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产浏览器红芯获2.5亿融资,却被曝采用谷歌Chrome内核?

Ch1Ee_大水


这两天红芯浏览器刚刚融资2.5亿元,本来是天大的喜事,结果被网友扒皮所谓的国产自主浏览器内核就是用谷歌的Chrome 49浏览器造假,而红芯浏览器主要的客户之一就是政府单位,这也让红芯浏览器陷入了骗取国家资金的舆论漩涡中。今天红芯浏览器的两位创始人通过不同的媒体对外强调红芯浏览器没有拿国家的钱,红芯浏览器也没有抄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红芯公司的创始人有两位,一个是陈本峰,一个是高婧,他们创立的公司在中兴被制裁事件之后改名为红芯科技,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有三种——红芯隐盾、红芯云适配及红芯浏览器,而这个红芯浏览器号称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在红芯浏览器使用Chrome造假事件爆发后,两位创始人也紧急出面灭火,其中陈本峰通过《财经》杂志发声,陈本峰确认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而开发,但他强调红芯在内核层面有自主创新,以适用于中国企业用户的办公上网需求。

陈本峰向《财经》记者强调,“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另一位创始人高婧也在新京报采访中表示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此外,与红芯相关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表态了,此前有报道称红芯公司获得了科大讯飞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不过这事已经被科大讯飞否认了,宣称投资跟科大讯飞没关系,经查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担任大股东的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占股6.95%,科大讯飞方面表示这家公司并非科大讯飞下属的公司。

传闻中另一个投资红芯浏览器的公司森马服饰也辟谣了,表示未参与这次的2.5亿元C轮融资,但是森马服饰的控股股东森马集团也被证实是红芯公司的股东之一,占比1%。


超能网


昨天,国产软件界传来特大喜讯,号称打破美国垄断,这就是题中所说的“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拿到了2.5亿的融资。

融资2.5亿,确实非常牛。


然而,不由我想起了前几年交大“汉芯”事件。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号称发明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汉芯一号”,骗取数亿的科研经费。

最后不过是一场骗局,找了几个装修公司的农民工打磨掉了 魔头罗拉的 Logo,就成了全国首例、令国人骄傲自豪,挑战美 国的 “中国芯”。

十年后的今年,美国停售芯片的事件,给了一个大大的耳光,才让人们重提些事。

经历了以上,对于这处画风的宣传,我天生有种反感,真是十年怕井绳啊。

具体技术我不懂,问了下我的IT精英的亲弟,他试着下载安装下,完全印证了这个网友的说法,谷歌chrome两年前的版本封装了一下,就变成了国产内核浏览器。

当然,红芯引起了大家的质疑。

这次的英雄是陈本峰,看看来头。


有人说:说它和“汉芯”媲美都抬举它了,起码人家陈进还请农民工用心打磨芯片,打磨得细腻光泽有内涵,有工艺之美。这个,充其他 量就是给人家的游览哭器换了个皮肤,贴了层膜---

联合早报的配图,很有趣,换汤?换药?换碗?

让人吃惊的是,这2.5亿的融资,主要是上市公司和政 府客户,还有几家有名的基金跟投。

而且,比这更可怕的是,按照他们的官方声明,他们的企业级产品已经渗透到很多大企业----



难道又和让人心寒的"汉芯"一样?



方立在加州


是怪自己太高调了吗?不,是太蠢。

“红芯”公司高调宣布完成2.5亿C轮融资时,也高调地推出了红芯Redcore,并给这个浏览器内核冠上了多个title,又是“打破美国垄断”,又是“世界第五颗”、“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反正是把自己吹上了天,令红芯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牛皮就破了。

这么多title诱发了大家的好奇心,有一些自媒体,比如“小声比比”等就忍不住对该浏览器进行了解压。不解压不知道,一解压吓一跳。解压到最后发现红芯浏览器最终会得到一个chrome文件,其版本号是49.1.2623.213,该版本正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有图为证:

由此看来,红芯浏览器与众多国产浏览器一样嘛,只是套了一个马甲,所谓的完全自主内核,有点太夸张了些。

事件曝光后,“红芯”公司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创新。既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谓的“打破垄断”“国内唯一”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呢?


全天候科技


这个事情很简单:红芯之前欺负政府工作人员不懂行,所以拿着chrome的内核,只是修改了一下外观,便敢拿出来骗钱了。可惜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次算是彻底被扒下了底裤。

其实科研造假在国内也不算是什么新闻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科研人员在拿着国家资助的资金招摇撞骗,反正科研圈子的门槛比较高,普通大众也搞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但这无疑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无效配置,挤占了认真科研者的空间,伤透了他们努力赶超的决心,这也是骗子令人不齿的关键原因。这种骗子公司还能拿到C轮融资,我是真的很好奇,究竟是哪些风投机构这么傻?投资之前都不做尽职调查的么?

总之,这种骗子公司,我觉得必须严惩,必须让科研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净化科研环境,让真正想做事的人拿到本属于他们的资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