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南北朝時期,安康人李遷哲,雖為糾糾武夫,攻城掠地,卻是一個精歧黃之術的醫者,據據《晉書本傳》載,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李遷哲克取信州,留鎮白帝,時因糧食匱乏,遷哲乃收葛根造粉以給之;兵士多染疾患,又親自把診採藥製劑以治之。以此軍中感之,人思效命。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大將軍,進爵安康郡公。這是安康人參與醫療活動的首例。從中可知,豪旅之人尚能診治疾病,民間的良醫當更是活躍。從另一則記載中便可窺破端倪,牛僧儒《玄怪錄》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說的是後梁大定年間(公元555-561),安康人刁俊朝的妻子巴嫗,患了,大如數斛之囊,重不能行。“其家少長懼之,鹹請遠送巖穴”,讓其自生自滅。其妻說:“吾此疾誠可憎

惡,送之亦死,拆(割、切)之亦死,君當為我決拆之,看有何物?”於是刁俊朝便以刀割去,塗上風凰山神給的靈膏,束以布帛。不久瘡口癒合,病也好了。從這則故事中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1,癭瘤為巴山一帶地方病,患者十分痛苦;2.南北朝時安康便已有手術治療癭瘤的臨床經驗;:3.風凰山神送給的靈膏,一定是以中草藥劑製成的膏劑合成藥物。

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安康的名醫率多出自民間,長於斯,活動於斯。長期期以來,由於戰亂洪災,典籍多已湮沒無聞,是以傳世者寥塞塞可數,而且大都是明清之人。茲錄其在地方影響較著者於後,以為案憑。

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明代

許應選,紫陽人,精研醫理,擅治目,修藥調治盲而復明者甚眾。

鄒景桂,紫陽人,精歧黃術。常曰:“生平無善可陳,得為良醫足矣。”

李用先,旬陽人,精醫術,貧富皆不索謝,活人無算

李恢模,平利人,號遠峰。善醫術術,鄉人有疾者,輒徒行數十里往救之。

趙文泰,旬陽人,精小兒科,自備膏丹濟人。

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清代

餘德彝,紫陽人,精醫術。開藥店,每勸人勿多服藥,不若清心寡慾,保養為尚,貧人求藥輒與之,未嘗索價。

楊慶和,安康城人,道光四年(公元1822年)在縣城開設楊慶和藥號”,前門診斷抓藥,後院設場,炮製藥材。

劉半仙,失其名。旬陽縣北熊耳溝人。據《旬陽縣誌》載,精醫術,人有腹疾,揉摩即愈。或痛不能支,按穴捻 之,即死緩緩揉之,痞積既散,又按穴捻之,復生矣。疾亦霍然。人呼為劉半仙。

胡煥堂,安康城人,善眼科。有人病目目延醫者,或事系不克去,需人則自任其勞,速君即往。君好施藥,若治虐痢,及“午時茶”、“七釐散”、“八分散”諸方,皆孺人偕君精製,無不投入之輒效。

孫賢盛,號心泉,紫陽縣城人。鄉里稱其有菩薩心。尤善歧黃術,有延必往。制有“人馬平安散”、“開關散”、“藿香正

氣丸”諸丹丸施人,活者無算。

傅良棟,號荊仙,安康縣城人。幼年跌傷致殘,成人後身高不盈四尺,背羅鍋,人稱傅駝子。經營祖業明德堂藥店,認為“大凡病者納瀉失常,故健脾、胃、清二便,治病之大疲乏,脾胃升,二便通利,始能平安無事”。安康流行霍亂,他根據病症,自立醫方,調配成劑,救活多人。安康狂犬病患者甚多,傅自配“五虎狂犬丸”,療效頗佳,為明德堂藥店名藥。

汪成林,字輸琴,號塵僧,安康縣王彪店人。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中秀才。染病臥梮,深受其苦。川人馬納用為其妙手回春,遂拜馬為師。崇張仲景,教子曰:“不親仲景不能言醫。”善用經方,人稱“桂枝湯先生”,著有《從軍醫學錄》、《萬病其宗集》,為探求用桂枝湯治傷寒的專著。

安康明清時期的名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