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中国会怎么样?

大家好1212121212


项羽与刘邦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个阶级,项羽来自战国贵族家庭,而刘邦出生平民家庭。刘邦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民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从此天下再也不是贵族的天下,平民也能当皇帝,为后世历代农民起义找到了法理依据,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开始趋向于平民化社会。

如果项羽取得了最后胜利,
按照他的脾气首先第一点,把反对自己的诸侯全部杀光。这点我们可以从他当上西楚霸王之后的分封看出端倪。

秦朝灭亡后,作为旧贵族的代表,项羽自然想学周朝,把天下重新分封给有功之臣。但这个“有功”怎么定义成了大问题。比如张耳和陈馀两人都在赵地作战,功劳不分上下,可项羽把跟自己关系好的张耳封为王,关系不好陈馀为侯,从此两人从兄弟变成了仇人;还有山东的齐国,田荣也出了很大的力,就因为和项羽有矛盾封不了王,田荣立刻起兵造反。所以项羽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和自己关系好,关系好给个大礼包,关系不好,可能啥都没有。这是政治家该干的事情吗?这明明是江湖老大。

如果楚汉战争项羽赢了,他对这些造反的诸侯还会手下留情吗?肯定按照江湖规矩统统杀了了事。

第二点,重新分封天下。项羽是很高傲的一个人,他平时对士兵好,不是因为与大家同甘共苦,而是贵族精神要求他这么做,需要表现出礼贤下士。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身上充满贵族的自豪感,比如打战时他喜欢冲锋陷阵,炫耀武力,证明自己天生比普通人强。既然是传统贵族,就要恢复传统,什么秦朝的郡县制,都是“反动”的,统统要不得,必须恢复分封,让自己的亲戚、功臣和诸侯按照关系远近获得不同的土地。统一的中国再次陷入分裂,一段时间后,又打得不可开胶。

第三点,恢复贵族精神。战国时,所有国家实行世卿世禄制,将军的儿子永远是将军,大夫的儿子永远是大夫,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阶级之间有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像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秦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它在某些点上打破了世卿世禄,贵族想要获得土地和封赏必须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贵族的起点可以高点,但还是要奋斗,而最大的影响还是农民,参军时一无所有,通过在疆场上奋勇杀敌,也可以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秦国打开了一条平民向上晋升的通道,这点非常了不起。

所以陈胜才敢在大泽乡高声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项羽得了天下,这位满脑子“英雄主义”“分疆称王”的贵族子弟,应该会强化贵族制度,恢复贵族精神,把平民排斥在统治阶级之外。

第四点,儒学无法成为统治思想。儒学作为中国两千年来的统治思想,合法地位是在汉代取得的。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学?因为要实行天下一统的政治理念。经过董仲舒等人改造的儒家,在国家上主张统一,在政治上主张专制,在阶级上主张秩序,完全满足汉朝天下大一统的理念,把分封制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以后无论中国如何动乱,结局都是重归一统,这就是儒家的功劳。

而如果项羽取得天下,实行分封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怎么可能都信仰一种思想?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走于诸侯之间。尤其是纵横家,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一旦天下安定了,他们就失业了。儒学就失去了成为统治思想的可能性。

历史风云录


为什么要说如果呢?

灭秦以后,项羽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天下,只不过他给自己戴了个西楚霸王的头衔,没有当皇帝,让我们产生了误会。


我们先确认这个事实,后面的事就容易解答了。

项羽在得到天下之后,并没有继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而是实行了商周时期的分封制。他将天下分给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做霸王。

大家看到霸王这两个字,很容易理解到:霸道,凶狠,勇猛这些,实际上是不准确的。霸是个通假字,就是“把”的意思。把持,把握,掌控的意思。霸王,其实就是掌管天下,指挥其他王的意思。

而商周的封建制也是把天下分给各个国,天子自己也有一国,天子的国掌管天下,指挥其他的王。所以,项羽的西楚霸王和周天子在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天下的共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所以,如题所问,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中国会怎样?答案就是:历史倒退。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的帝制,比商周的分封制是先进的,为什么?因为天下一统,在制度上直接避免了诸侯之间的战争,统一,必然会带来和平安定。

其实秦的灭亡,除了我们常说的暴政、滥用民力之外,天下一统的帝制,这样的理念在当时过于先进,还不能被精英阶层完全理解。秦的亡,还是亡于六国贵族。大家还是觉得以前,你是一国我是一国那样的日子更习惯,于是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都忙着复国,项羽也是其中之一。

而秦亡以后,项羽重新实行分封制,天下立马又陷入混战,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家也都明白了,还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制为好。所以项羽败亡,刘邦实行的就是秦始皇的制度。当然,为了收买人才,他也做出了妥协,在部分地区,仍然实行封王。

在这点上看,刘邦要比项羽成熟的太多。他知道集权制好,但他懂得妥协,懂得搁置争议,把问题放在以后解决。如果项羽觉得集权制好,那他肯定会不打折扣的彻底、完全实行,以当时的情况,还是会天下大乱。

项羽得败亡,实际上代表着已经落后的制度被时代所淘汰。

有趣的是,成吉思汗的崛起跟这段历史是极其相似的。

蒙古人长期以来散落在高原放牧,受人欺凌。铁木真想把蒙古各个部落统一起来,但他也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像扎木合这些人就是觉得蒙古人祖祖辈辈就是各过各的日子,这样已经很好,你为什么非得折腾。铁木真就是秦始皇、刘邦,而扎木合就是项羽。

蒙古人,由弱小的部落变成让全世界恐惧的杀戮机器,靠的不是弓箭、战马,只是统一两个字而已。而中国,几千年来,在无数的危机和困难中走过来,靠的也是统一两个字。

而这个问题还能牵扯到张艺谋前些年拍的“英雄”。

这部电影实际上给我们讲的就是“天下”这个概念。

问题是我们小时候玩石头剪子布都是在地下写“天下太平”,看谁先写完。即便是说不清楚,但在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心里也都是有着很强烈的天下这个概念的。英雄为什么口碑不咋地?你故弄玄虚的给我讲了半天,最后只是天下两个字,谁不懂啊?英雄这部电影,就是张艺谋用了俩小时,给我们中国人讲了个一加一。他讲完了,我们大眼瞪小眼:神马玩意。


锐视觉何老师


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他会按照自己的理想恢复秦之前的政治状态。

因为项羽叔侄联手起兵时,打的旗帜就是要恢复楚国,如果恢复楚国,那天下六国是不是都要恢复呢?

作为政治承诺,最终是要兑现的。

项家原是楚国贵族,他的爷爷项燕就死在秦统一六国的反抗中。死前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以此来激励后世子孙反抗暴秦,恢复楚国。

因此,项梁项羽叔侄起义之初,就尊奉了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以楚国的旗帜反抗秦国。

如果项羽早早灭了刘邦,中国就恢复了诸侯分封的局面,而项羽就成为天下共主。

社会秩序就和西周一样,诸侯尊奉项羽为天子,各自拥有自己的国家和军队,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主导权。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看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兴盛的时期,莫过于春秋战国。就是因为那时都是发展自己的国力,国君们都很重视人才和思想家,于是中国人才进入了第一个顶峰时期也是最顶峰的时期。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最大影响力的思想家都在那时出现了。

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帝国专制时期,皇帝们对人才不太重视,更看重的是奴才,也就是听话的人和能执行自己意思的人。从此能力让位于听话,社会就一直处于缓慢发展时期。

而西欧则一直都是诸侯分封的制度,各个诸侯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对人才和科技比较重视。所以欧洲就产生了全球最牛逼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直到后来产生了文化启蒙,再后来暴发工业革命,一举把中国抛到了身后。

从以上可以看出,诸侯分封不是一个最差的社会制度,远比帝国大一统更有生命力和活力。

如果中国历史上的诸侯分封制度能坚持更久的时间,相信中国也会出现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就象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孙子墨子孔子一样。

那么中国就不会几千年停滞不前,处于落后状态。

诸侯分封的更一个好处,就是加大竞争,就必须重视人才,国君就不敢胡做非为。而不会象帝国专制大一统时代一样,皇帝的权力太大,没有制约力量,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点顾忌。

就象现代中国发展快速一样,就在于竞争激烈,大家只有把自己的能力、企业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能生存下来,并成为强大的企业和强大的个人,进而打造强大的国家。


新知传习阁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如果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跑得慢些被项羽捉了,楚汉战争胜出者是项羽,那中国的历史走向会怎么样?

刘邦和项羽最大的不同,刘邦是想当皇帝,向秦始皇学习,而项羽是想称霸,向他的老祖宗楚庄王学习,所以他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

即使战胜刘邦,项羽需要的也只是一个群雄并存,唯楚独尊的政治格局,但是这样的政治格局并不会持续多久?少则数年,多则一二十年,项羽不争,自有别人争,做大做强的,或许会是韩信,英布,或是其他英雄。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这个问题和鸡生蛋还是蛋孵鸡一样难辨识清楚。

如果项羽胜出得天下,天下必分。

但谁又能完全保证分久必合呢?政治格局的分裂必然会造成文化和思想的大分裂。项羽得天下,那必然会导致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的延迟来临,这样的延迟会对中国历史造成怎样的一种伤害及影响呢?

因为历史的走向我们是很清楚的,如果不是刘邦及时的统一了中原,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中原建设王朝,没有文景之治,没有汉武一统李广卫青霍去病三大将举国之力北逐匈奴封狼居胥在数百年内基本解决了塞外马上民族的边患,就不可能有两汉的高度繁华与华夏文明的进步。

项羽胜出,如果群雄争霸的格局再度延续,那么面对崛起并且不断对中原发起侵略的匈奴,整个华夏文明或许可能又是一个凶多吉少的结局,或许五胡乱华的格局会提前几百年到来,或者会是一种更糟的结局,还未完全成形的中华文明直接就被野蛮的暴力撕碎,沉入历史海洋。

所以,鸿门宴上刘邦的侥幸逃出,韩信一扫北方有如神助的神奇表演,无数个历史偶然中铸成了必然,让历史选择了刘邦,是刘邦的大幸,也是中国历史的大幸。

项羽是英雄,但注定会钉在历史的对立面,以悲剧者的角色,让后来者叹息,欣赏。

因为归根结底,都是历史选择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历史。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文史工作室


刘邦注定是项羽的克星。一个英雄刚武,一个屌丝无赖;一个年轻气盛,一个老谋深算。刘邦与项羽之争,从实力上比,刘邦一直很少占过上风; 但从谋略上比,刘邦与其拥虿或许更胜一筹。

强将手下无弱兵。霸王用兵打仗,力拔山,气盖世,一呼百应,无人可挡,战无不胜; 而这一切,相比之下,论实力,刘邦集团常逊色诸多。其厉来的硬碰硬也都是没占到过什么便宜。

实力逊色,那就也只能靠些智谋奸计,来补实力之短。而最后刘邦赢了。项羽之强,终被刘邦集团的“常败不馁”、“常败不死”的战略战术逐渐蚕食鲸吞。

楚汉相争之间,苦肉计、反间计……刘邦集团无所不用其计,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奸。而最后一计终使得项羽“四面楚歌”,乌江丧命。是谓虽“勇绝天下”,而终难逃“谋”之左右。

无奸不谋,无谋不奸。

而项羽虽也并非全是无谋,但有谋无奸,谋不赢人。也或是英雄本性从不屑“奸”,所以其终是败于“谋、奸”双全的刘邦集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观于眼,悟于心。亚父范增是何等高明之人。古稀之人,耿耿之忠,大智于心。其深知项羽之性情、更悉刘邦之根本。其早已参透眼前,悟透天机。刘邦不除,项羽将必无来日。

鸿门之宴,项羽年轻气盛,阅历薄浅,无知自负。项羽怎会知道范增之老谋深算、老奸巨谋呢?范增深知刘邦其人,更知其身边拥虿之能量。成败在此,所以范增意下已决必于鸿门先除刘邦而后快,以绝后患。

可无奈天意难违,好事难成,刘邦逃脱。范增只剩怒斩玉斗:“竖子不足于谋,汝等皆为虏耳”!

“老谋”更懂“深算”。范增深谙刘邦之无赖,更知刘邦之老辣。其深知不除刘邦,项羽小子之霸业前途难料!项羽虽勇,天下无敌,而刘邦其人厚黑老辣,精于谋事,人老成精,足为项羽霸业之克星。刘邦鸿门既逃,范增大概已然料到了未来的结局。

的确,姜还是老的辣。识破天机又奈何?范增无奈。鸿门之下,在范增的老谋深算终也是无果告吹而大恼大怒之下,项羽的目光短浅的一念之差,便已悄然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瞬间改写了以后的中国的厉史。

仅仅的这一念之差,着实已让中国的厉史瞬间更改弦更道,判若两极。这一念之差,或是中国历史前行的分水岭岸。中国厉史的发展走向已然分道于鸿门内外。

厉史没有假设,但厉史发展也许本来就会有多种可能。决定厉史的最后稻草,有时会悄悄隐藏于某件不起眼的小事里面。一根稻草的可能,或让厉史的发展出现随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刘邦鸿门真的被杀,那么接下来的厉史,也许并不会象你想象的那么难以理清,无法预测……

项羽本来就是天下无敌,而刘邦被杀,其于天下彻底更是无人可敌、也彻底无人再敢与其敌也。既为霸王,也已是实质意义上的天下之主了。

那么原先跟随刘邦的众多谋士们,自然也会是树倒猢狲奔散。失去了凝聚之核,大概也只有各走各的路子,各投各的主去了。最大的可能,也许还将会有一部分人或将立马归附项羽。因为天下之大,还有谁能大得过霸王其人呢?实力才是硬道理,霸王这棵树,想攀还来不及呢。

当然也一定会有个别的刘邦死党,或许誓死报仇。可是最后的结局,大概也只会是想想而已。空有心而力不足。而此时天下更多的英雄豪杰、诸侯附庸已然在争相归附西楚权力中心。这是霸王的绝对实力所致,大势所趋也。

然项羽一统天下,本来就会和刘邦的称帝完全不同。项羽一直来就痛恨始皇强灭六国的称帝行为,这是其初衷,为其内心真实所想。所以项羽绝对不会象始皇、刘邦一样加冕称帝。

项羽为自己作了“西楚霸王”的定位。分封诸侯之后,实际上使得中国的厉史将再次的进入新的“后战国的时代”。而这个后战国时代模式,却是有别于秦灭六国之前的战国。“后战国”将不再会象前战国那样,存在无序互殴,互相吞并。因为新战国已群龙有首,而霸主的权力是绝对的高度集中,至高无上。众所公认,西楚独大,项羽为王。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诸候各国之间的服从关系,也已经绝对确立。制度昭昭,等级分明。项羽则会更加类似于周朝的周天子,为群龙之首,群王之王。且或也会与诸侯约法三章: “霸王携手诸侯共治天下,共分天下。先乱天下者,天下共诛之”。

而其实真实的项羽灭秦分封诸侯之时,尚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其虽战之天下无敌,勇猛绝世,而实则是头脑阅历尚浅,谋之尚短。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在其位谋其职,其政治智慧,政治头脑,必将得到进一步打磨砺炼,而逐渐趋向老成老练,圆滑成熟。

而最后结果将是——终有可能,会将中国带入一个繁荣全新的、辉煌另类的厉史新时期——西楚盛世。


闲掰天下


历史上的项羽还真的得到过天下,

但是,这个天下又从他手里给弄丢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得到天下,又如何失去天下的?

项羽是楚国人,他的爷爷是项燕。

项燕又是楚国的大将,楚国是被秦国灭掉的。

所以,项燕是被秦国大将王翦杀死的。

作为孙子的项羽,就是从这里就和大秦结下仇怨的。

项羽的父亲史书上没有记录,他从小是跟随叔父项梁长大的。

当时的项梁是社会上的不安分子,今天犯个罪了,

明天杀个人了,这对于项梁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犯了罪的项梁只能带着项羽浪迹天涯,四处藏躲。

他们来到了当时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吴县(今苏州),

就是在这里,项梁让项羽杀了吴县的县令。

然后他们在吴县召集了八千江东子弟兵,开始反秦的道路。

吴县在南边,大秦在北边。若是想和大秦去干仗,

项梁就必须带着这八千子弟兵向北出发,

他们项家军就是在一路向北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

先是英布带着两万人投靠了项梁,

紧接着又是陈婴带着数十万人加入到项梁的麾下。

此刻的项梁,终于有了和大秦对抗的资本。

然后就是刘邦,张良,范增,陈平等人尖的加入。

作为盟主的项梁,开始号召大家对抗大秦,

他们在范增的建议下,立了放牛娃熊心做傀儡楚王。

因为当时秦朝的政策是,谁当王就先灭谁。

让熊心做楚王,只不过是在项梁头上上了个保险而已。

之后大家就在不同的战场上和大秦开战,

刚开始他们经常打胜仗,可是自从秦末名将章邯参与平叛后,

项梁他们在想打胜仗就有点难了。

章邯这个硬骨头,在项梁看来也只有他能啃下来。

刚开始项梁和章邯交战的时候,项梁确实是占了优势的。

谁知打了胜仗的项梁开始骄傲了,他觉得打败章邯也是迟早的事情。

为了尽早打败章邯,他想联合齐国的田荣一起围剿章邯。

可是,田荣这边因为齐国发生内乱的缘故,

他和项梁集团闹了点矛盾,他告诉项梁出兵可以,

但是,你要给我杀个人。

项梁一听就火了,想来就来,不来就算,提什么条件。

你以为我缺了你,就打不赢章邯吗?

确实是,没有田荣的帮助,项梁确实打不赢章邯。

田荣没有来帮项梁,在项梁和章邯交战的时候,

项梁被章邯军打了个大败,最终项梁在定陶被乱军杀死了。

此刻的项羽和刘邦正在另一个战场上和秦军交战呢。

项梁死后,傀儡楚王熊心觉得翻身的机会来了。

趁着项羽羽翼没有丰满,

他想把项家的权力,夺到自己的手中去。

这个放羊娃还真有两下子的,他确实做到了。

项羽被架空了。

很快就到了巨鹿之战,楚王熊心命令宋义为主将,

项羽为副将去赵国救张耳于水火之中,在路上由于宋义的不作为,

项羽砍下了宋义的脑袋,自己命令自己为主将。

这时候楚国的权力又跑到了项羽的手中,

楚王熊心再次被架空。

项羽带领着军队,在巨鹿打败了二十万秦国精锐部队。

从此,项羽的名声震惊寰宇,妇孺皆知。

可是,就在项羽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

他就听说刘邦已经到了咸阳城里了,

重要的是当时的皇帝,子婴已经投降给刘邦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项羽,如同五雷轰顶。

他带领着刚投降的章邯军队,开始向关中和刘邦争夺天下。

在去关中的路上,他们杀了跟随章邯投降过来的二十万秦军。

可是,当他们来到函谷关的时候,

他们发现函谷关已经被刘邦派的人给把守的严严实实的,

根本进不去了。

项羽看到这种情况,气坏了,

此刻项羽手中的大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

刘邦的大军十万号称四十万。

进不去函谷关的项羽,召集部下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想明天一早带着大军把刘邦集团给灭了。

可是,还没等到天亮,

项羽这边要攻打刘邦的军情就被项伯给泄露了。

项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良,张良告诉了刘邦,

然后他们商议好,明天早上去向项羽请罪,

之后就是大家熟知的鸿门宴了,鸿门宴上刘邦又是装孙子,

又是道歉,他的戏演的太好了,蒙蔽了当时的项羽。

项羽放过了刘邦。

这时候整个天下都是项羽的了,项羽若是这时想当皇帝。

是没有人敢说不的,可是项羽不当。

他把自己封为了西楚霸王,他宁愿当霸王也不当皇帝。

说实话,项羽这个霸王相当于什么角色的。

这个霸王顶多就是江湖上的武林盟主。

武林盟主怎么能和皇帝相提并论呢?

可见项羽的眼光还是很短视的,他看不到长远。

项羽不当皇帝,在他看来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他认为,只有武力能征服一切。

只要他活在世上就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可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

他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霸王,然后把天下划分为十八块,

天下由他分封的十八个诸侯王来统领。

他这个霸王是这十八个诸侯王的老大,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有他说了算。

可是,这也仅仅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

至少被他封为汉王的刘邦不是这么想的,刘邦就想当皇帝,

他是要和项羽争个高低的,最后刘邦还真的打败了他这个西楚霸王。

所以说,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得到天下后,

天下始终是不会太平的,因为他就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

打仗项羽无人能敌,但是治理天下他就差的远了。

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王邦,陈邦来和项羽争夺天下的。


史学达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643000dde7c0e0b9373\

看鉴



古代文人大都推崇项羽,其中代表人物有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唐杜牧《题乌江亭》。赞叹他的英雄气概,又为他乌江自刎感到扼腕叹息。

为什么文人评价项羽大都正面?原因有二:1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归为本纪,本纪是记述帝王的,项羽未像刘邦一样,成就帝业,却把他归为本纪,可以看出他对项羽还是比较推崇的,这就为后世文人垫下感情基调。2 戏剧影视中《霸王别姬》,渲染了一位悲情,对感情忠贞的陌路英雄形象,不由让人心生怜悯。


那我们就谈谈项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以刘邦为首的诸侯联盟,兵围垓下,粮草断绝,四面楚歌,军心涣散,无力回天。


主观原因详谈: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项羽是楚国贵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楚人又尚武,自小背负复国理想。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见之:“一日我必取代他”少时项羽就表现与众不同,刚毅果敢,正所谓想他人不敢想之事,才能做他人不敢做之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项羽随叔父项梁起义,开始展现他的军事天分,在战场上磨砺了自己,也渐渐适应了战场的残酷。公元前208年,项梁在定陶被秦将章邯打败,战死。噩耗传到项羽耳中,他开始变了,他本是楚国贵族,被秦军弄的国破家亡,今叔父又被秦军杀死,性格变得扭曲,偏执,激进,他成了一头极具攻击力的雄狮。

为了复仇,他于公元前207年集中兵力拼死一搏,发生了著名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秦朝失去了主力,再也无法与六国抗衡。自身也成为诸侯中最强大的一支,仇恨的种子开始发芽,性格变得急剧扭曲,极近变态 ,几乎每到一处,就下令屠城,历史上有明确记载就有6次之多。由于俘虏众多,粮草不济,一夜间秦军20万军士被屠杀。


会师西进,鸿蒙宴上,他瞧不起刘邦,从没把此人当作是自己的对手,因为他觉得刘邦不配,他的生死其实是无所谓。骄傲自大,不纳范增的建议。入主咸阳,烧阿房,杀秦嗣,祸乱关中,失去民意基础,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他选择了霸道而非王道。

最后点评:历史选择了刘邦而非项羽,说明带着仇恨的种子走不长远。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项羽缺乏仁义之心,又缺失民意基础,性格高傲,所以才刚愎自用,不喜建言,同时他又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不适合做一名政治家,缺乏政治眼光,他眼中的天下,就是楚人管楚国,齐人管齐国,缺乏大一统观,试想一下,即使没有刘邦的出现,天下岂不是又回到战国时代。



静夜思朝晖



项羽是个可悲的历史英雄,本来确实是,问天下谁为英雄,非此君莫属。项羽得天下,本是情理之中,皆因豪爽少心计,面对刘邦这样的市井对手,一个出身贵族,光明正大。一个阴险自私,人品低劣。项羽最后还是入人圈套,一步步走向失败。

项羽若得天下,中国古代史,应该比文景之治更光鲜。项羽是个心胸开阔的英雄,得天下,以项羽的为人,可以共患难,也可共天下,不会诛杀功臣。项羽虽然没能慧眼识英雄,错过韩信,可刘邦也不是几乎错过?多亏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个英雄,需要许多智者相助。项羽为帝,远胜刘邦。没有害人心,这也许是项羽与刘邦的最大区别,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得天下后的治理中,项羽不会和刘邦的执政理念相同,大臣也能全心全意,不会胆战心惊,人人自危。这会对国家的发展起到推动。让人民安居乐业。

项羽得天下,不会有外戚专权,政权混乱。项羽失天下,是先败。刘邦得天下,先胜后败。刘氏天下,几乎易吕。吕后与刘邦,同道中人也,一丘之貉。而项羽心爱之人虞姬,美貌忠情,善良温柔。吕后所为,应该是虞姬所不为的。虞姬对项羽是真情,在她的身上所表现的是爱情高于一切,爱是无价的。项羽和虞姬,真正是一对风雨同舟的爱人。有虞姬这样一个后宫,项羽会施善政,爱臣民。不会出现吕后血腥的杀戮。

项羽若为帝,应该是安定繁荣的,不会经历汉初百废待兴时的残暴权力之争。尽管吕后也作出点贡献,毕竟对汉朝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是一个影响汉朝社会发展的罪魁祸首。项羽如能成功,后宫祥和,臣为社稷竭尽所能,民为江山欢呼雀跃。一派歌舞升平。项羽的天下,可以改变古代历史的进程,以项羽的英雄气概,在国力恢复之后,华夏疆土之辽阔,一定是亘古未有的,非秦始皇可比。项羽的天下,一定是个博大富强的国家,历史上也不会出现汉朝之后漫长的分裂割据。

项羽的失败,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损失,华夏千百年的古代史,起起落落,灿烂的文明黯然失色。如果项羽得天下,古代历史应该是个不一样的篇章。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歌,虞姬善良美丽的青春,一幅凄美的图画,被他们用鲜血染成永远,在历史中让人怀念。


白这个颜色


题主是认为项羽得了天下,就会实行分封制,然后中国会退回春秋战国时代,或许到现在中国还跟欧洲一样小国林立?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首先,不论项羽性格怎么样,他都不会喜欢分封。有权力的人最喜欢什么?更大的权力。(黑客帝国语)不可能明明可以掌控更大的权力,却白白地分出去。就算你说这是胡扯,项羽就是向往春秋时贵族的分封,就是不想要更大的权力。那他起码会想自己能安稳坐好霸主的位置,不被推翻吧;起码会想自己能把霸主之位安稳传给儿孙,而是自己刚死,老婆儿子就孤儿寡妇地被人砍了吧。像织田信长一样,如果织田信长有能力实质上统一日本,削平割据势力,他儿子还会被德川家康杀了?你见过谁因向往几百年前的某种制度,就连儿子的命都不要了,这种制度对自己还有好处。

元朝的皇帝是蒙古人,为啥入主中原后,元英宗等皇帝一心想推行汉制,还因此跟大臣闹翻火拼,皇帝就被杀了好几个。因为实行汉制能让皇帝把权力从大贵族手里收回来,皇位坐的更稳。

清朝的皇太极为什么要称帝,而不保持满洲的传统称汗?因为当个大汗,四大贝勒跟朕平起平坐议事,朕说话有时还不一定好使;朕驾崩了,这汗位还得推举,不知道继承的是朕的儿子还是兄弟,甚至是叔叔,这其中必然还夹杂着血腥兵变,不知道要死几个儿子,谁想当这大汗。当皇帝多好,朕就是绝对的权威,谁也别想压朕一头,朕想传位给哪个儿子就传位给哪个,其他人想都别想。

恢复了分封,必然战乱不休,随便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诸侯之间争斗,诸侯要挟天子,甚至诸侯攻打天子,就像郑国〖取温之麦〗,〖又取成周之禾〗,都太普遍了。

试想项羽分封了,今天“霸王,九江王打来了”,明天“霸王,齐王偷袭乌江了”,后天“霸王,汉王又反了”。手下的人也一定觉得:项羽真饭桶,明明你可以把他们统一了的,却偏要分封了,让老子一天天白白流血;老子还想当个郡守什么的,你却把地盘都分封出去。手下都这么想了,项羽也离死不远了。

那你说项羽这么不想分封,那为何还分封了?因为当时的诸侯,魏王,齐王,汉王,燕王,赵王人家有枪,有人,有地,你封不封,人家都是称霸一方的诸侯。刘邦当了皇帝同样,也封了好几个诸侯,先封了再削。同样,项羽也是先封了再削——分封后不久就攻打齐国。周朝分封,是因为以当时的生产力根本直辖不了那么大地盘,有时出了国都就是夷戎。秦汉时生产力能一统了还分封,纯属找死。

个人的性格在历史大势面前,作用太渺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