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洛河,從遠古流來

張建華:洛河,從遠古流來

洛河,她從遠古流來。

洛河是我的家鄉--洛南縣的一條大河,是養育洛南兒女的母親河。洛河發源於洛南縣洛源鎮黑樟村的秦嶺之中,一路向東進入河南,最後在洛陽附近匯入黃河。洛河算是黃河中游的一條大的支流之一,流域面積大,綿延千里,水量豐沛,滋潤著兩岸千千萬萬的民眾。

我的家鄉在柏峪寺鎮薛灣村,洛河到這裡變得寬闊起來。每當回到家鄉,我便急不可待地去看洛河,站在搖搖晃晃的鋼絲吊橋上,我看見她那閃閃發光的浪花,從遠方嘩嘩而來,在我面前留下一片永生難忘,揮之不去的蔚藍。她藍的那樣晶瑩,那樣剔透,那樣純粹,那樣叫人驚心動魄!像一匹剛剛抖開的藍緞子,像滿河跳蕩不息的藍色水晶,像融化了商洛深秋藍的不能再藍的天空,純淨的像孩子那一塵不染的眼睛。

每當身心疲憊,心灰意冷,我都會向這條聖河頂禮膜拜,用她那清涼的河水洗滌我身上的塵埃和整個的靈魂,我的心就會變得寧靜而純粹,眼前就會變得敞亮,希望就像河裡的浪花一樣閃閃發光,像一盞盞點亮的明燈,指引著我一步一步的不斷向前。夜晚,我枕著洛河做著藍色的夢。每當生活上,感情上受到傷害的時候,總是要來到洛河邊久久地漫步凝思,把滿腔的心思投向她藍色的波浪。

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洛河是我們兒時的樂園。夏天,我們在河邊割草摸魚,捉蝴蝶,像魚兒一樣在河裡打江水。河的對面有一片桃樹林,每到春天,剛剛長出新芽的枝杈上,競相綻放的桃花一兜嚕一串串奼紫嫣紅,爭奇鬥豔。那白的如雪,粉的如霞,紅的似火。那時候,我就會望著嘩嘩的流水展開遐想,在皓月當空的晚上,織女們穿著飄飄逸逸的衣裙從天而降,鑽進桃樹林裡,脫掉美麗的仙衣,然後跳進河裡清洗著美麗的胴體,在皎潔的月光下,在柔柔的河水裡,她們是那樣的美麗,我多麼想把她們的仙衣藏起來,讓她們飛不迴天上,留在洛河岸邊,教人們織出美麗的錦緞,讓洛河岸邊的人們穿上美麗的衣服。夏天到了,村裡的姐姐、嫂子們忙完農活,經管好她們的蠶寶寶,然後脫掉衣裙置於河壩上,跳進清涼的河水裡,在明亮的月光下,她們的身材是那樣的妙曼,她們的頭髮像瀑布一樣飄灑在腰際,她們互相撩水玩耍,剎時,嬉鬧聲,歡笑聲,混成一片。這一美麗的圖畫,使我突然頓悟,姐姐、嫂子們不正是上天派來的仙女呀!她們美麗,溫柔,勤勞,能養蠶、能紡線也能織布。在歡笑聲中,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趟過河水,來到河對面,偷偷地鑽進那片誘人的桃樹林裡,把一顆又一顆尚未成熟的桃子摘下來,裝在早已準備好的包裡,悄悄地又游過來,大口大口地嚼著比仙桃還要好吃的美味,姐姐們看見孩子們禍害人而準備責罵時,誰知"刷"地一聲,我們已經躲進綠浪滾滾的麥田裡了。冬天,孩子們在凍得實實的河面上滑冰溜滑滑。洛河,她給我們的童年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使我們在那物質睏乏的年代,快樂的成長。

張建華:洛河,從遠古流來

洛河,她不是永遠靜靜地流淌。夏天暴發山洪的時候,她一改往日的寧靜溫柔,變得暴戾瘋狂。人們都會站在河兩岸觀看滔滔河水猶如猛獸一樣在河道里咆哮怒吼,橫衝直撞,巨大的浪頭能把斗大的石頭衝的東倒西歪,甚至在河床裡像皮球似的翻滾。於是,有的河提被沖毀,大水退去,河裡的魚兒也被衝上岸,螃蟹橫七豎八的在岸上亂跑,大人小孩胳膊上挎一籃子,就在岸邊撿拾,這些東西就成了人們盤中的美味。有一次,我們居然撿到一條長著娃娃手腳的娃娃魚,它叫的聲音像娃娃啼哭,我們很害怕,就給它的身上繫了一根紅頭繩,以辟邪,等大水退去,河水變清,把它放進了河水裡放生。我們希望它像童話故事《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裡的金魚一樣靈性,能給洛河兩岸的人們帶來好運。有時候,我們還能抓到烏龜,聽大人說烏龜肉是花紅綠藍的,不能白天吃,只能晚上吃,聽了這話,女孩子們對烏龜有一種恐懼,更別說吃它的肉了。這些逸聞趣事至今都難以忘懷。近百年來,洛河最大的洪災是1968年夏天和1998年8月28日,這兩次特大洪澇,沖毀良田無數,它沖毀人們的房屋牲畜,使多少人流離失所,甚至在洪水中喪生,它發怒時,使洛河兩岸的人們膽戰心驚,日夜不安。

現在,在我心裡她已經不是一條普通的河了,我想一層層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更深的瞭解她深厚的歷史氛圍,感染她濃郁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積澱。於是,我翻閱了《洛南縣誌》,又閱讀了何慧娟老師的《洛南民間故事集粹》,跟隨著劉劍鋒老師的《千里走洛河》,努力搜尋和閱讀有關歷史,文化,傳說,故事和歌謠,洛河那神秘的面紗一層又一層的被掀開,她那飽經滄桑的容顏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從此,我對洛河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親近了!

提起洛河的美麗傳說,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倉頡造字”。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不管記啥事都用繩子打個結。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天長日久,那一串串大大小小的繩結,誰也說不清都表示什麼。黃帝思慮再三,覺得光依靠結繩記事還是不行。他和倉頡商量,倉頡說,聽說秦嶺以南山高谷深多有神靈出現,那裡的部落有一種更聰明的記事方法,咱們不如去看看。於是,黃帝和倉頡,翻秦嶺,過洛河,一路南行進入上洛地界。他們來到洛南保安的陽虛山,這裡坡勢平緩,森林如蓋,草木茂盛,河流交錯。黃帝不由得心生歡喜。黃帝和倉頡住在陽虛山的石洞裡,白天狩獵捕魚,晚上觀星賞月,倒也逍遙自在。轉眼已是秋天,漫山綠樹變黃葉,山風也一日緊似一日。尋找新的記事辦法還只是一個設想。黃帝惦記部落諸事無人照管,只好把造字的事情託付給倉頡,自己帶領一行人先回部落去了。黃帝走後,倉頡一點也不敢耽擱。他仰觀日月星辰之變,俯察地裡山川之理。早望朝暉,暮觀落霞,鳥兒在雪地上走過的爪痕,草鹿奔跑時留下的蹄印,這些看似平常的東西,在他豐富奇特的想象中,好像都是會說話的活物,他把看到的、想到的、領悟到的一點一點用石塊,樹枝,在所住的石壁上刻畫成圖形。這種開天闢地的事情太難做了,倉頡陷入一種走投無路的境地。

倉頡的執著終於感動了天帝。一天夜裡,倉頡沉沉如夢。迷糊中,一個鬚髮盡白的老人向他走來,把他引出洞外,指著山下滾滾東流的河水說:“看見那條河了嗎?那是洛河。明天你去河邊,那裡有人要送你天書!”說完翩然而去。第二天,太陽剛從東方露出,倉頡就匆匆地下山。他立在河畔,周圍連個人影也沒有,只有河水嘩嘩啦啦的響聲。一天就要過去了,倉頡望眼欲穿。他佇立在岸邊,虔誠而恭敬,心裡不停地呼喚著神靈。突然,他眼前一亮,遠遠地,一道靈光騰起,他急忙跪拜迎接。原來一隻巨龜順流而下,靈龜漂到他面前停了下來,神光遁去,靈龜化石。龜背上那神異的花紋,奇妙的圖案,都好像在給倉頡以某種神秘的昭示。倉頡得到靈龜負書,神智猶如天啟。他觀星星如字,看云云成文。靈龜負書,倉頡受到啟示,終於造出了漢字,蒼天感動,鬼哭神泣。

倉頡造好字後,為昭示後人,就把這二十八個字刻在與陽虛山隔河相望的玄扈山石壁上。由於倉頡結束了人類結繩記事的歷史,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先河,歷來古籍多有記載。《洛南縣誌》等文獻史料對倉頡在洛南造字都均有詳實記載,歷史事實證明,倉頡是中國漢字的首創人,洛河是中國文字的發祥地。

改革開放後,洛南縣在縣城南邊饅頭山上重建倉頡園,於紅花綠草中點綴無數文化石,篆刻倉頡造字,成一大景觀,讓各地遊客流連忘返,拍照留念,獲益匪淺。"中華漢字故里,華夏文明搖籃",洛南當之無愧。當前,其二十八個獸蹄鳥跡石崖臨摹拓片已成為稀世珍品,"倉頡造字傳說"和"穀雨公祭倉頡典禮"已列入非遺名錄,這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洛河還有許許多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劈山救母》的沉香就在洛州城南的蝗蟲廟的南學唸書,霹靂大仙帶沉香在雲蒙山上習武、授仙法。最後,又送劈山神斧,南上華山,打敗二郎神,劈開華山救出母親,一家人終於團圓。還有被明朝皇上錯殺的忠臣巡撫,薛樓村的薛國用,因為錯殺,皇上就賠一金頭,薛國用的兒女們捧著皇上賜的金頭嚎啕大哭:“我們不要金頭!金頭,銀頭,都比不上我大的肉頭!”,清正廉明,為民請命的明朝張御史,都讓後人心生敬意。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皓月當空的晚上,望著滔滔東去的洛河,似乎看到洛神翩翩靈秀的風姿!我看見洛神翩翩飛來,在洛河的上方,輕甩衣袖,嫋嫋起舞。魏晉失意落魄的曹子建筆下的洛河女神是洛河美的象徵,她以其獨有的精神魅力,千萬年來吸引著無數英雄的華夏兒女為其竟折腰。

洛河,她從遠古流來。從古至今,為了繁衍生息,洛河兒女們,與天鬥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鬥,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代代更替,終於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洛河,她咆哮過,嗚咽過,歡快過,她不分四季默默地流淌著,大度地包容著,無私地滋潤著。

很早以前洛河的文明史,就像隔著雲霧看星星那樣朦朧迷亂,洛河的文明似乎是一片空白。其實,洛河岸邊的先民們,早已在這一帶的高山和河谷,進行著農、牧、漁、獵的生活,挖掘洞穴,建造民居,製造了精美的陶器和各種生產生活用品。1990年在洛南尖角東河村洛河岸邊發現的花石浪猿人遺址,把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幾十萬年。從地理位置上看,洛南縣比藍田縣更靠近秦嶺腹地,所以花石浪猿人應該比大名鼎鼎的藍田人還要早20 萬年的時間,藍田猿人應該是洛南猿人遷徙而來。還有我的孃家柏峪寺鎮薛灣村的猿人遺址,我曾多次來到位於洛河岸邊北坡上的北窯裡察看,站在洞口,望著夕陽下的洛河靜靜的流過,我想象著在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猿人是否也在夕陽下,站在洞口,望著靜靜的洛河沉思。

河流是有靈魂的。這個靈魂就是她所創造的文化,這樣的靈魂是清澈的,又是博大精深的。

千百年來,洛河沿岸生活著勤勞勇敢的人們。建國以來,洛南人民興修水渠無數,較大的飲水工程為洛惠渠,謝灣和姬家河水庫灌區,稱為洛南三大灌區。灌區內渠道縱橫,水源充裕,是洛南水利三大動脈。其中最著名的是洛惠渠灌區。建國前,梁塬人民深受無水之苦,吃水更比吃油難,夢想洛河水上塬。1957年中共洛南縣委,縣人民委員會根據群眾迫切要求,作出興修洛惠渠水利工程的決定。1958年9月5日動工。抽掉幹部40名,民兵3000名,以軍事編制組成洛惠渠工程戰鬥團。戰鬥團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攀巖鑿壁,先後打通雞冠山、老虎巖、龍山岩、神仙洞等26座懸崖、29處峻嶺。後來又動員萬名勞力、百名幹部開闢梁塬土渠工程。在工程進行中有16人光榮犧牲,6人因傷致殘。這一水利工程,是洛南人民用智慧,用血肉之軀戰勝自然,改變生存環境,成為洛南歷史上感天動地的一大壯舉,為洛南人民的子孫後代造福。七十年代,洛河兒女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使荒灘變良田,依靠雙手,用最原始的生產工具,钁頭,銑,人力架子車,修河築壩,移山改河,用他們的血肉之軀使貧瘠的洛河灘變成了肥沃的萬頃良田,從此,洛河兩岸的人們再也不會為沒有糧食而發愁了。

張建華:洛河,從遠古流來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是洛河兩岸變化最大的時期。現在洛南已成為一座傳統和現代化相結合的旅遊城市,浪漫的玫瑰小鎮,美麗的音樂小鎮,似迷人江南水鄉的花溪弄,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洛河兩岸的田野和村莊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地變化,美麗的新農村和造型美觀的高樓,不斷的從洛河灣的村莊中顯現,一座又一座的洛河大橋像巨龍一樣在一灣又一灣的洛河上騰空而起,給洛河兩岸的人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我祝願這條聖河越來越美好,兩岸的人民越來越富裕和幸福。

洛河,她是洛河兒女生息繁衍的命脈,她是我心中的一條聖河,是養育洛南兒女的母親河,不管經歷多少滄桑鉅變,她永遠在靜靜地流淌著......

作者簡介 張建華,女,洛南一鄉鎮衛生院醫務工作者,第五屆商洛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熱愛生活,酷愛文學,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抒發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