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口鎮:朱志高有了新盼頭

“不靠牆根曬太陽,不等別人送小康”。家住安口鎮陶坪村的朱志高嘴裡時常這樣唸叨。此刻,他正站在村委會門口的樹蔭下,等待著其他學員一起去村上新成立的“農民講習所”。

老朱一家3口人,妻子身患殘疾、行動不便,兩人還拉扯著12歲的孫女,僅靠“一畝三分”薄地維持生活,生活的擔子讓這個60多歲的漢子從未奢望過太多。

“60多歲的人,外出打工沒人要,地裡的活又幹不動……”為激發他的脫貧信心,鎮村幹部多次上門鼓勵引導。在交流中瞭解到,朱志高在養殖方面有著一定經驗。今年年初,駐村工作隊投放了40多隻雞苗,他開始忙活起來,給雞苗築“新家”、配“菜單”,看著毛茸茸的“小傢伙”一天天長大,他時常笑的合不攏嘴,感到渾身是勁。

清明過後,他又在地裡種上了黃瓜、豆角、辣椒、洋芋等蔬菜。除了家用,每天清晨,他還把新鮮的蔬菜拿到鎮區市場銷售,以補給生活。每到這個時候,他總要坐下來抽一根菸,享受這久違的愜意與滿足。

“以前我是天天愁,現在心裡輕鬆了,人都說我看起來比以往年輕了……”

扶人扶智扶精神。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究其根本要靠自我辛勤勞動來實現。

貧困群眾最缺什麼?缺錢、缺物、缺資源……五花八門的答案裡,最容易被忽視的是精神。

怎樣用好“精神扶貧”這把鑰匙來開啟脫貧致富的大門,安口鎮在探索,更有實踐。

今年以來,安口鎮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精準扶貧中補齊“精神短板”的重要批示精神,緊緊圍繞整縣脫貧摘帽的總體目標,將“精神扶貧”融入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來,通過在全鎮範圍內開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以“鄉音”傳遞“新聲”,在宣傳政策的同時,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意識轉變;利用縣網站和“隴窯新曙”微信公眾號,及時推廣全鎮決戰脫貧攻堅的特色亮點、工作典型、模範人物,引導廣大貧困群眾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以朱家坡村為試點,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開設道德講堂等方式,集中整治天價彩禮、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輻射帶動全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

如今,在全鎮“精神扶貧”政策的引領下,像朱志高一樣的貧困戶正滿懷信心、鼓足幹勁,日子逐漸有了新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