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間罵拼多多,不如抽空學學拼多多!

拼多多已經成了一種現象級的小程序,從它登上小程序排行榜之後,大家就開始研究它、分析它。而在它上市後,網上也很難聽到祝福的聲音,質疑、嘲諷和漫罵的文章充斥著整個互聯網,彷彿拼多多的成功,把改革開放40年取得無數巨大成果的中國一夜之間送回瞭解放前。

拼多多的超低價策略是它能火起來的根源,有網友甚至用技術手段統計了拼多多上的商品信息,發現上面銷量過百萬的商品絕大多數低於25元。其實低端商品的市場一直存在,只是拼多多把他們的購物場景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而已。

有時間罵拼多多,不如抽空學學拼多多!

噴拼多多的當然不是拼多多的目標用戶,但噴拼多多的人群,正好掌握著當今社會的發言權。他們被歸為價格不敏感用戶,無可厚非,他們追求產品品質,願意花更多的錢,來提高自己的使用體驗。

他們鼓吹的O2O、共享經濟、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項目,聽起來是高大上,結果大都屍橫遍野。

他們說快手low、咪蒙low、拼多多low,然而快手日活過億,咪蒙現在最便宜廣告都小100萬,拼多多直接在美國上市。

不過他們再怎麼鄙視拼多多,拼多多都以極快的速度在成長。因為拼多多並不是為他們而生的,“大而廣”的價格敏感用戶才是拼多多平臺的目標用戶,他們有購物需求,可是因為收入水平限制,無法負擔高品質商品價格。而這部分市場,正是京東、淘寶、唯品會正在逐步放棄的。

有時間罵拼多多,不如抽空學學拼多多!

拼多多這個做農村電商的項目,每天跟假冒偽劣商品打交道,跟“下沉用戶”打交道得電商,竟然在美國上市,還300億美金市值,活脫脫的屌絲逆襲,精英階層們能服氣?

那我們換個問題,如果把拼多多的三億用戶給你,你接得住嗎?拼多多的套路大家早就知道,也有一眾人抄襲模仿,但是為什麼至今也沒出現第二個拼多多?

所以拼多多的成功除了小程序的紅利優勢,還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點:

定位成功

拼多多最成功的,就是它的定位。他從初期到現在都很清晰的低價電商定位,目標客戶就是是低收入的基層人群,他們對價格敏感,對商品圖片、包裝、展現形式等沒有過高的要求。他們追求低價,也願意用時間、用人情去換取低價。

比如一個價值七八十元的電風扇,你找100個人幫你砍價,它就免費給你,如果你月入5000以上,你都不會這樣去做,因為七八十塊還不到你半天的工資。而拼多多的目標用戶是低收入者,他們也許收入不足3000,還得靠著這點收入養家餬口。他們也有大把的空閒時間,可以樂此不疲地將砍價連接發到群裡或好友,再請大家幫他砍價。而這正是拼多多能快速裂變的基礎。

文案成功

就算我們沒在拼多多上買過東西,都對拼多多的文案有所瞭解吧!什麼“美的遙控風扇 0元免費拿”、“今天還沒幫過的麻煩幫忙點一下.....”、“每天100萬現金派發中!”“你太幸運了,恭喜獲得1次免費領取商品的資格”等,都能輕鬆地誘惑很多人點開好友分享的小程序卡片。

而在你按照上述要求操作了一步以後,就會有各種有利益誘惑的文案指引你操作下一步,讓你不知不覺中加入拼多多的大軍。

規則運用成功

據說拼多多花了很大的功夫在研究小程序的規則上,其玩法也一直在試探微信的底線。不管是誘導分享、還是模板消息,拼多多都充分挖掘了。

比如說拼多多的誘導分享一直令人詬病,但它確實通過自己的玩法繞過了微信的監管線,逃避了懲罰。

通過人性做活動

怎麼樣才能讓用戶願意分享出去一直是拼多多研究的方向。怎樣才能用最少的付出換來最好的裂變效果,這就不得不從用戶的心理出發去做研究了。不管是佔小便宜心理、賭博心理還是好奇心等,拼多多都能很好地去利用。

比如砍價免費拿、團長免費拿、助力享免單、現金簽到、分享領紅包等玩法,核心都是去依從用戶佔便宜的心理。

學習拼多多的玩法只是學到了表面,研究拼多多成功的本質才能與自己的行業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