩子的,一胎都沒有的,你咋辦?以後養不起二胎也交不起生育基金,只有假離婚唄,或者乾脆不結婚了唄!你再搞個“單身稅”或者“單身狗基金”囉?還專家,我看就是神經病。還煞有其事搞這麼個慎重得不得了的所謂建議!呸呸呸!居然還有報刊編輯還是黨政機關報的編輯給通過了並發表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術風氣!百家爭鳴不是這樣搞得好不?在那討論1+2究竟等不等於5,有意思嗎?房子本來已經毀了年輕人的愛情和婚姻,你是想再讓基金毀的更徹底一些嗎?


牧鹿者


當今為什麼會生育少了?因為當今人生活壓為太大了。年青人找工作難,找高收入更難,還房代難上加難,在資金上,精神上,社會 炫富壓力上,這都嚴重影響生育。不是一點基金能解決的。六七十年代,無錢,無房為什麼敢生?因為沒壓力,有精神。就一個基金就想解決這社會問題,基金也不是白送的。總之“專家”太多,太專業了。


賢達達


感覺像養豬一樣!養多了,吃不下了!就殺,減少飼料!怕浪費家裡的糧食!養少了,不夠吃了!豬也不下崽了,就強迫配種生小豬!你覺得你家的豬會愛你嗎????一幫家禽在討論減少飼料,跟增加飼料的問題!你們不覺得尷尬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