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如今的孩子,极少有不惹人炸毛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张女士如今真是头疼的不得了。“你就不能安分一点别到处跑?房间都被你弄的跟狗窝一样,要再磕了摔了别来找我!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平时孩子只要犯错误,张女士老公总是将孩子叫到跟前,先狠狠的训斥一顿,孩子如果不听话,再狠狠的暴打一顿。但是,孩子还是屡教不改,这是为什么?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学龄前儿童互相推搡,犯事孩子的父母看到后立刻起身大声训斥孩子,要求孩子道歉,孩子慌慌张张地说了“对不起”,而妈妈则是满脸尴尬说“真的很不好意思啊!”转身离开不久,妈妈又开始严肃地教育孩子,讲许多道理,孩子很不耐烦的说“我已经说对不起了,你还想要我怎样”。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1

当孩子年龄这般小的时候,接受的教养方式大概就是父母这种“说对不起加不停说理”的管教方式,而这种管教方式显然是有问题的——那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年幼的孩子因为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原本犯错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当他做错事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他,这将影响到孩子下一次犯错时的表现。

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时用打骂的方式进行回应,那么整个过程中,孩子将处于恐惧的情绪中,便很难去对这件做错的事件本身进行反省。可是,如果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仅仅只是要求他道歉,并且不断地对其讲一些道理,孩子最可能学到的就是:我做错事后,只要说了声“对不起”,再被父母呵斥一下,其他就没我的事了。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说:孩子从来没有错,只有不成熟。用“犯错误”来评价孩子的某种行为,本身已是错误;以强制的方式要孩子符合成人要求,更是错上加错。不许孩子“犯错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这会出现两种后果:孩子有可能“听话”了,但变成了时时事事需要人操纵的小木偶;也可能更不听话了,真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虽然两种表象完全不同,但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样的,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缺少自由,他们的心理秩序都乱了,行为失去了自我把控力。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2

不必打骂,不必过度说理,重点是要让孩子有真实的体验,真真切切体会到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就会认识到:为什么我不要再做这样的事,因为我要付出代价,因为我造成了伤害。

如果遇上了不可补偿的状况,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打架,把别的小朋友弄伤了。那么,父母就应该带着孩子去看别人流血的伤口,让孩子看受伤的小朋友接受治疗的过程,让孩子看见他是如何造成了别人的痛苦,如果受伤的小朋友需要协助,尽量让孩子动手帮忙。

事情之后父母可以说些道理,但不是训斥,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会让父母觉得很难过,并且教导孩子以后要怎么做会更好一些。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在孩子犯错时候,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1、一天内批评不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2、批评孩子要就是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尹建莉:孩子一犯错就纠正,是错上加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