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歷任皇帝

漢朝歷任皇帝

從前往後排列,本文僅介紹部分皇帝,如有興趣可以關注後續文章

太祖高皇帝劉邦: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號沛公,諡號高皇帝,廟號高祖。沛郡豐邑中陽裡(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氏。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為泗水亭長。公元前二○九年壬辰歲九月,參加由陳勝,吳廣帶領的起義,後加入楚國的陣營,趁另一位將軍項羽,和秦的大軍打拉鋸戰,沒有秦國主力和他的軍隊對陣之餘,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滅了秦朝,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項羽突圍不果,自殺於烏江邊.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於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歲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歲,葬於陝西省西安咸陽縣東,稱長陵。妣呂雉,卒於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歲,葬於長安咸陽縣東陵。

高後臨朝孝惠皇帝劉盈

高後稱制前少帝劉恭

高後稱制後少帝劉弘

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劉邦第4子:漢朝皇帝劉恆簡介,漢文帝劉恆(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漢代第五位皇帝,漢高祖中子,母薄姬,漢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高祖死後,呂后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於長安未央宮,死後葬霸陵。

孝景皇帝劉啟: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漢文帝劉恆的長子,母親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即竇太后),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西漢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諡孝景皇帝,無廟號。劉啟在位期間,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發展生產,他統治時期與其父漢文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皇后為衛子夫。他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後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個月)54年的統治歷程。

在位期間,繼承景帝政策,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在法律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認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地位。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他統治下的西漢帝國比羅馬帝國還要強盛。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但由於徭役兵役的增加,人民負擔加重,引起農民反抗。

孝昭皇帝劉弗陵

劉賀

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高宗孝元皇帝劉奭

統宗孝成皇帝劉驁

孝哀皇帝劉欣

元宗孝平皇帝劉衎

劉嬰

新朝與玄漢:

延宗劉玄

王莽

東漢:

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西漢皇族後裔劉秀與兄在家鄉舂陵乘勢起兵,與眾英雄並爭天下。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東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綠林、赤眉、隗囂、公孫述等諸多割據勢力和為數達百萬的大小農民起義軍,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20餘年的中華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日後東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顯宗孝明皇帝劉莊

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穆宗孝和皇帝劉肇

孝殤皇帝劉隆

恭宗孝安皇帝劉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