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了?

這不是網店淘汰實體店的過程,這是大財團淘汰個體戶的過程。

你看到的生意流失並非讓網店搶走了,而是讓比你更有業務知識,資金更雄厚,營銷手段更成熟,產品更有優勢,銷售模式更多樣化,供應鏈更穩固的大公司搶走了。

在90年代的時候,大財團隨便做做房地產、金融和貿易就能賺錢,根本就看不起你這實體店的小生意,所以傳統實體店使用熟人口碑這種簡陋的營銷方式;在五公里以外的批發市場拿貨這種無優勢的產品供應;一大批滯銷存貨壓著一大筆資金這樣落後的供應鏈模式;每天算著小算盤看看自己還有沒有錢進貨這種資金實力,居然也能生存下來。

但這幾年來,房地產不好做了,金融風險大了,大財團發現自己只剩貿易生意可以做了,就及時適當退市房地產和金融,抽出資金去主力做貿易。連萬達集團都宣佈在2016年基本從房地產企業轉型成服務業企業。

那玩法就不一樣了。

你突然發現你附近的幾個街區很少人逛了,人們都去了大地產公司新開發的新生活區。

你無法想象為什麼網店的東西能賣那麼便宜。

他們的產品質量也沒好到哪裡去,為什麼人們都去買他們的東西。

看著他們熱火朝天的在雙十一干1200億的銷售額,你也眼紅的想分一杯羹。

在他們談到大數據、網紅營銷、用戶粘度、CRM、互聯網+,物聯網的時候,你也想找身邊的哪個人可以跟你解釋是什麼意思,但你能找到最厲害的人也只能解釋B2C而已。

你說你也想做網店,但你招聘不到有能力的人過來運營,也怕這個新的生意會使你的資金壓力變得更大。

十年前你有聽過網店,但現在十年後你已經沒有能力再去接觸這塊生意了。

只能看到大財團投資的一個個像MINISO、ZARA、H&M、UNIQLO、熱風、UR、喜茶的實體店越來越火。

而噹噹書店、三隻松鼠都在計劃大幅增加實體店業務的投資額。

你居然還在想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

你其實一直落後於時代,別人做網店的時候你沒有做,別人做實體店的時候你懷疑實體店的潛力。

你覺得網店的成本低,但其實天貓要扣掉網店5.5%的佣金,人員開支也越來越高,快遞費用也是個大頭,推廣費用更是壓得網店透不過氣來,這個成本一點都不比你的實體店低。

網店再強,也只能做一種產品,消費者無法享受多樣的服務。

我今天約了女朋友逛街,所以先去髮廊剪個頭髮,再約女朋友在奶茶店等,一起去看衣服的時候女友試了一件很性感的內衣,所以我忍不住就送給女友了,我自己也買了件舒適的T恤,然後我們雖然在網上訂的電影票,但在電影院買了爆米花和可樂,在等待電影開場的之前我們逛了一下超市,買了明天的零食,我順便還在購物車裡放進了兩盒岡本,最後看完電影后去附近的旅館開了房間。

這才是實體店的銷售閉環,經濟就是這樣循環再生的。

有哪家網店能做到?

網店現在都要靠物聯網和O2O來實現自我拯救了,不然網店都快活不下去了。

網店正在一步一步的給實體店打敗。

政府也在一步一步開放實體店的支持政策,開店流程和手續更簡化,稅收監控也在不斷放鬆,從2016年開始新創業的實體店連續一年多激增。

而且很重要的是,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是更喜歡實體店的,哪個地方政府不喜歡把租金、稅收、人才、城市建設、城市GDP、房地產等與自己政績息息相關的東西緊緊抓住呢?

但政府看著傳統的實體小店那種落後的商業模式也著急,爛泥扶不上牆。

所以會更著重對大財團的招商引資,而不著重在小個體戶的扶持。

這也是為什麼你覺得實體店越來越難賺錢。

其實難賺錢的不是實體店,只是小個體戶而已。

現在實體店是不是越來越難賺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