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点击上方“钧瓷网”可订阅哦!

文 | 钧一

在禹州市神垕古镇,有个地标——主席台。

在主席台附近,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貌如饱经风霜的“老农”:方脸浓眉,中等身材,花白的短发根根直立,古铜色的脸膛刻下岁月的年轮。

然而,他却是钧瓷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粗糙的双手中,诞生了“华美如重彩油画、神奇如泼墨丹青”一样的钧瓷重器。

他叫王金合,今年76岁!一个善用打油诗表达钧艺认知的钧瓷大师。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一)

“生于42年,烧钧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七十余载,风霜雪雨;季节交替,钧者人生。”

“每一件作品都好像我的孩子,我非常爱他们!”日前,在主席台后方的天合钧坊展厅,王金合指着一件不过尺高的古钉瓶,声如洪钟地介绍:“塞尚吴冠中,他俩都画松;金合不会画,烧出迎客松。”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古钉瓶)

不管是刚刚接触钧瓷的游客,还是熟悉钧瓷的鉴赏者,在欣赏王金合的作品时,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很有个性,器型古朴,万彩渗化、瑰丽多姿,令人过目难忘。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荷韵)

1942年出生的王金合,老家在禹州张得乡。8岁那年父亲去世,至今回想起艰辛的童年生活,“光想掉泪”。1958年,地方国营禹县钧瓷厂招工,王金合应聘成为一名杂工。

他与钧瓷真正结缘,则要从“杨家人”说起。王金合的妻子杨桂荣的爷爷是神垕镇恢复钧瓷老艺人之一的杨书信,其父杨留海也擅长钧瓷烧制。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后来,王金合拜杨留海为师,学习钧瓷的配料和烧成,从学习实践中掌握了传统钧瓷从原料到烧成的每道工序及整个钧瓷生产的工艺流程。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王金合(右)在烧窑)

钧瓷之美,吸引着王金合的目光,令其如痴如醉。

他写道:“观之神态,赏之神采,品之神韵,读之神话。观赏品读,忘掉忧愁;创新之路,后人莫停;中国钧瓷,愿永传承。”

(二)

“难忘七六,建起窑炉;烧钧起步,磨难受够,领导来找,金合富州;钧瓷别烧,斗私批修。”

“神垕四面群山环抱,产土产煤钧陶原料;唐代至今继续烧造,瓷都古镇繁荣热闹。”20世纪70年代,王金合和妻兄杨富州(恢复钧瓷老艺人之一杨书信之孙)创建了一家民间钧瓷坊。从小窑到大窑,从仿宋、仿清到现代钧瓷的釉色研发,王金合不断将自己的钧瓷烧制技艺推向更高的领域。1981年,王金合成功烧造出仿宋天青红斑的五指碗产品,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关注。20世纪八十年代,他率先完成仿宋月白釉、天青、天蓝挂红斑釉的烧制工作。在当地、业内和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炉钧分为南方炉钧和北方炉钧。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1991年,王金合从国营瓷厂退休,全身投入炉钧釉的研制,经过多年的不懈的努力,成功研制出自雍正年间绝迹的炉钧金斑釉,填补钧瓷界空白。2006年他的个人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在钧瓷同行中独树一帜,他创作的荷口瓶、钵荣获中国收藏家协会(金奖)。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钵)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煤要一锨一锨的添,温度一度一度的升,烧窑急躁那不中!”王金合说,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在烧窑的路上,他白了头、花了眼,付出了太多太多。

2006年7月1日,王金合的新窑第一炉烧成开窑。不等炉温彻底冷却,他就急切地钻进去,炉中的余热将其的头发、眉毛烤焦了,但他当时却浑然不觉,后来只得剃了个光头。

“神垕泥土火来烧,千姿百态轮盘造;胎釉熔化在炉窑,万彩神奇天工造。”

正是这一次,下身金黄,上部釉料流动多彩的钧罐出炉。入窑的时候,这件作品通身施釉,出窑的时候,80%釉脱落,却窑变出了瑰丽多姿的艺境。作品在2007年9月“上海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获得金奖。后来,他给这件炉钧取名为“钧魂罐”,最终被人以18万元的价格买走。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钧魂罐)

至今,王金合想起“钧魂罐”仍觉惋惜,心有不舍。

(三)

步入王金合的钧瓷展厅,一件件既是炉钧又有别于传统炉钧的作品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细细品味,个中韵味无穷。站在钧瓷面前,真可谓“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荷口瓶)

面对到访的客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继承创新靠实干,烧出精品是好汉。”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松韵)

王金合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诗,赋予“孩子”无限的挚爱。“

传统手拉,煤窑烧成;创新釉彩,金线金钉”“手中泥韵,心中火魂;品种多样,手拉成型;釉彩罕见,煤窑烧成;突破传统,私扬炉钧;南北精华,融会贯通;西洋油画,窑变顶峰;匠艺精神,历代传承”。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千秋瓶)

如何通过窑变体现出“万彩”的神奇?王金合将这一过程称作“火的魔术”:

“窑炉建造,原料选择,釉料配比,精细研磨/手工成型,施釉厚薄,温度高低,气氛强弱/化学反应,天气巧合,火的魔术,人人琢磨/中国炉钧,窑变如画,意象万千,天地造化”。

(四)

“天合炉钧金光闪,继承创新钧界无;如今年到七旬五,创新釉色不停留。”这是三年前,王金合写下的打油诗。

从事钧瓷烧制半个世纪,王金合收获荣誉很多。2010年,获得河南省钧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1年,获得河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3年12月,获得首届中国钧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7年,王金合作品《天韵》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秋韵)

“炉钧创新天合成,一片朝霞别样红;紫翠晴岚胭脂红,神奇瑰宝奇天工。”相比荣誉,王金合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作品。“塞尚梵高和莫奈,都是西方油画派;如今创新炉钧釉,不需挥笔窑变彩。”王金合说,每一件作品都是王金合亲手创作的“孩子”,看到独一无二的他们,内心充满喜悦、幸福,更觉肩头责任之重。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翠玉瓶)

“白天想来夜里盼,咋为钧瓷做贡献。创业创新靠实干,烧出精品是好汉。古铜釉色虎豹斑,百年锈斑今朝现。昔时炉钧展新颜,七旬老翁再加鞭。”

神垕“老农”一个罐曾卖18万 常写打油诗赞“孩子”,他是谁?

(作品:龙韵)

站在窑炉前,古稀之年的王金合并没有停止对钧瓷艺术的思考。每天,他仍然要踱着步子,看着儿子或工人们忙碌。哪里需要指导了,他就忍不住说一说。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雄心壮志不服老,要和钧界来赛跑;你追我赶风格高,互帮互学都搞好。”面对前方,王金合用这首打油诗自勉。在他的心中,钧瓷艺术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努力下,必将璀璨万彩。


监制:千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