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節氣漫談」立秋

立秋來了

終於能在悶熱中喘一口氣了

雖然大多數地方仍被秋老虎的餘威所支配

但大家還是等著給炎炎夏天算筆賬

快在秋天把欠我們的涼爽還回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陽曆8月7—9日)。對中國人來說,立秋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反映一個太陽年季節變化的八象八節之一,它是中國最早的節氣之一。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為什麼到了立秋還是這麼熱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立秋是一個重要的時空分界點。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中國人說,“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對很多人來說,如果他們不是敏感的作家,不是時刻關心農事的農民,那麼,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夏伏的暑氣在立秋後並未馬上消失,“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立秋因此又稱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來臨。對中國的很多地區來說,節氣上的“立秋”並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氣象學家認為,只有“連續五天日均氣溫低於22℃”的地區方可斷為入秋。

從這個標準看,中國相當多的地區正式入秋的時間要晚於立秋一兩個月,而每年的大熱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後。中國南方的節氣還是夏暑之氣象,颱風季節,天氣酷熱,中醫因此把從立秋起的日子稱為“長夏”。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立秋三侯

一候涼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秋後算賬”的由來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中國北方的農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後農作物收割後才算有了經濟收入,此前欠下的債務可以在秋後算清了。現在的一些農村地區,農民在小的經銷店購買生活用品,仍會拖到秋收後一起結算,這就是“秋後算賬”的本義。

“秋後算賬”的內涵是豐富的。人身一年的債務、人生百年的債務,都要在秋後了結。中國古代犯人被判死刑之後就在秋後執行。這裡有人道,考慮示警教育,因為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一般行刑的時間集中在9月、10月之間,所以會有“秋後問斬”成語。這裡有天道,因為秋季帶有肅殺之氣。冬天百物蕭條,亦適合執刑。漢代法律規定,刑殺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刑殺。

立秋的習俗

— 報秋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

奏畢,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之意。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啃秋 —

在江南地區,立秋之時要吃西瓜以“啃秋”。

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裡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果果真如此。此後漸漸形成習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西瓜可整個秋天不生病,並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

有迎秋之意,亦可抒發豐收的喜悅。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曬秋 —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戴揪葉 —

《東京夢華錄》卷八有載:“立秋日,滿街賣揪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立秋之日,都城內外,清晨滿街叫賣揪葉,婦人兒童爭相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據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唐朝時立秋這天,長安城裡已賣揪葉,供婦女兒童剪花插戴了。

由此可見,戴揪葉這個風俗已流傳久遠。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貼秋膘 —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食秋桃 —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 飲井華水 —

立秋日早起,無論長幼各飲井華水一杯。

人秋,萬物都歸於肅靜,故而此時的水,最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備用,煮沸後空腹飲用,足以清火通便。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立秋養生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祛暑降溫

立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其次,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最後,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要少吃秋瓜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溼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节日节气漫谈」立秋

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