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心:做人不要太在意說話,先看對人,才能說對話,去哪都混得好

輕心:做人不要太在意說話,先看對人,才能說對話,去哪都混得好

你很在意說話嗎?常常為自己說錯話而懊惱嗎?

其實不必太在意說話,或者說不必為說錯話而懊惱。很多心靈雞湯教導說話的方式,用那句俗語:“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那要看是對什麼人,對親人摯友,你不說他們也會為你擔心;對算計你的人,你天天拍馬屁他也會編造你的謠言。

人性何其複雜,不看清楚,你永遠不知道誰在背後無中生有的說你壞話,給你使絆子,讓你不好過。

所以,我們先要看清楚人心。

一、

三國時代有個狂士,他是吳國的虞翻,最擅長的就是“三寸不爛之舌”。孫策欣賞他的才幹,以朋友的禮節和他相稱,對他很是尊敬。

有一次孫策討伐黃祖,想要奪取一個郡,叫豫章郡。孫策打探到郡內兵器士兵很少,肯定能打下來。可是,打吧,總歸會有損傷;不打吧,那郡守又不投降。怎麼辦?

讀過《孫子兵法》的都知道,致勝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致勝後的結果是“勝敵而益強”。也就是勝利後得拿到真東西,最好豫章郡裡的糧草、金銀、士兵用來補給孫策的軍隊。而不是打完一片廢墟,啥都撈不著。那剩個花架子,有毛用?

孫策就想啊想,想起虞翻來了。他把計劃和虞翻一說,虞翻說:“行了行了,別囉嗦了,你就瞧好吧。”

虞翻悄悄混進城,先以普通百姓身份求見郡守。他先隨便拍了幾句馬屁,接著切入正題,提到和豫章郡差不多情況的會稽郡。他問:“您覺得您管理的豫章郡和會稽郡比,怎麼樣?”

郡守說:“我不如它。”

虞翻又問:“豫章郡的物資糧草、兵器質量和士兵戰鬥力和會稽郡相比如何?”

郡守老實回答說:“那是差很遠。”

虞翻心裡有底了,直接說:“討伐逆賊董卓的孫策將軍智謀超群,用兵如神,此前打敗揚州,剛剛又打下會稽郡。現在您這裡只是做孤城了,糧草又不足。如果不做打算,後悔藥都沒得吃。”

郡守聽著聽著,臉色大變,問虞翻,他該怎麼辦?

虞翻說:“孫策將軍的大軍在城外椒丘,我現在就要回去,希望明日中午時分能看到您迎接大軍入城的文書。”

第二天,郡守就老老實實捧著投降書請孫策進城。

虞翻拿著會稽郡來恐嚇豫章郡的郡守,憑著他的膽色和三寸不爛之舌,孫策不費力氣就奪取了豫章郡。

按理說,這麼會說話的虞翻應該混得很好才是?但他的命運究竟如何呢?

輕心:做人不要太在意說話,先看對人,才能說對話,去哪都混得好

二、

孫策死時,虞翻正在富春縣當縣長。他功勞很大,孫權時代他就被調任到江陵了。

照理,他正好是得到重用,發揮才能的時候,但某一天他被孫權貶官了。貶他去的地方是交州,今天的越南北部和廣西交界處,非常的偏遠荒涼。

這麼個會說話的虞翻,怎麼就不討喜了?因為他碰上了孫權。

有一次魏國大將於禁被關羽擒獲關押,進入江陵城後,孫權釋放他,並且還和他一併騎馬而行。虞翻正在路上走,撞見了,特別生氣,呵斥于禁:“你是俘虜,怎麼敢和我們君主並駕齊驅?”他還抽出馬鞭打算抽于禁,被孫權制止。

第二次,孫權請于禁喝酒,聽歌舞。于禁聽到魏國音樂聲留下眼淚,虞翻說:“你好會演戲啊,演得那麼像,是想我們主公放你走嗎?”

其實,孫權那麼做,無非是他剛剛打敗劉備,想和曹魏交好,用招待于禁的方式去展示給曹操看。但虞翻那麼說,就讓孫權特別尷尬,下不來臺。

三、

那虞翻究竟會說話還是不會說話呢?

這是和說不說話沒多大關係,在於他面對說話的人不同。對孫策他也大大咧咧,有啥說啥;對孫權他也一樣。但是他那顆心並沒改變,忠誠,維護吳國權益。只是,孫策度量大,孫權度量小。

套用一句《大話西遊》的話:“你愛人家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不愛人家了,叫人家牛夫人。”不是說話變了,是面對的人變了,所以他再忠心再對孫權好,在孫權眼裡都是錯的。

輕心:做人不要太在意說話,先看對人,才能說對話,去哪都混得好

四、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虞翻最後一次被貶是在近六十歲的時候,絕對高齡。虞翻也知道孫權一再貶他,是因為看他不順眼。可是虞翻不管,他只要覺得孫權沒做對事,就寫奏章規勸。有書籍記載說:“孫權最討厭虞翻的就是,犯言直諫,不給帝王留面子。”

其實,虞翻如果看透孫權,知道孫權和孫策不是一類人。孫權是要底下人順著他說話,給他面子的。那就不會那麼不討喜,虞翻把原來的話改成恭維話就得了。

孫策是創業一代,是馬上得來的天下,他要的是敢於直諫,有什麼說什麼的。孫權是繼承來的王位,很少親自打仗,有記載的幾次打仗也輸多贏少。所以他們雖是親兄弟,他們的性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同的。

五、

明代哲學家馮夢龍曰:“非察不神,況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則人之忠倭賢奸,有不灼然乎?”,意思是智慧需要明察,才 能顯現出其效用。同樣的,從一個人的行為處事之中,當然也能清楚判斷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賢能或愚昧。

對明主輔以直言,對庸主輔以馬屁。虞翻也就能在任何地方都混得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