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8月15日,

一個值得億萬中國人民銘記的日子。

73年前的今天,

日本電臺播出裕仁天皇宣讀的《終戰詔書》,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14年抗戰艱苦卓絕,

中國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73年前的這一天,瘋狂肆虐的日本法西斯低下了罪惡的頭顱,放下了沾滿人類鮮血的屠刀。

73年前的這一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升起了勝利的旗幟,中華民族在付出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犧牲後走出了世紀的苦難。

73年前的這一天,全世界對法西斯的歷史審判、神聖判決,宣示著人類世界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永遠對法西斯說“不”!

從1945年8月15日到9月3日,

乃至之後的數月,

中國一片歡慶的海洋!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45年8月15日的重慶,人民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熱烈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45年8月15日的延安,軍民通宵慶祝日本投降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45年8月15日的廣州,人民舞獅歡慶抗戰勝利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45年9月3日,重慶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勝利遊行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東北慶祝日本投降,每一張臉上都寫滿勝利的喜悅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大公報》用醒目的大字標題“日本投降矣!”報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全國人民慶祝勝利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重慶數萬人的抗戰勝利大遊行,舉國歡慶

今天,讓我們重溫這些不能被遺忘的經典瞬間。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戰鬥在古長城。沙飛1937年秋攝於河北淶源。

《戰鬥在古長城》是戰地攝影記者沙飛最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攝影作品。這張照片最早發表在1943年9月出版的《晉察冀畫報》第4期,附在“晉察冀八路軍的戰鬥勝利”一文中,自首次刊出後,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段,70多年光陰,從來沒有在公眾眼前消失過。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一戰揚名。這是115師機槍陣地一角。

“集思上寨運良籌,敢舉烽煙解國憂。瀟瀟夜雨洗兵馬,殷殷熱血固金甌。東渡黃河第一戰,威掃敵倭青史流。常撫皓首憶舊事,夜眺燕北幾春秋!”這是聶榮臻元帥在86歲高齡時寫下的《憶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是全面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它不僅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且極大地振奮了中國抗日軍民的士氣,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39年9月,我八路軍部隊在河北省靈壽縣陳莊鎮地區全殲進犯日寇2000餘人,粉碎了敵人的掃蕩,鞏固了根據地,大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的鬥志。沙飛攝影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建立根據地,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根據地人民夾道歡迎百團大戰勝利歸來的八路軍。

1940年8月20日,在八路軍總部彭德懷副總司令統一指揮下,華北晉察冀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和晉綏軍區的八路軍共出動105個團、近40萬大軍,在25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向華北各主要交通沿線大小據點的日偽軍出擊,主動開展一場大規模的交通破擊戰。此戰役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10645人,偽軍5155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 消滅敵偽據點2993個,繳獲大量軍械物資,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百團大戰是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戰役,給予了日本帝國主義一個沉重的打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我黨我軍的聲威。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地道戰顯神通。

抗戰時期,根據地人民創造了人民戰爭的奇蹟——地道戰,使平原游擊戰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能夠堅持和發展起來。地道,家與家相接,村與村相連,縱橫交錯,綿延數十里,如同一道地下鋼鐵長城。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地雷戰真威風。石少華攝影

抗戰時期,根據地人民配合主力部隊殲滅敵人,開展了群眾性的爆炸運動,到處埋設地雷,殺傷敵人,阻止敵人前進,使日寇膽戰心驚,寸步難行。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雁翎隊輕舟飛槳,水上進軍。石少華攝影

抗戰時期,白洋淀水上游擊隊——“雁翎隊”神出鬼沒,打擊日偽軍。水上游擊隊員手執武器,駕著捕魚的輕舟,在蘆葦中,菱蕩上,神出鬼沒,打擊敵人。從1939年到1943年,“雁翎隊”參與35次戰鬥,16次一槍未發而制勝,號稱“澱上神兵”。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白求恩大夫在前線為八路軍傷員施行手術。吳印鹹攝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同志,率領一個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裡為中國抗日戰爭嘔心瀝血,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稱其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1945年8月23日,八路軍收復張家口。

張家口雄踞長城塞上,在抗日戰爭以前是我國察哈爾省的省會,又是溝通西北的要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史上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主力即經張家口、大同、南下太原,西進歸綏,並在張家口成立了偽“蒙疆政府”,以張家口為其首都。

抗戰時期,我晉察冀北部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先後創建了平西、平北、察南、察北等根據地,將日寇控制下的張家口四面圍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後,日軍拒不向我軍投降,經我軍數日的激烈戰鬥,於8月23日上午將張家口解放。不久,晉察冀中央局移駐張家口。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73年前,

中國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如今,

中國山河壯麗,處處生機勃勃。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撫今追昔,回望走過的路,

雖然充滿荊棘,但方向始終向前,

記憶從未沉寂,丹青難寫精神。

面對兇悍強敵,

14年抗戰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持久戰,

但也是一場必勝的戰爭,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因為有全國人民共赴國難的愛國精神;

因為有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必勝信念;

因為有反抗侵略、維護和平的正義主張。

抗戰歷史和抗戰精神,

永遠是最好的教科書和營養劑。

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

克服艱難險阻,創造美好幸福。

重溫抗戰勝利時刻,這些經典瞬間不能忘!

從歷史的座標出發,

我們的奮鬥更有底氣;

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

在新的時代中奮鬥,

我們就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開創更加壯麗的未來。

銘記!奮鬥!前進!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