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可以避免的「申論誤區」

先說關於小題的部分

小題過於重邏輯,所謂高度總結概括,拘泥形勢。 比如概括原因還帶什麼帽子講求總分總結構,每個概括點加個總結詞,甚至自行融合幾個原因合一。

這種答法沒錯,絕對是標準答法,錯就錯在試題的批改,批改的人勞動量、行業差距、文學認知決定了小題改卷時只是對照答案點,原詞!!!沒有原詞原話不得分,所以節省你小題的空格最大範圍填入原詞原話,用序號分開即可,原詞原話的準確查找是關鍵,練習的重點在找合適的原詞。

公務員考試不是公務員遴選,遴選批卷人和要求差距很大,遴選採取找原詞的做法就死得很慘了。為什麼機關專業寫手申論多次低分在於此,申論還是相對低級的應試模式,跑車在鄉村開好開嗎,不是車不好是路不對。

兩年前寫的申論總結

自己瀏覽一遍感覺寫的很拘謹,不過內容是都總結到位了先發出來。結構沒有過時一說,從建國以來的文章都是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去完善,都是圍繞問題去展現。

從哲學上 ,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拋棄了矛盾去追求發展是左傾。很多人抱怨策論得不了高分,這本身就忽略了從申論邏輯上分析問題 ,得分低的內因和外因是什麼,盲目缺少對小題的分析,把申論低分歸咎於策論形式乃本末倒置。缺乏全面分析,把得不了高分盲目歸於外因怎麼可能解決的好社會問題。

策論的總論點的把握與政論無異,分析問題的方式更是相通。策論重於實施,政論終於論證實施意義。總論點的把握對一半以上的人是難題,分論點與總論點是依託關係,一個為大綱一個為分領,兩者脫離者屢見不鮮。甚至部分人的分論點不是對策,沒有針對問題發生的根源實施,無實施主體,也無客體,論證缺少更是大問題,不要埋怨策論,把握了策論才能讓它為你服務。

這些可以避免的“申論誤區”

一、 六大認識

1 內在結構:結構如骨架,是運行的基礎。沒有申論結構的文章邏輯必然混亂,學習申論第一步需從結構切入。

2 外在形式:形式如血肉,要求豐滿而又清晰。段落的段幅安排,開頭的空格,要點的數字引子,標點的安排,外在形式完全是內在結構的表達。

3 表達風格:申論語言兩大特點是短和精,風格平實,即使是複雜的舉例論證也要求以行動加意義的形式扼要概括,問題必須以名加動,對策必須以動加名,十八大報告是最佳表述。

4 角度選擇:申論考試目的不言而喻,模擬政府工作,試卷只是載體,考政府工作人員所站角度毋庸置疑。

5 題型分類:目前申論考試側重於概括和公文,省考側重對策以及分析,掌握了邏輯結構對題型也就有了清晰的認識,所有的題型都是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形式展開,很多人只是被它的表現形式所迷惑。

6 得分關鍵:申論的整體重點在於小題,小題概括和對策重點在於關鍵詞,公文和分析關鍵在於結構和格式以及概括。大作文最不重要卻又最受備考者重視,需扭轉這一觀念,大作文即使想突破重點應放在論點鮮明,立意準確,高度合適,完整結構,豐富論證上來。

這些可以避免的“申論誤區”

二 、啟示概述:

啟示題作為綜合分析類既有概括的特點, 又有分析的性質,也是對策的寫法。啟示很經典,經典在它的提法,14國考地市第一題屬於概括題目,但如果稍作調整為啟示,可能很多人會無所適從。

啟示其實包括兩個層次:

1 原則。

原則即處理事務所遵循的規則,哲學高度上就是世界觀,既普遍又結合實際。原則的依據一般以科學發展觀的闡釋為主,比如作答經濟轉型帶來的啟示,首先要分析經濟轉型解決的是產能落後的問題 ,是經濟問題。產能落後導致環境汙染,是生態問題。從而引發群體性事件,是社會問題。啟示的原則就從統籌經濟和生態以及社會發展的角度入手,協調推進生產進步,生態良好,生活富裕。作答好啟示題目原則必不可少。

2 對策。

對策即與實際相結合的實施辦法,哲學高度上是方法論。對策依據材料自不用多說,但這裡的對策往往也是致命的,原因在於與本市縣情況的結合容易被忽略,比如法國文化建設設立文化主管部門的啟示,可能有部分人直接概括設立文化主管部門,細想?建國之初文化部門就一直存在,那為什麼還要設立?對策最好是從明確文化主管部門責任,理順文化管理關係這一細微角度完善。拿國考一題目來說,問題是農村教育投資過低,教育部門資金週轉困難。有人可能會直接提出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問題來了,明明教育部門週轉困難還要加大投入,這不等於說白話嗎?換個思路,政府資金不足可以引導社會參與,多方融資,拓寬農村教育投資渠道。對策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是良策。

三、駁論概述

綜合分析類題目無疑是申論中最複雜題型,駁論題因其自身的特點以及邏輯要求而艱深難解。作答駁論題目首先需要有一定的邏輯知識儲備,進一步理順邏輯關係。具體作答駁論題需從以下入手:1 概括對方觀點。

俗話說打槍需要靶子。駁論即用反駁的方式打倒對方,因此也需要有固定目標——總結概括出對方論點。2 評價對方觀點。

評價對方觀點必須重視細節用語,評價用語是得分的關鍵因素。關於駁論的普遍回答有:

1 xx觀點不完全正確 ( 滿分)

2 xx觀點有失偏頗 ( 一半分數)

3 xx觀點具有兩面性 (基本不得分)

駁論的性質決定第一種回答為最佳表述,既是駁論一定以堅決反對的形式表達觀點,不能保留過多餘地,要求決絕。3 削弱對方觀點。

評價完成後開始拆解對方橋樑,即從邏輯上使xx論證不搭橋;主動切斷對方論點與論據的聯繫。比如批駁:市場制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正確削弱表述為市場制並不必然導致經濟增長緩慢。

4 加強己方論證。

拆解對方橋樑就是為自己搭橋做基礎工作,可以採用舉例論證推導,如藉助市場制時期GDP增長數據(舉例論證的一種)加強市場制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

5 分析論點原因。

通過原因論證問題根源,分析經濟發展慢的多項成因需要從材料中找出具體原因進行概括,比如是市場監管不力等,從邏輯上尋找他因(他因法)削弱對方論點。

6 闡述應對方案。

問題根源理清就需正本清源,此處的對策一定要針對原因提出,但對策注重務虛,結合理論政策適當拔高。

以上六步是貫通的,更可以作為大作文駁論文的基本寫法,需熟練掌握融會貫通。

這些可以避免的“申論誤區”

四、公文概述

公文寫作屬於貫徹執行範疇,已成為副省-地市級申論-省考大部分省份必考題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宣傳類公文又是公文中的最常見題型之一。 公文寫作題目考察的目的何在?公文寫作為機關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務人員行政必備基礎。

宣傳類公文即下行文,也就是說是面對下級部門工作人員和群眾,這直接決定了宣傳稿的定位,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易懂又要有號召力。因此,拿到宣傳稿要做三件事:

1是明確宣傳客體。

2是確定宣傳結構。

3是規範宣傳格式。

宣傳客體就是指宣傳對象,即面對的是機關工作人員還是公民,看似簡單卻最容易出錯。如果面對機關人員,對策要求以政府的角度出發;面對公民要求以個人行動出發。比如對策是樹立正確價值觀,機關人員 客體的對策應是完善心理教育機制,樹立正確價值觀。公民 客體對策是加強心理鍛鍊,強化心理知識儲備,提升自身價值觀念。

宣傳稿普遍結構是:

1 背景-問題-危害-目的-行動-呼籲-對策-呼籲。

2 背景-中心-意義-目的-行動-呼籲-對策-呼籲。

3 上級精神-本地實際-行動目的-呼籲-對策-呼籲。

三種結構要結合題目使用,其實並無本質差別,之所以會不同是由於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差異。

這些可以避免的“申論誤區”

宣傳稿格式:

1 題目居中,稱謂頂格,稱謂要依據材料,沒必要加過多定語。

2 背景到初次籲成段,初次呼籲要簡明扼要,目的也可單獨成段。

3 對策單獨成段,採用編號的形式羅列,注重邏輯。

4 結尾呼籲要高度拔高,適當展望,以提高積極性,增強宣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