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雄郡 梁化旧邦

岭东雄郡 梁化旧邦

《惠州府志》记载,明万历初,程有守在惠州府衙(今惠州城区中山公园)前立有“岭东雄郡,梁化旧邦”木刻,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后改木刻为石刻,新中国成立初期被拆除。虽然仅区区八个字,却是反映惠州政治和历史地位的“八字真言”。

“岭东雄郡”,是指惠州地处大庾岭之东,是封建朝廷的军事重镇,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梁化旧邦”,是指惠州历史沉厚,源远流长。

释义

早在先秦时期,惠州市辖区内曾出现过一个名叫“缚娄”的百越部落,称“缚娄国”。公元590年,隋开皇废梁化郡,置循州,由此开始了惠州建城史。公元917年,析循州增置祯州;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祯州改称为惠州,沿用至今。

自古是军事重镇

大庾岭之东的惠州,自古是军事重镇。早在1990年,惠州区内曾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全市考古发现山冈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

岭东雄郡 梁化旧邦

“城以人兴,人以城显。”这座具有人文底蕴的千年古城,历来是文人墨客、名臣重官荟萃之地。在这里,东晋名士葛洪罗浮山修道炼丹,采药济世;在这里,苏轼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至此“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名宦重臣踏足惠州,无不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印,并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遗存丰富

岭东雄郡 梁化旧邦

在惠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千年古城里,文物古迹众多,还有非常丰富的民俗资源,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百草油制作技艺”、”惠东渔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其中,九龙峰祖庙庙会(谭公醮会)、舞火狗、小金口麒麟舞、凤舞、芦洲南瓜节、惠阳沙坑叶氏祭祀习俗、瑶族少女成年礼、虎头花灯制作技艺等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经久不衰,日益盛行。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惠州市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共1000处,其中古遗址78处,古墓葬61处,古建筑641处,石窟寺及石刻2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7处。此外,大量的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树名木依法得到保护,涌现了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