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穩步建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新面貌」

在中科大西區,一幢“飛碟”狀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合肥光源”所在地——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日前,“合肥光源”HLS-II正式啟動恆流運行模式。 “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三大核心大科學裝置之一,此次恆流運行標誌著按照二代光源設計建造的‘合肥光源’HLS-II,已達到三代運行水平。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陸亞林說。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建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上半年以來,“合肥光源”成果“井噴”。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基於該裝置,用戶已發表論文176篇,其中一區論文95篇,高端論文數量首次超過論文總數的50%以上。 “最新改造後的‘合肥光源’線站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我們借用這個光源,只用了兩個星期,就得到一些之前沒有看到的很多東西。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武斌說。

新建一批大科學裝置,提升現有大科學裝置性能和開放度,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層建設的重要內容。

上半年,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對工程“加速器”及“光束線站”兩個關鍵技術設計方案進行評審研討;對於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合肥市成立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有限公司,負責推進園區工程建設。 5月30日,省發改委對設施園區工程正式批覆立項。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院對設施主體部分多個子系統開展論證,可研報告已形成初稿。

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超導核聚變中心、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上半年,依託七大創新平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蹄疾步穩。

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是我省科技創新“一號工程”。上半年,作為國家實驗室前期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探索機構,中科院量子創新院建設穩步推進。目前,中科院量子創新院項目1號科研樓基坑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及樁基工程已按期完工;正在進行1號科研樓施工總承包項目的招標工作,已完成招標答疑、補疑等各項準備工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建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8月1日,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查看束流輸運線。記者 徐旻昊 攝

在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一部分人正在做離子源測試實驗,另一部分人則在做超導磁體勵磁實驗。

“每隔一段時間,這裡就會有一個新面貌。 ”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華表示,質子重離子技術是治療腫瘤的“利器”,自主研發超導質子迴旋加速器及離子輸運和治療系統,是他們公司的首要目標。 “上半年,我們每天加班加點,公司至少取得了四項重要進展。 ”陳永華介紹,他們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個360度旋轉機架已順利完成總體裝配和測試,射頻系統低功率測試通過,超導磁體研製完成,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加速器磁場測試完成。 “下半年,我們計劃完成加速器系統總裝,明年初正式開始調試。 ”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各個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目前,中科院量子創新院項目一期建設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國家發改委批覆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類腦智能工程實驗室計算與存儲中心建設初具規模,已建成400+GPU卡(高速圖像處理單元)規模的智能計算平臺,並已具備PB級腦成像數據處理技術。

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安徽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