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點簡單學」歷史(第三講:西漢到清四爺政治制度演變)

「高考重點簡單學」歷史(第三講:西漢到清四爺政治制度演變)

簡單學

小易今天就一口氣講一下自漢武帝到四爺的政治制度演變過程,雖沒有《甄嬛傳》那邊明爭暗鬥,但仔細把握還是簡單易學啊。

「高考重點簡單學」歷史(第三講:西漢到清四爺政治制度演變)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漢武帝時期的中朝、外朝制度及刺史制度

中央:①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中朝,原來的三公九卿成為執行機構外朝

地方:①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將全國劃分為13個州,設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

②頒佈“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影響:①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②過於集權導致東漢時期宦官外戚

專權,政局長期動盪。

2、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

特點:三省指中書(負責起草詔令),門下(負責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相互牽制,都對皇帝負責

作用: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②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有利於加強皇權;③三省六部的確立和完善,使此後歷朝基本上沿襲。

3、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措施:削實權 (“權”) ①削弱藩鎮;②文臣出任州郡長官;③設二府削弱宰相權力;④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制錢谷(“錢”):①地方各路設轉運使,各州郡賦稅均由中央直接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②設三司,三司使總管國家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收精兵(“兵”)①設三衙,統領禁軍,彼此互不統屬;②發兵之權歸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實現了統兵權和調兵權的分離。

影響:①積極: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維護了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②消極: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積貧積弱的後患。

4、元朝的政治制度

①在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另設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務和西藏地區;

②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全國的統治,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5、君主專制的新高度——明朝

「高考重點簡單學」歷史(第三講:西漢到清四爺政治制度演變)

和尚變皇帝,集權沒毛病

施政內容:①明太祖在中央廢中書省和丞相制度,六部分權,後設殿閣大學士作為顧問,無決策權;地方廢行中書省,設布政司、都指揮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政和監察,合稱“三司”。

②明成祖在文淵閣設立內閣,此後內閣大臣的權力越來越大,可以“票擬”。

評價: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影響:丞相制度被廢除,專制皇權發展到高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加強。

「高考重點簡單學」歷史(第三講:西漢到清四爺政治制度演變)

兢兢業業,踏實守業

2、君主專制的頂峰——清朝

①設立背景:清初重要的軍國大事由議政王大臣會議來處理;康熙時設南書房;到雍正年間,為處理西北的緊急軍務,設立軍機處,皇帝挑選親信官員擔任軍機大臣。

②影響:軍機處的設立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軍機處完全聽命於皇帝,軍機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處的設立,是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的重要標誌。

③軍機處的最大特點:“簡、速、密”。作用是跪奏筆錄、上傳下達。

小易今天就講到四爺了啊,休息一下,多多學習。

高考伴你行,如影隨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