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邪典電影】— 《比想象的更黑暗,淺談邪典電影》。但是電影愛好者應該還常聽到【B級片】和【剝削電影】吧!不過對於它們代表的意思,許多人總是一知半解。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們的定義很模糊,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準則,而且很多時候一部電影既是【B級片】,也是【邪典電影】,又或者是【剝削影片】,搞到最後都混著一起用了。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講三者的區別

什麼是B級片?

美國在上世紀30年代發生「經濟大蕭條」,使得全國電影觀眾數量大幅銳減,於是電影公司和戲院推出了“雙片連映”的放映模式,看兩部電影跟以前看一部電影是差不多的價錢,試圖贏得觀眾重新入場。

不過不可能兩部電影都是大片,這樣電影公司和戲院會虧死的,所以通常都是一部大片【A級電影】,搭配一部小片【B級電影】,順便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把那些不受多數人青睞的電影給推銷出去。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基本上,【A級電影】就是由當年好萊塢的「八大電影公司」推出的大明星大製作的電影。至於【B級片】就是「八大電影公司」的副廠,小片商或獨立片商所推出的電影,通常由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執導,預算成本較低,但比較不像【A級電影】會受到商業考量的影響,所以可以迸發無限的創意。

後來美國經濟慢慢復甦,“雙片連映”也逐漸被取消,不過【B級電影】這個名詞卻在流行娛樂文化裡保留下來,大家習慣把沒有大明星參與的低製作預算的電影,稱之為【B級電影】活著【B級片】

什麼是邪典電影?

邪典電影之前有文章介紹過,這裡再帶大家複習一下。「邪典電影」讓許多人誤解認為是在指黑暗色彩濃重的電影,甚至直接把【恐怖片】與【邪典電影】畫上了等號。其實【邪典電影】實是指受到一些狂熱追隨者崇拜的電影。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不過有些人常會有種觀念,認為【邪典電影】一定要是「非主流電影」,其實這也不大正確。實際上「主流電影」雖然有很多人看,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崇拜」,所以分別【邪典電影】不全然是在於「主流電影」或者「非主流電影」 。

然而,“邪典”終究是一個蠻抽象的情感表現,所以要成為【邪典電影】,就必須要有具體表現的“Cult”(儀式),像是對白或橋段被人反覆引用,或者是發展成了一種「次文化」,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為【邪典電影】的原因就在於此。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而從這個觀念衍伸出去,像是周星馳,李小龍的電影,也都可以稱之為【崇拜電影】

什麼是剝削電影?

“剝削”在電影界裡有「廣告行銷」的意思,所以【剝削電影】其實就是以「促銷題材」為主的電影。而就算你不是學廣告的也應該知道,吸引人的內容是最具有宣傳效果的,像是色情,暴力,血腥,靈異等。

但【剝削影片】往往又會「剝削」得太過火,甚至不管制作水準,所以出來的作品常是粗製濫造。其實上世紀七八十代香港流行的「鬼片」、「賭片」、「三級片」甚至是「功夫片」,幾乎都是【剝削電影】。

不是所有恐怖片都叫B級片,不是剝削電影都是邪典

而這些電影都是以譁眾取寵的方式,製造大量奇觀鏡頭,只求在短時間內賺取利潤,但電影架構常常是亂七八糟。而臺灣其實有一段時間也很風行拍【女性復仇暴力剝削電影】,像是《女王蜂》、《瘋狂女煞星》《黑市夫人》等,也捧紅了陸小芬、陸一嬋、陸儀鳳、楊惠珊等性感豔星。

另外,【剝削電影】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常「剝削」其他電影或者是人物,像是美國電影公司The Asylum出品的山寨電影《無敵索爾》、《林肯大戰殭屍》、《美國戰艦》、 《環大西洋》等都是。

到底【B級片】【邪典電影】【剝削電影】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常把【B級片】【邪典電影】【剝削電影】會弄混呢?其實就是大多數的【B級片】因為礙於成本的關係,所以另闢蹊徑,利用聳人的題材來吸引觀眾,於是便成了【剝削電影】。但對於某些喜好重口味的觀眾來說,他們反而容易從【剝削電影】中得到滿足,進而開始狂熱的追隨,於是這些電影又被視為【邪典電影】。

那麼這三種類型的哪部電影最讓你難忘,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