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扶貧過的莆田人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莆田有那麼一個天人,不愛遠方,只愛詩詞和歷史。他就是夾漈草堂的主人鄭樵。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說起這個人肯定要提到莆田24景之一,夾漈草堂,因為他就是在這完成他的《通志》。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為了能把自己平生研究的學問傳給後人,鄭樵在迴歸山林之日起,就把書房搬遷到遠離人煙的夾漈山主峰側的高山虛谷中,並在夾漈草堂開始著述一部史學鉅著《通志》。《通志》是鄭樵畢生心血的結晶,他說是"五十載總為一書"。在史事的考訂改編,二十略的創作等方面,都有他的獨到的見識,也有所創新,其方法是值得重視的,他先從各個專門的學問入手,通過對史料的考訂和實踐的調查,把所有的史料"會通"起來,所以,章學誠稱讚《通志》,是鄭氏"別識心裁"的創作。就在夾漈草堂,鄭樵完成《通志》的編纂。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鄭氏在編纂《通志》這部500多萬字的鉅著時,其方法是值得重視的,他先從各個專門的學問入手,通過對史料的考訂和實踐的調查,把所有的史料"會通"起來,所謂"會通",是指把各種史料加以綜合整理,也就是儘可能全面地彙總各種史料,按照年代先後予以整理、編排,探其源流,理出各種事物從古到今的發展過程。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就是在這有點偏僻,有點簡陋的夾漈草堂,鄭樵潛行修學。此處,自是安靜無比,是修學的好地方,空曠,靜謐,像一個室外桃源。不得不提的是“出米石”。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在夾漈草堂西側200米處的“出米石。民間傳說,鄭樵刻苦著書的精神感動了神仙,呂洞賓下凡在石上挖兩個洞,一洞出米,一洞出鹽,兩洞出的鹽米僅供師徒兩人食用。就靠著呂洞賓扶貧的米鹽,師徒度過一日又一日。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調皮書童把洞挖大,結果洞中飛出兩隻白鳥,從此就不再有鹽米流出。

吕洞宾,扶贫过的莆田人

就是這麼一個美麗的傳說,支撐鄭樵著書,當然也離不開他自己的堅韌不拔的意志。

此處,靜的出奇,此景,讓人震撼不已。

e n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