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置二手非萬億市場,這三個坑讓人不得不看衰!

近些年閒置二手平臺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例如大家熟悉的閒魚、拍拍、轉轉等,有人說閒置二手是一個萬億市場,但有人持反對觀點。過去一位企業家曾說,房地產10萬億市場、汽車5萬億市場,而手機一萬億市場!作為閒置的二手可能躋身在這個級別當中嗎?雖閒置是一種低碳減排資源再利用的好理念,但並非是一個好市場,主要源自下面三點原因:

閒置二手非萬億市場,這三個坑讓人不得不看衰!

一、首先閒置舊物變錢非完整電商體系

在二手交易平臺中,常見的數碼類、以及可以重複利用的物品非常活躍。但因為各種限制,服裝以及各種一次性的物品在二手市場交易量低迷,所以其本身就不是一個成熟的電商平臺,品類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購物需求。

而且不同於電商平臺的一條龍構建,從閒置發佈到購買發貨,二手市場中間存在很多變量和繁瑣節奏,本身購物體驗很差。

閒置二手非萬億市場,這三個坑讓人不得不看衰!

二、買家的失信行為暫無約束

舉個例子,筆者在某二手平臺出售一臺9.9新的微單相機,購買之前,買方開視頻、資訊以及查詢詢問談價妥當之後,發貨包郵,等到買家收到貨之後,退貨的原因是機器並非9.9新,原因在於相機顯示屏貼膜上的氣泡問題。

最後買方再度提出壓價,也拒付退貨的郵費,無奈只好再度壓價300元才得以成交。整個交易過程買方非常不友好,近乎苛刻的壓低價格,投訴等平臺方仲裁的效率也並不高。所以交易成本過高和買方的失信問題也對這個市場影響惡劣。

閒置二手非萬億市場,這三個坑讓人不得不看衰!

三、賣方的虛假信息和商品質量堪憂

二手市場當中,很多商家冒充閒置賣方,有人也一度在二手市場進行引流。商品的虛假信息無法得到解決,而價格往往虛高,因為二手市場的商品轉讓價格沒有標準和底線,只能靠賣家的心理預期出家,本身並不正規。

有的價格虛高,有的低價劣質,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升高,高價易躲,假貨難防,作為平臺方,實則也無法有效規範個體商戶,管理成本過高。

閒置二手非萬億市場,這三個坑讓人不得不看衰!

基於這三點原因,對於閒置二手是萬億市場的風口判斷持否定意見,如果這三個缺陷不解決的話,二手平臺實則會漸漸成為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