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建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在中科大西区,一幢“飞碟”状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合肥光源”所在地——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日前,“合肥光源”HLS-II正式启动恒流运行模式。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大核心大科学装置之一,此次恒流运行标志着按照二代光源设计建造的‘合肥光源’HLS-II,已达到三代运行水平。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陆亚林说。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建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上半年以来,“合肥光源”成果“井喷”。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基于该装置,用户已发表论文176篇,其中一区论文95篇,高端论文数量首次超过论文总数的50%以上。 “最新改造后的‘合肥光源’线站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借用这个光源,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得到一些之前没有看到的很多东西。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武斌说。

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层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半年,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对工程“加速器”及“光束线站”两个关键技术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研讨;对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市成立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推进园区工程建设。 5月30日,省发改委对设施园区工程正式批复立项。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对设施主体部分多个子系统开展论证,可研报告已形成初稿。

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超导核聚变中心、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上半年,依托七大创新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蹄疾步稳。

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一号工程”。上半年,作为国家实验室前期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探索机构,中科院量子创新院建设稳步推进。目前,中科院量子创新院项目1号科研楼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及桩基工程已按期完工;正在进行1号科研楼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招标工作,已完成招标答疑、补疑等各项准备工作。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稳步建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8月1日,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查看束流输运线。记者 徐旻昊 摄

在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一部分人正在做离子源测试实验,另一部分人则在做超导磁体励磁实验。

“每隔一段时间,这里就会有一个新面貌。 ”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华表示,质子重离子技术是治疗肿瘤的“利器”,自主研发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及离子输运和治疗系统,是他们公司的首要目标。 “上半年,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公司至少取得了四项重要进展。 ”陈永华介绍,他们自主研制的国内首个360度旋转机架已顺利完成总体装配和测试,射频系统低功率测试通过,超导磁体研制完成,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加速器磁场测试完成。 “下半年,我们计划完成加速器系统总装,明年初正式开始调试。 ”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个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中科院量子创新院项目一期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国家发改委批复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类脑智能工程实验室计算与存储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400+GPU卡(高速图像处理单元)规模的智能计算平台,并已具备PB级脑成像数据处理技术。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安徽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