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公司招聘的時候都比較在乎你本科學什麼而不在乎研究生、博士學什麼?

互聯立字


這就是矯情。大公司不看重最高學歷,偏偏看重本科學歷,這是招聘與用人的一種怪現象。已經不是一二家公司這樣,很多公司都這樣,人為設置障礙,阻礙人才進入。

一個公司創業者可能沒什麼文化,但是公司做大了,機構多了,有了人事部門,人事總監,人事總裁之後,他們一定忘記了老闆怎麼創業的,一定會設置很多門檻,來限制人才的進入。學歷是曾經學過的一個專業的記錄,並不代表最高、最終水平。人事部門為什麼要設置標準?從管理角度,就是量化了,便於操作,如果發生什麼情況,也有藉口,顯示人事部門做事了。因此,企業都是在人事部門的標準下,招聘員工,還談不上選拔人才。

兩位應聘者,假設一位南京大學學士,江蘇師範大學碩士;另一位阜陽師範學院學士,揚州大學碩士,蘇州大學博士。往往是南大本科畢業生勝出。招牌單位的理由是南大本科說明他高中階段優秀。高中優秀,考上一本名校,是否就說明他是人才呢?一個本科畢業生距離人才其實距離還遠,但是我們的教育畸形,連招聘公司也變態。這些公司要人才嗎?不要。他們僅僅要本科就讀於名校的人員,對外宣傳企業招聘了多少名校畢業生,以此顯示企業人才濟濟。這樣的虛名有意義嗎?

以這些企業的招聘標準,華羅庚來應聘也只能落選,因為華羅庚沒有讀過大學本科。華羅庚是院士也不行,缺少大學教育,沒上過大學,肯定不是優秀人才。

選人、用人,如果看學歷,就要看他最高學歷,更要看他的實際能力。學歷、職稱固然是一個標準,但是有學歷、職稱並不表示他就是優秀人才。齊白石沒讀過書,金克木小學文化,沈從文僅僅讀過幾年書,梁漱溟自學成才……難道他們比畢業於清華、北大等名校的人差?

企業大了,人事部權力就大了,他們可以制定各種標準來選擇人才。上週,阿里巴巴一位人事經理就斥責大專生也敢來應聘,一番嘲笑。卻不知阿里老闆馬雲也曾經是大專生。他是調戲大專生,還是調侃馬雲。我相信這位人事幹部的第一學歷肯定比馬雲要高。

龔自珍說: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人事部、人事經理是為單位招聘員工、選拔人才的,不是阻礙人才,限制人才的。大企業招聘究竟是招聘名校畢業生?還是為企業發展貯備幹部,選拔人才?


黃強黃不息


先糾正一個概念。看到樓上有同學說“第一學歷”是隻本科學歷,並不是這樣的,“第一學歷”指的是全日制學歷,即只接受全日制教育學歷,排除自考、電大、業大等“五大生”及其他各種形式的在職教育學歷。如果你讀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學歷依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

為什麼大公司招聘的時候都比較在乎本科學歷呢?這是因為,高考比起考研、讀博更能考察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比如說一些本科學校不是特別好的同學,他們可能從入學就開始學習考研的內容,經過4年的刻意練習,一般來說都會考取一個很高的分數。但是,因為專心考研而忽視基礎學科的學習,他們科研的能力並不強。“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科研的能力,這樣“考高分”的研究生,甚至不具備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名校的研究生越來越多的名額給推免,能夠通過考試的研究生越來越少。博士同理。而高考具有普適性,無論你大學學什麼專業,大家通過高考這個門檻的時候,考的科目大致都是相同的(文科相同,理科相同),具有統一標準,更容易篩選。

但也並不是說本科沒有讀好學校的同學就沒有“出路”了。只是相對於“土著”來說有一定的劣勢,但是他們和自己的本科同學相比,已經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最終還是由個人能力決定的。


賀嘉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是很準確,

並不是大公司招聘的時候就完全不在乎碩士和博士學歷,而是說,在同等情況下,他們會更加傾向於要本科也是名校的畢業生。

換一種更準確地說法叫做,“學歷查三代”。

其實這種行為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裡還沒那麼明顯,在國有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裡頭則是非常普遍。

首先來說,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一般情況下,除非研發崗位,其實民企和外企很少有要求博士學位的,大多數都是本科以上學歷,甚至都沒有要求碩士學歷。

當然,由於應聘的畢業生真的非常多,所以有些可能會把學歷門檻提高到研究生。

再後來研究生也非常多了,怎麼辦?

都是名校研究生,那我就看你本科高校唄。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提高招聘效率,降低篩選成本了。

而且你還別說,本科是名校的綜合素質一般還確實不錯。

你想嘛,高考那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能殺進名校的的確在各方面都還是挺不錯的。

讀本科的時候,很多名校的學生也有著開闊的視野、良好的平臺,各方面能力得到比較好的提升和訓練。

相反,有些非名校的一心只為考研,從入學開始就準備研究生考試,雖然拿高分,但是在科研能力和綜上素質方面往往還不如名校本科生。

所以,很多企業就不只是看碩士、博士的畢業院校,還看你本科畢業院校。

國有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

在這些體制內的單位,學歷查三代的現象尤為嚴重。

我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清楚地記得有個同學,因為本科學校不怎麼好,投簡歷的時候,有一家國企直接就說不收他的簡歷,人家直接說我們要求本科和碩士都是211院校的。

真的是很傷人自尊啊。

為何會有這個情況的發生呢?

和前面所說的其實也類似:

  • 這些單位都是求職者眼中的香餑餑,擠破了頭也要進去,所以供給嚴重大於需求,這就使得招聘單位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

  • 為了提升招聘效率,降低篩選成本,第一學歷和最後學歷同時都有要求,這樣一種簡單粗暴的形式雖然可能會拒絕人才,但確實高效、低成本啊;

  • 也有時候是為了杜絕各種亂七八糟的關係,設置一個硬性指標,別人就沒有辦法。

這種現象應當會繼續存在。

對於求職者來說,怎麼辦呢?

涼拌!

你沒法改變它的,你只能改變自己。

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也有發展前途和空間的平臺,而後在那裡好好學習、提升和積累。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不是雞湯,而是事實。

關鍵是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學歷只是個門檻,是個敲門磚,剛畢業的時候確實還蠻重要的。

但越到後來,你的能力和經驗才是最根本的。


馮起升



重視第一學歷,不是現在才有。而是古今中外,一直以來都是重視第一學歷。

所謂第一學歷是指大學本科在哪個學校讀的,讀的哪個專業。尤其是在哪個學校讀的。

這是因為,我們在接受高等教育時,包括本科、碩博研究生,對一個人知識水平和學術能力的訓練,發生根本性影響的是本科階段。其它階段也會發生影響,但比起本科階段,影響力不是那麼大。


本科階段太重要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競爭的能力大小是完全可以通過高考來判斷的。小學、初中、高中讀了12年,在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來到自己心儀的大學讀書,並且能夠畢業,拿到學士學位。這個過程對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學術水平、價值觀、世界觀等是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

所以,幾乎全世界的HR都重視第一學歷。因為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了,對一個人的判斷選擇項又太多太複雜,要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優秀的人辨別出來,不得不尋找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



而第一學歷選擇法恰恰符合這個標準。所以我特別主張家長和考生們都要特別重視學校的選擇。

很多人在本科報志願時都選擇專業優先,喜歡按專業排名填報志願,為了專業排名甚至放棄名校也在所不惜。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正確的選擇方法是優先選擇學校,寧肯專業不太理想也要讀好一點的學校。本科的專業其實不是很重要,不喜歡的話可以到研究生階段再調整。當然,前提是你不要搞得太離譜,南轅北轍了也是學不下去的。


艾米麗艾拉


坦率地說,這種說法並不靠譜,大公司招聘的時候不僅關注本科學歷,對於招聘博士和碩士也看學校,看具體的研究方向。



不少媒體一味誇大第一學歷的重要,大多都是製造焦慮,吸引公眾的注意。事實上,不少地方高校的同學,通過考研,進入更好的學校,大多都找到更好的工作,實現了自我提升。

所謂大公司招聘,只看第一學歷,主要針對的是非技術性崗位,比如管培生,一般公司會優先考慮第一學歷優秀的本科生。一是本科生年齡小,可塑性強,而管培崗位也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術,只要學生基礎好,腦子靈活,公司可以自己培養。此外,相對於本科生,企業可以給更少的薪資,何樂而不為呢?



但具體到技術性崗位招聘,公司則更看重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經歷。比如搞計算機領域的算法研究,材料學領域的項目研發工作,是要找到合適的人來做該做的事,這種情況下,研究生的優勢就非常明顯。

本科和碩士畢業期間,我都轉過招聘會,只不過因為升學,最終沒有和公司籤協議(碩士畢業想過出去工作,已經簽了三方,後來考慮再三,徵求簽約公司同意的前提下,繼續選擇讀博)。博士學習期間,因為接手到一些橫向項目,常常往公司跑,所以說,公司招聘的情況略有些瞭解。

對於個人來講,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學,假如你本科在985高校唸的,當然最好,那是你的優勢;而對於普通高校的同學而言,假如你能考研進入重點高校,那麼祝賀你,事實上本科上的差距已經差不多被你追回來了,剩下的就是珍惜學習機會,將自己的學業搞好,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1、高考、考研、考博三者難度逐漸降低,可能是大公司招聘的時候在乎本科學歷的原因吧。不僅是大公司,很多好的大學招教師也明確要求本科為211高校。

舉個例子:本科考入清華北大的人,在各省排名都很靠前。然後本科到研究生,一部分清華北大的人出國了,一部分直接保研,還有一部分找到好工作了。研究生考入清華北大的人,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普通高校。來自普通高校的同學可能也很優秀,但是大公司招聘,要考慮最快最省力地找出最有潛力的人,相對來說本科就讀清華北大的人優秀的可能性更高。不是歧視,現實招聘就是這麼殘酷。

這也是網傳北大清華“一流本科生、二流碩士生、三流博士生”的原因吧。

2、本科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形成的關鍵時期。

大學生本科階段課程多,本科時間長達四年。碩士培養只需要兩年,最多三年,課程相對少。本科時期學的課程是基礎課,門類多,知識覆蓋面廣。碩士生在本科的基礎上,分了很多小專業,較為深入。博士階段的學習強調對現有知識體系的更新,則更為深入。

對於很多大公司來說,需要的是基礎知識紮實,具有創新性的人才。本科階段的考核顯得尤為重要。大公司招錄碩士生和博士生,在注重科研的同時,看中基礎知識也是很正常的事。


小江談教育


這個可能是一個大家誰都不說的共識,深層次的原因可是考研考博要比高考容易,成績這個事情可以考天分(頭腦聰明),也可以考勤奮努力,但有天分的同時還得需要適當的勤奮,一個很聰明的人不可能能背出沒有見過的詩詞,如果有天分(過目不忘),看一次就可以了,普通人則需要時常去溫習才能掌握。具體的例子,清北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的人數要多於本科生,加之很多本科生畢業時會選擇出國(少數會工作),必然需要從其通過考試從其它學校招一批學生,大學中學習全靠自覺,有天分的人吊兒郎當自然難通過,勤奮努力的人就有了優勢。具體到公司招人,進入公司後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線,有天分的人又重新找回了優勢,更容易為公司做出貢獻。這裡並不是說勤奮努力不對,勤奮努力能讓人接觸到更好的資源,更好的教育,這樣能有機會和比你有更大天分的人在職場中同場競技,說直白點就是能找一個比僅靠自己天分好很多倍的工作。我相信如果你是清北研究生畢業,公司不可能認為你比普通重點本科畢業的差。勤能補拙,此時你已不拙!


coder巨蟹座


提問的時候最好附上證明性事例。否則你提出一個假命題還讓別人幫你證明,是不合適的。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公司招聘一名博士,注重的是這個候選人的研究能力是否能給公司創造價值。雖然本科學的是什麼影響到知識基礎,但不是關心的重點。

但是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關心第一學歷是什麼學校(而不是什麼專業)。這是因為絕大多數高校的生源質量都是本科最好,碩士其次,博士最差。限定第一學歷有助於公司縮小候選人範圍,降低hr成本,規避用人風險。


taijitaiji


首先,我認為,一家機構招聘時比較在乎第一學歷,說明這家機構用人非常正規,把關嚴格,人事紀律的風氣比較正。為什麼?眾所周知,中國的高考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競爭激烈,相對而言,是目前中國最公平的學問學歷競爭機制,水分是很少的,所以根據第一學歷,一般可以粗略判定被考察對象的能力和水平。

國內碩博的錄取和畢業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有時候其中水分大到難以置信!

內行看門道,長期浸淫在高端學術和教學機構,按照規定,進入我們單位要求博士生畢業,但是,身邊的活生生的極端例子是,前幾年居然招進一個年紀不小的中專生,工作經歷是鄉級教師和小賣部主任。為什麼招這麼個人進來,具體貓膩不再展開。後來,直接為他推薦讀博。從中專學歷,連跳三級,直接跳升至博士,如果要求嚴格把關僅僅本科的第一學歷,這樣的人在任何單位是絕對不會使用的,更何況像我們這樣的學術機構。

而且,博士還沒有完成,就急急地提拔此人為研究中心主任,而其它學歷高得多的南大、香港中大畢業的同事都沒有提拔,為什麼?為的是看中此人的特殊本領——玩科研經費。

所以,正常情況下,研究生是大學學歷的專業延伸、細分和深造,尤其在國外確實如此。但是,國內的碩博的錄取和畢業,人為干預的水分很大(推薦送選和導師的作用,甚至在上述例子根本不存在有外國大學要求的GPA),不是以學問為導向,而是各種利益和人事因素夾雜其中。當然,如果本人攻讀研究生的專業方向,因學術志趣的改變也是無可非議的,是正常的。

但是,從上述個別例子可以看到,國內的碩博確實有洗白第一學歷的作用,這對正常的單位人事部門是十分忌憚的。

所以,對於非常熟悉國內研究生階段招錄實情的某機構的人事部門幹部來說,在乎和把關第一學歷是天經地義之舉,可以排除許多幹擾因素,這是根據中國國情的人事制度進步的表現。


成績是汗47


因為本科是通識教育,研究生、博士都是專科教育。也就是說,本科是給整個的學習方向打基礎,而研究生、博士生都是在一個極其細分的領域做出提高。而大公司招聘的時候,不是尋找在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而是尋找未來具有發展潛能的員工。

一個人的能力天花板,智力只佔相當有限的比例,更多的是受他所處的環境影響。在周圍環境中,其決定因素的就是其所處的行業,換成本題的內容,就是本科所學的專業。

就讀本科時,一般是18歲左右,這4年裡,是一個人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過程,也會在這個階段,形成為人處世的方法,學會怎麼解決問題,這些能力都不是能從書本中的學習得出的,更多的是跟周圍的環境互動產生的結果。

本科的專業,決定了這4年,你跟誰在一起,這會極大的影響你的未來發展,只有選擇了具有未來發展趨勢的行業,你才有機會跟著行業共同發展,運氣好的話,趕上爆發期的紅利,就可以順利實現財富的跨越。如果選擇了一個處於下降期的行業,哪怕你是行業中的最強者,也不過拿到行業的最高工資,和其它行業對比,差距很大。

舉個例子,現在畢業2年左右,做過網絡構架師的,年薪接近100萬;金融行業,大概50-80萬,而傳統的報社,也就10幾萬。

俗話說的男怕入錯行,就是這種規律的樸素表達。所以,要在選擇專業上慎之又慎,需要既適合自己,有由未來發展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