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如果谷歌決定再回到中國,我們有信心再贏一次。”8月7日,李彥宏發佈朋友圈回應谷歌欲重回中國市場的傳言。

鏡頭拉遠,八年前谷歌與百度決戰中國市場的戰火還歷歷在目,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最終的結局以全球搜索引擎市佔率第一的谷歌退出中國而草草收場。而今,谷歌捲土重來的勢頭漸強,獨領風騷的百度股價應聲下跌,壓力倍增。

而在汽車圈,近日一家企業的強勢進入也引來不小的騷動。這家企業便是特斯拉。7月10日,特斯拉與上海臨港簽署了投資協議,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廠,項目年產量達到50萬輛整車生產規模。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在新能源領域,特斯拉對電動汽車開創性的定義使其成為一直被模仿的對象;與此同時,特斯拉也是合資股比放開後第一家在中國獨資建廠的企業,它的進入已經被中國汽車圈討論多年,實錘敲定後更是引起不小的“騷動”。

那麼,撕開了股比放開政策口子的特斯拉,入關後就能長驅直入,單刀赴會中國市場了嗎?或許過程並沒有那麼簡單。

上半場:自主雙雄並立

特斯拉此次入華選址於上海,而上汽集團作為上海地區汽車工業的龍頭企業,勢必將承擔起阻擊特斯拉的任務。地處上海的上汽集團發展勢頭迅猛,旗下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發展齊頭並進,互不示弱。從銷量數據上來看,今年1-7月累計銷量達到4,003,744輛,相較去年同期的3,629,373輛同比增長10.3%,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乘用車都是上汽集團的銷量支柱。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的發展,上汽集團充當排頭兵企業,率先開啟了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汽集團同自主品牌比亞迪一起,成為插電混動領域的第一陣營。

當今中國新能源插電混動市場,上汽新能源與比亞迪可謂不分伯仲。統計數據顯示,比亞迪和上汽新能源分別佔據今年插電混動市場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位置。比亞迪主打宋和秦兩款車型,而上汽新能源則主打eRX5和ei6兩款車型。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下半場:多方勢力博弈

浦東江畔的新能源戰火從未停歇,如果說,上海的新能源江湖上半場是上汽與比亞迪的“雙雄會”,那麼,隨著特斯拉的入局,預示著上海灘下半場的更為白熱化的鏖戰。

特斯拉剛剛宣佈獨資在中國建廠不久,業內便傳出了“特斯拉上海工廠已經在搶人了,直接開出三倍工資,上汽的技術人員直接走了一大批”的傳聞。

雖然此事很快被特斯拉方面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與上汽之間的新能源之戰已經悄然打響,雙方未來在車型導入、新能源戰略規劃方面必有一戰。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宣佈進入中國市場後,特斯拉顯然正在迅速提速其在中國市場的佈局。日前,特斯拉已經敲定了在上海建設新工廠的協議,該工廠被命名為Dreadnought(無畏艦),將同時生產電池和組裝車輛。

在車型導入方面,該工廠早期會以生產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為主要任務,在未來將以生產Model 3和入門級Model Y為主。

雖然,馬斯克和特斯拉來勢洶洶,但是歷經競爭磨練的中國車企並非是倉促應戰,馬斯克早已褪下了偶像的光環,特斯拉也不再是衝進瓷器店的公牛。事實上,為了這場“久違”的戰爭,上汽已經做了多年的準備。早在2015年,馬斯克便表達了想要進駐中國的意願。巧合的是,同樣在2015年,上汽集團推出了"芯動戰略" ,其中,“綠芯”戰略規劃了上汽集團在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及燃料電池車上的佈局。

此外,上汽集團還宣佈:計劃推出一款高端電動CUV產品(跨界休旅車),對標特斯拉規劃的Model 3,價格將比對手低1/3左右。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眾所周知,對於特斯拉而言,Model 3車型的投放關係著整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上汽集團推出對標Model 3的車型,其用意不言而喻。

三年之後,當特斯拉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後,為此戰籌備了三年的上汽集團似乎底氣十足。根據2017年的銷量數據,上汽集團新能源綜合銷量排名已經佔到了全國第三名。

“這幾年,上汽瞄準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迎風而上,搶佔機遇。”面對國內汽車市場出現的新格局,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早在年初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互聯網造車的熱潮,說明了汽車產業進入了一個創新的風口期,上汽也將其看作創新轉型的一個重大機遇。

新四化是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做出的判斷,包括 "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 "。根據上汽集團之前的規劃,電動化指到 2020 年自主和合資新能源車年銷量超過 60 萬輛;依託於網聯化將與阿里合作打造自我進化的互聯網汽車,形成汽車產品和服務融合的生態圈;而智能化將協同華為、中國移動合作開發 V2X 技術,實現單車智能 L4 技術,打造指揮交通體系;另外到發展最後階段,將運營 30 萬輛車,覆蓋 100 個城市,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分時租賃運營服務平臺

特斯拉敲定“中國戶口”後,中國車企如何本土迎戰?

除了上汽這樣的自主“航母”信心滿滿外,特斯拉的中國學徒們也是躍躍欲試。

一直以特斯拉為標杆的蔚來汽車,在“偶像”的到來之際,蔚來汽車董事長、創始人李斌則直接立下了戰書:“加州溫室裡的花朵,到中國來未必能適應激烈充分的市場環境。我歡迎特斯拉到中國建廠,這證明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也給消費者更多選擇。但最終勝利一定屬於中國汽車品牌。也許是蔚來,也許是其它車企,特別是造車新勢力中,創業、創新成功的,會代表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勝利。”

特斯拉確立建廠僅僅吹響了上海新能源爭奪戰的號角,當“無畏艦”工廠的齒輪轉動起來之時,這場貼身肉搏戰才到了衝鋒的關鍵階段。

或許正如《上海灘》中所唱的那樣,未來上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的一個註腳,註定不會平靜:“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