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刺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进入血液中,导致血管内凝血酶增加,进而使微循环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产生出血、休克、器官功 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情况的一个病理过程。 DIC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DIC病因及病理生理过程复杂,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抗凝、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抑制纤溶、溶栓治疗等,其中以肝素 抗凝治疗最为常用。尽管肝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IC的发展进程,但存在较严重的副作用,尤其容易引起或加重患者出血。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的方法治疗DIC。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

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60只,体重2.0—2.5 kg,由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试剂及仪器设备

红花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红花原生药0.5 g。LPS购于Sig— ma;肝素购于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 pro— ducts,FDP]和TNF-α【ELISA试剂盒购于BD Biosciences;蛋白C和抗凝血酶Ⅲ(antithmmbin III,AT Ⅲ)活性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Sysmex CAl500+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Kobe);Sysmex 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Kobe);HITACHI 7170全自动血浆分析仪(Hitachi)。

3 主要方法

3.1 动物模型的建立

参照文献b刮方法建立家兔 DIC模型。从家兔耳缘静脉按30 mg/kg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分离右侧颈动脉、插管,以备取血。 LPS溶于60 mL生理盐水中,然后从家兔耳缘静脉以 100I.Lg·kg~·h-1(10 mL/h)的速度滴注,连续6 h给药,建立家兔DIC模型。给药后2 h和4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维持动物的持续麻醉状态。

3.2动物分组

将家兔随机分6组,每组10只: (1)正常对照组;(2)DIC模型组;(3)低剂量红花注射液治疗组;(4)中剂量红花注射液治疗组;(5)高剂量红花注射液治疗组;(6)肝素对照组。

3.3 给药方法

(1)正常对照组:从家兔双侧耳缘静脉以10 mL/h的速度滴注生理盐水(既不注射 LPS, 也不注射红花注射液和肝素,连续6 h)。 (2) DIC模型组:从家兔一侧耳缘静脉以100斗g·kg~· h-1(10 mL/h)的速度滴注LPS,同时从对侧耳缘静脉以10 mL/h的速度滴注生理盐水,连续6 h。

(3) 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将红花注射液溶于60 mL生理盐水,从家兔一侧耳缘静脉滴注LPS的同时,从对侧耳缘静脉以1 mL·kg~·h-1(低剂量)、3 mL·kg叫 ·h-1(中剂量)和10 mL·kg~·h-1(高剂量)的速度滴注红花注射液(10 mL/h),连续6 h给药。

(4) 肝素对照组:将肝素溶于60 mL生理盐水中,从家兔一侧耳缘静脉滴注LPS的同时,从对侧耳缘静脉以6 ×105 IU·kg~·h一(10 mL/h)的速度滴注肝素,连续6 h给药。

3.4 观察指标和样品的收集

在注射LPS前和注射2 h、6 h后分别从动脉取血1 mL,置于含有1/10 体积的枸橼酸钠抗凝液的塑料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待测血浆一20℃保存。用Sysmex CAl500+CA6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 AIyITI、P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用Sysmex 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 用Hitachi 7170全自动血浆分析仪测定血浆ALT活性和BUN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及 ATⅢ的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FDP和TNF-α含量。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应用 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红花注射液对LPS诱导的I)IC兔死亡率的影响

给药6小时后,DIC模型组家兔死亡数为5只, 死亡率为50%;其余各组死亡数均为0只。与DIC 组比较,各剂量红花注射液组家兔死亡率均明显下降(P<0.05)。

2 红花注射液对LPS诱导的DIC兔血浆ALT及 BUN的影响

DIC模型组注射LPS 2 h和6 h后血浆ALT及 BUN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注射红花注射液2 h后,中、高剂量组血浆ALT活性与DIC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血浆BUN含量与DIC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见图1、2。注射红花注射液6 h后,各组血浆ALT活性和 BUN含量与DIC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见图1、2。

治疗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手段是什么?

讨论

DIC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全身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这种改变可来自并引起微血管系统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在众多引发DIC的原因中,感染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红花注射液是由单味药物红花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的功效。有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红花黄色素B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体外大鼠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延长大鼠离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闯(thrombin time,TT)。以上证据提示,红花对凝血系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因此,红花注射液可能对DIC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