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下令:鳴金撤退,傳令兵聽成是擊鼓進軍,卻因此滅掉一個國家

眾所周知,五胡十六國時期一直是一個十分混亂的年代,那段時間內中原領土上的國家數目眾多,但是實力最強的只有十六個。當時佔據著江南一帶的東晉已然式微,境況一如不如一日,被吞併或者是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將軍下令:鳴金撤退,傳令兵聽成是擊鼓進軍,卻因此滅掉一個國家

但當時這個國家有一位十分有野心的大臣,他掌握著東晉大部分的兵力,一心想要通過戰爭收復失地,為自己贏得榮耀,這位大臣就是桓溫。選定進攻目標也是有講究的,位於北邊的強國後趙率先被排除,以東晉當時的狀況去挑戰後漢無異於找死。一番思來想去後,桓溫覺得最適合作為對手的只有成漢,因為當時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十分昏庸,朝野上下怨聲載道,成漢內部統治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問題,這時候去攻打有一定的勝算。

將軍下令:鳴金撤退,傳令兵聽成是擊鼓進軍,卻因此滅掉一個國家

決定了作戰目標之後桓溫就召集了自己手下的謀士們開始謀劃,一位名叫袁喬的謀士十分贊成這次出征,並且給出了一個十分冒險的建議,那就是由桓溫親自率領一隊精兵奇襲成都。桓溫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在沒有得到皇帝首肯的情況下就擅自帶著一萬精兵向著成都進發,準備一舉攻下成漢。消息傳回朝廷之後大家都感覺他這次的行動是有去無回,因為雖然成漢國力日漸衰弱,但是一萬人就想攻下蜀地還是太異想天開了,這樣看來桓溫的失敗已成定局。

將軍下令:鳴金撤退,傳令兵聽成是擊鼓進軍,卻因此滅掉一個國家

而成漢這邊絲毫沒有危機意識,皇帝李勢毫無建樹,對於國事一點都不關心,因此底下的大臣們也都十分散漫,國內根本就沒什麼正規的軍隊。所以桓溫在初期的時候進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阻礙,一路順順利利地打到了成都。等敵軍打到大本營了之後李勢終於開始慌了,召集了所有能調動的軍隊,希望能打敗桓溫。雖然之前因為沒有準備吃了很多虧,但是一個國家所有兵力的集結還是很有威懾力的,而且這次戰爭對於所有成漢的士兵來說是背水一戰,他們一定會拼盡全力打退敵軍。

但是這樣的陣勢一點都沒有嚇到桓溫,他對於自己的軍隊十分有信心,進攻的節奏一點也沒有因為成漢的防禦而停下,兩軍的大戰正式開始。桓溫手下的士兵都是精銳部隊,每個人都能以一當二,但是兩軍畢竟在人數上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打起來晉軍一點便宜也佔不到,而且很快開始無法應付不斷湧上來的敵軍,軍隊經過多日跋涉作戰早就已經疲憊不堪,在這樣的攻勢之下很快就被打散,再不撤退就只能全軍覆沒了。

將軍下令:鳴金撤退,傳令兵聽成是擊鼓進軍,卻因此滅掉一個國家

於是桓溫就算再不甘願也只能下令撤退,準備整頓之後再進攻。但是在桓溫傳令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烏龍,本來桓溫是要下令鳴金退兵,但是不知怎麼那個士兵曲解了他的命令,反而將命令傳成了擊鼓進軍,因此就敲出了進攻的軍令。

晉軍的士兵聽到了如此的激昂的鼓聲,精神都為之一振,以為晉軍的進攻馬上就要成功了,所以立刻一掃頹勢,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而成漢這邊本來以為敵軍要退兵了,都放鬆了下來,這檔口卻突然被捲土重來的晉軍殺了個措手不及,陣型瞬間被打亂,很快就被各個擊破。之後晉軍大肆進攻,全部湧入了成都,外強中乾的後漢內部根本就一點防禦都沒有,李勢只能投降。於是,桓溫帶領著一萬軍隊就攻佔下了一個國家,回國之後他因為這次戰役名聲大噪,逐漸掌握了國家大權,完全控制了東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