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爲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朱棟,出生於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十七日,祖籍安徽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其母為劉惠妃。在四歲的時候,朱棟就被冊封為郢王,明朝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郢王。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永樂三年,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被許配給郢王為正妃,永樂六年六月,郢王朱棟攜王妃郭氏啟程前往屬地就藩。依據現存史料記載,朱棟十分仁孝,經常會想念自己的母妃劉惠妃,常常因為不能在母親膝下行孝而倍感愧疚和遺憾,於是就將舅舅接來封地,悉心照料,還將自己的田地宅邸分給舅舅。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可惜的是,郢王朱棟就藩七年後便因病去世了,時年二十七歲。明成祖聽聞噩耗後,悲痛不已,宣佈停朝十五日,以示哀悼。郢王朱棟病逝後,王妃郭氏哀痛難平,最終在一個月後自盡殉節。隨後同郢王合葬於寶鶴山,只留下四個女兒,光化郡主、谷城郡主、南漳郡主、四郡主,幼女早殤。因為郢王沒有男性繼承人,因此,除國。大明王朝感念王妃郭氏的忠貞,特令隆重舉辦郢王的葬禮,所以郢王陵寢的陪葬品自然是相當的豐厚。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郢王陵寢坐落在湖北省鍾祥市三岔河村皇城灣,三面環山,方位呈南北走向,南方地勢開闊。郢王陵寢屬於明代帝王規格的墓葬,依據史料記載,此墓建有紅城牆一百二十七丈,大殿七間,各類廂房三十座,地面建築相當的宏偉。但是在1937年侵華戰爭中被日軍損毀殆盡。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由於郢王眾多的陪葬品,因此一直是盜墓賊的重要目標所在。建國後,地方政府不斷加強對郢王陵寢的保護工作,但是從本世紀以來,該墓連續七次被炸盜,雖然未果,但盜洞最深達八米,其中二次炸穿地宮頂,地宮受損嚴重,墓室內文物保護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針對如此嚴峻的情況,考古專家決定對郢王陵墓進行搶救性挖掘,考古人員驚喜地發現陵墓雖多次被盜挖,但主墓室並未受到影響。墓室存放的八件珍貴瓷器,有青花瓷、青瓷和青白瓷,每件至少價值一千萬元人民幣。另外,在棺床上發現了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內還有兩個壁龕,上面有鉛質和金質的冥器等一批珍貴文物。此次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國家一級文物,研究價值極高。

太祖朱元璋之子的陵寢,歷經七次炸盜,為何依然基本完好呢?

考古人員還在郢靖王墓東西耳室中發現6名年輕女子的遺骸,據史書推測,這六個女子應是平時侍奉朱棟飲食起居的侍妾。在明代,朱元璋重啟了殉葬制度,一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時期才將此項殘忍的制度徹底廢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