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之道!

《 立秋 》

左河水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養生之道!

立秋是秋季開始的節氣。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天氣依然很熱,立秋之後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舊要注意防暑。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養生之道!

現而今,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在高溫悶熱籠罩之下,大家都喜食生果、涼菜、冷飲,這些飲食均會傷損脾胃。腸胃弱的老人、孩子可以多吃些健脾養胃的菜粥藥膳,如茯苓粥、山藥粥、白蘿蔔粥、橘皮粥、百合粥等。

飲食調養

秋季氣候乾燥,晚上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立秋養生之道!

生地粥

立秋養生之道!

【配方】 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本方還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立秋養生之道!

黃精煨肘

立秋養生之道!

【配方】黃精9克,黨參9克,大棗5枚,豬肘750克,生薑15克,蔥適量。

【做法】 黃精切薄片,黨參切短節,裝紗布袋內,豬肘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棗、姜、蔥洗淨拍破待用。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鍋中,注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燒沸,撇盡浮沫,改文火繼續煨至汁濃肘粘即成。

【功效】補脾潤肺。對脾胃虛弱,飲食不振,肺虛咳嗽,病後體弱者由為適宜。

艾灸療法

立秋養生之道!

足三里

立秋養生之道!

足三里是胃經大穴,與脾胃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補脾健胃,增強免疫功能。除了按揉,還可以艾灸。

立秋養生之道!

太白穴

立秋養生之道!

太白穴是健脾要穴,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如揉此穴即可治腹瀉也可治便秘。點揉太白穴還可調控血糖指數,高者可降,低者可升。按摩時力量不要太大,以穴位處微微感到脹痛為度,每天堅持按揉3~5分鐘即可起效。

立秋養生之道!

陰陵泉

立秋養生之道!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主治腹脹,洩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按摩陰陵泉穴要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立秋之後,要格外注意養肺

據《本草備要》記載:香榧潤肺,殺蟲

《本草再新》:治肺火,健脾土,補氣化痰,止咳嗽,定呵喘,去瘀生新

每天早上吃3~5顆香榧子,治肺火,清新一整天哦~

立秋養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