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爲何南征方臘時,損失慘重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 作者筆下個個英勇神武,彷彿一家人,為兄弟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同敗官兵,同受招安,同徵遼國,同剿田虎,同擒王慶,望風披靡,攻無不克。 征戰數載,沒有損失一員將領,可偏偏在南征方臘時,卻屢屢損兵折將,竟至“宋江三十六,回來十八雙。”

為什麼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官軍圍殲中屢戰屢勝,一百單八將連根毛都沒傷到,招安後“徵大遼、平王慶、滅田虎”除了幾個受點重傷外,梁山一百單八將更是未損失一人,但在徵方臘的戰役中,梁山一百單八將損失沉重,只有三十六人活著回來,陣亡率高達三分之二。為什麼??

其實讀完水滸後二十回徵方臘,我們都不禁為個個英雄哀嘆,也發現一些了怪異的現象:以前所向無敵梁山好漢忽然變的不會打仗了;軍事吳用真的成無用了;從第91回梁山好漢開端死人,往後每回死的梁山好漢都有增無減,98回這一回就死了24個頭領,特別是秦明、史進、石秀、董平、張清、張順、阮小二、阮小五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梁山好漢慘遭橫死,更讓人唏噓不已,讓很多讀者和觀眾包括自己在內 情感上都無法承受;
梁山好漢為何南征方臘時,損失慘重

梁山好漢為何大都折在方臘手中?

1、南方地形的複雜。

長江中下游一帶,水網龐雜,再往下,崇山峻嶺頗多,和北方一望無際的平原,有比較大的區別。這一點,在原著《水滸傳》倒數第二回由神機軍師朱武點的很明瞭,朱武道:“古人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等皆是中原山東、河北人氏,不曾慣演水戰,因而失了天時。須取得本處鄉民,指引途徑,方得知得他此間山路迂迴。”至少有五六個,由於不會游泳而溺死,金眼彪施恩、獨火星孔亮、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住;而跌入溪中掙扎不得,被亂槍搠死的如 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若在平地,百十人近身不得,不想,地形不熟,橫死山澗中,更是讓人不勝慨嘆。

而死在那崇山峻嶺間的,更是數不勝數,梁山好漢,在北方平原山川,縱橫馳騁,以至攻城掠地,天下莫敢攖其鋒;但是,到了南方,地形坎坷,山嶺連綿,隘口眾多,反而讓這群好漢們發揮不開。這種依地形而建的隘口,險關,和北方的大城市不一樣,能發揮和規避的空間不大,因而, 我們看到:獨松關一戰,就掛了五虎上將之一的董平,若是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那兩杆槍殺入萬軍叢中,也不見得會受傷;烏龍嶺,讓翻山躍嶺慣了的解珍、解寶也難免跌落身死;昱嶺關更是一戰陣亡了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員將領。

梁山的水軍,不斷都佔領著很大的優勢,在梁山泊,什麼童貫,高太尉的水軍,那是熟能生巧,連重兵守護的高太尉,也是易如反掌。但是,在對付方臘的軍隊,卻吃盡苦頭,水軍主力張順被亂箭射死在湧金門,另一主力阮小二在水中自殺,孟康死的更慘,被火炮打做肉泥,算是完敗給方臘的水軍,讓人看了難免悲由心生。

2、水土不服。

青面獸楊志才到丹徒縣,就病倒了,後來的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穆春,朱富,逐個因病倒下。我沉思著,還是水土不服。連五虎之一的豹子頭林沖,也不順應這水土,一到杭州,就病倒了。

3、方臘手下的猛將頗多。

以往,梁山那種敢死隊的作戰方式,在方臘這頭,還是起作用的,只是,代價也很大,在索超,鄧飛死後,這一點,連吳用都不得不承認,他曾對宋江道:“城中有此猛將(指石寶),只可智取,不可對敵。”

石寶,福州人氏,秀州降將段愷在向宋江引見方臘的手下實力時,就把石寶和鄧元覺排在前兩位。而石寶在接下來的對陣中,也用實力證明了本人的實力,大戰宋江的左右護法呂方、郭盛夾攻不敗,錘擊急先鋒索超,刀斬火眼狻猊鄧飛,伏擊喪門神鮑旭,這鮑旭死之日,連李逵這種殺人不見血的魔頭都放聲大哭,可見,他和李逵之間的默契。後來,在烏龍嶺,又一錘殺死宋江的嫡系錦毛虎燕順。最後石寶看真實支持不住了,才拔刀自殺而死。

另外,和魯智深打成平手的寶光和尚鄧遠覺,和秦明能鬥三十餘合的方覺,還有厲天閏,司行方,王尚書王寅,可見,方臘的手下,藏龍臥虎之輩極多。

不論怎樣說,正是由於南方的地形複雜,隘口眾多,而方臘手下的猛將如雲,才讓身經百戰的梁山好漢,也折損大半,應了一句老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梁山實力驟減,才讓四大奸賊悍然毒害宋江,盧俊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