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慈禧的評價是什麼?

涵德軒裡的醫學哥


在整個中國古代史當中,女性的社會地位都是比較低的。《尚書》中有古訓“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是對古代女性從政的否定。但是也不乏打破這種傳統政治格局的女性,比如呂雉、武則天、還有近代最著名的慈禧。慈禧

現代社會對慈禧的評價大都是驕奢淫逸、睚眥必報的負面評價,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慈禧作為一個女性,卻也有著一定的改革眼光和不亞於男人的超強政治政治手腕

一、慈禧登上清朝的政治舞臺

慈禧能夠統治中國半個世紀之久,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清文宗咸豐帝。我們都知道咸豐帝可能是清朝歷史上最昏庸的一位皇帝。這位咸豐帝沉迷女色、愛吸鴉片、沉迷戲曲暫且不說,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自己以“秋獮木蘭”為由棄城而逃,就這一點就遠遠不如明朝末代的崇禎帝。咸豐皇帝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可能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他就開始尋思了。自己的兒子還小,想著讓自己的弟弟恭親王奕訢輔政吧?不行,畢竟有多爾袞亂政的前車之鑑。想著找幾個顧命大臣輔政吧?還是不行,萬一又出一個鰲拜,怕是也扛不住。那乾脆來一個“顧命八大臣”與後宮同時輔政,於是安詳的去世了。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政治格局,卻是最失敗的,從此慈禧登上清朝的政治舞臺。

二、強硬的政治手腕

慈禧能有後來的地位,主要是靠強硬的政治手腕,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幹掉了“顧命八大臣”,她聯合恭親王奕訢等帝胤勢力發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被焚燬、甚至是皇帝百姓受驚等產生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責任全部扣到了載垣等顧命大臣頭上,最後他們八人斬首的斬首,流放的流放不得善終。

第二次就是甲申易樞,辛酉政變以後,內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訢主政,但隨著洋務運動等改革的發展,奕訢的勢力越來越大,漸漸地想擺脫帝后勢力的控制,這是慈禧難以忍受的,所以就以中法戰爭的失利為由,將奕訢等軍機處成員全部罷黜。甲申易樞後,慈禧的權力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之後的清王朝開始了慈禧的專制統治,國家朝政已經完全被慈禧一人所掌握。

慈禧

第三次就是就是非常著名的戊戌變法了。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年輕的光緒皇帝意識到只有改革才能強國,所以實施戊戌變法。一開始,慈禧對變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後事情越鬧越大,改革矛頭直指頑固守舊派的利益,光緒和慈禧的帝后矛盾日益明顯。慈禧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皇帝囚禁起來,自己再次垂簾聽政。

這三次政變都是以慈禧的勝利結尾,可見慈禧的政治謀略不亞一個帝王。

三、慈禧的功績

慈禧禍國殃民還有功績?是的,而且還不小呢。慈禧執政四十七年,一手把大清從內憂外患的泥潭之中帶了出來,還親手締造了“同光中興”的局面。

首先慈禧推行洋務運動、培養洋務人才。開辦外國語學校、實業學堂、近代軍事學校、派遣留學生等。這些充滿改革精神的舉措都是在慈禧的主持下進行的。

還有我們都知道,同治時期除了外患還有內憂,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此起彼伏。此時的慈禧打破滿漢階級制度,大量啟用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漢族將領,雖是迫於局勢,但也能看得出此舉不乏改革意識。

左宗棠

最後就是收復伊犁。誰能想到一向喜歡割地賠款的慈禧竟然也會收復失地。在今天看來收復伊犁好像是左宗棠一人之功,但在當時同意左宗棠出兵的確是慈禧,慈禧的這一決斷,讓中國多了166萬公里的土地,不可謂不是一大彪炳史冊的功績。

結語:

任何一個統治者,都有他們光輝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秦王掃六合,結束分裂,但也有焚書坑儒的殘暴;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卻也有殺兄逼父的冷血。

慈禧也曾朝嘗試過改革,但是王朝結束時期的統治者,無論再怎麼努力,都還是“亡國之君”,都還會被冠以昏聵無能的罵名,甚至被妖豔化、妖魔化,處在晚清那個屈辱動盪的年代,與其說是慈禧自己的不幸,倒不如說是整個時代的不幸。


丘山史官


歷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應該被如何評價呢?現在多數聲音是將其視為:因貪權攬政而誤國誤民的專制、守舊之人。



這個觀點是無可爭議的!個人見解以為慈禧太后雖然也算是一位政治家,但卻並不成功。而且正是因她的因循守舊,消極應對改革,才使得在她執政的近50年裡,清朝沒能及時消除弊政、變法維新,以便趕上世界先進國家。

這一點固然是因為她受到了認知水平的限制,因而思想觀念保守、僵化,沒能及時理解西洋列強國家先進在哪裡,為什麼會那樣先進所導致的。也同她的貪戀權柄,唯恐大權旁落有關!可即便是這樣,她也沒法逃避因為沒有妥善應對此“三千年所未有之大變局”,而應該受到的指責。對於執掌泱泱大國的政治家來說:權力越大,責任越重!誰掌握大權,誰就得承擔執政不力的後果。

慈禧太后在執政上主要有幾大過失,列舉如下:

①因循守舊,消極應對世界潮流——當西方列強使用炮艦政策,打開中國國門,並逐漸加深了對中國人民的剝削與壓迫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沒有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沒有及時學習世界先進國家的長處。從而改良清朝的弊政,使國家能夠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她只看到了西洋“器”之銳利,只想引進西洋的機器與技術,希望能夠“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求強”。從而造成了“洋務運動”只能是不觸及腐朽的封建專制體制的情況下,去作局部改良。致使改良因無正確的指導,終因後勁不足而夭折——儘管是因甲午海戰之敗,才導致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那只是果,而不是因!


②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國內輿論一片譁然!許多人都已經認識到了清朝若無大的改革,必將難逃被歷史淘汰的命運。因此“維新變法”以圖強的呼聲日漸高漲,試圖“以日為師、立憲維新”的潮流己經形成。在“公車上書”之後,連光緒皇帝都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再堅持所謂的“祖宗之法不可變”,則大清必會因內外交困而丟掉江山。

為此光緒皇帝,便大力倡導維新變法已圖自救——儘管維新派們的某些主張,與可行性還有很大的差距。有些變法內容也很不切實際,而且變法的方式也有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的缺陷。但是卻並非不可消除和彌補的,如果能假以時日的話,維新變法也未必就不能達成政治改良之目的。

但是維新變法卻由於觸及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而受到了她們的牴觸和扼殺!其結果是眾所周知的——戊戌變法曇花一現,不過百日即遭扼殺。維新變法的嘗試失敗了,清朝也失去了自救圖存的機會。最終在十餘年後,以政權傾覆而告終!

③在1900年,慈禧太后不顧清朝所處的不利環境,竟貿然向幾乎所有列強宣戰。結果導致以大敗而收場!八國聯軍的更進一步入侵,更是加重了中國所面臨的各種危機。

此次戰敗的後果,不僅是賠付給列強九億多兩白銀,而且還使列強的勢力更進一步深入到了中國。而且沙俄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犯,日本勢力也逐漸滲入了東北。結果是數年之後的東北,成了日俄的演兵場,東北的百姓深受其害,而清政府卻只能“中立”!

儘管國家危機己經如此深重,但是慈禧太后卻依然不願意去做觸動封建特權的改革。仍然是在以拖延來應對“行憲政、開國會、集民意”的改革呼聲——她將所謂“預備立憲”的期限一再延長,以便繼續維持自己的專權!這完全是不顧國家危局,而只顧個人私利的做法。是一種“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式的自私表現!


綜上:慈禧太后執政了近50年,但是卻因為她的頑固保守,貪戀權力。而沒能及時“領導”清朝走向一條改良自強的正確道路,反倒由於她的專制而阻撓了改良的嘗試。因此她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北疆同心聊歷史


中國古代一直非常推崇忠孝的模範,清廷自入關也號稱以忠孝治天下。封建社會的中國,君主是一切的綱,對皇帝的忠誠是最基本的,但慈禧先後攜三帝以令天下,是對皇帝最大的不忠;清廷有祖訓,後宮不得干政,慈禧不僅干政,還獨攬朝政,禍亂天下,其立光緒、宣統,皆不遵循雍正確立的秘密立儲制,是對祖宗的極大不孝。她的這些行徑,在封建社會中基本是要被活剮了的,這樣一個不忠不孝的人,還能說什麼……

各類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雖說晚清簽訂的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而且在外簽約的很多都是李鴻章,但是,他只是負責和談,商定條約條款,並沒有真正做主定下條約的權利,條約談妥便要上奏朝廷,報皇帝批准,而皇帝已成傀儡,真正點頭的恰恰就是慈禧本人!

再看立憲改革。也許1900年後的慈禧已經看到了現行政體已經無力繼續支撐,需要順應時代做出改變,但是她主導的清廷君主立憲制整體改革,從最終公佈的改革方案來看,並沒有真正的誠意,這套方案依舊是想最大程度的保證清廷的專權,對世人無疑是一種欺騙。(現在大家知道慈禧是個什麼貨色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