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淮南王刘安谋反,但为何还未出兵就束手就擒了?

桃花岛建别墅


说起淮南王刘安谋反,还是挺戏剧性的。而且淮南王这一支,三代人都在谋反:父亲刘长、刘安、儿子刘迁,空有脾气,没有像样的谋划,谋反的都不大像样子。

第一代淮南王刘长:

淮南王这一支,身世就很特别。刘安的父亲刘长,是刘邦的儿子,也就是最早被分封的宗族王。刘长的生母赵姬本是赵王张敖(刘邦女婿)的美人,被献给路过的刘邦,有了身孕。刘邦是在赵姬受张敖一案被牵连关进大牢自述有了天子骨肉,才知道还有这档子事的。不过当时气头上没搭理。

赵姬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刘邦进言求情,审食其便不再尽力相劝。




赵姬也是个刚烈性子,生下刘长就自尽了。其实赵姬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她这是用生命要唤起他对自己儿子的愧疚和关注。果然,刘邦后悔了,刘长也因祸得福,在吕后身边长大。正因为有这份养育之情,让刘长躲过了吕后后来的大肆清楚刘姓宗族,也让他把母亲之死不敢怪罪吕后,而全转嫁到了审食其头上。

刘安也是个力能扛鼎的霸王,跟汉文帝关系好,总呼他“大哥”。文帝也是好脾气,一再宽容他各种过失。直到刘安找个由头,杀了审食其,然后跑去文帝那说:吕后杀人乱政反正都是审食其没尽力劝阻,我这是为天下人去祸害。文帝不忍怪罪。

后来刘安在自己的封地上,跟闽越、匈奴各处联络,准备谋反。网罗朝廷罪犯,不尊朝廷法度,与天子一般配置,擅杀国相春,拒绝帝王赏赐,“南海人王织上书向皇帝敬献玉璧,忌烧了信,不予上奏”等等罪行,被高到文帝面前。文帝最后在百官那里争取赦免了刘长的死罪,改废其王位,刘长遣往蜀郡严道县邛崃山邮亭。刘长大约是继承了母亲的刚烈,堂堂淮南王囚车受辱,绝食而死。




淮南王刘安其人:

刘安其实是个受上天眷顾的人。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他也想派兵掺和。结果大军被淮相骗走,转而支持朝廷。七国兵败,刘安逃过一场浩劫。

而且刘安是一个文化人,“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咱们现在所读的《淮南子》就是他主持下,让宾客编纂的。我们现在所吃的豆腐还是他发明的。汉武帝对这位长辈也是非常敬重。多美好的生活!估计是见证了一次次的造反,他心里也有点驿动,最后终于去干了这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事。

说起来,这也怪汉武帝的舅舅太尉田蚡,偷偷跟刘安说:汉武帝没有立太子,一旦他死了,不是您来继承帝位,还有谁呢?从此以后,刘安就一直活在“有机会抢夺皇位”并且一直为此做准备的期盼里。




淮南王刘安治家,祸起萧墙:

刘安嫡子刘迁和女儿刘陵与父亲是一条心的,只是这一对儿女不是善类。刘安的内乱就是从儿子刘迁身上开始起的。

刘迁自以为剑术了得,非跟武将雷被比武,结果被伤了就记恨。雷被借抗击匈奴为借口,“主动被罢官”,然后跑汉武帝那去告发。汉武帝没有定刘安一族不尊诏令之罪,只是派人来询问,削夺二郡。刘安觉得受辱,更加不安,加快密谋造反。

刘安还有个孙子刘建,刘建的父亲是不被刘安待见的庶长子刘害,常被刘迁看不起。刘建私下结交很多人,想让自己父亲代替刘迁,被刘迁发现,大板子伺候了一顿,刘建心里更加怨恨。刘建知道刘迁曾想谋杀来询问的汉中尉,于是让好友去长安向汉武帝告发刘迁。

审食其的孙子审卿还插了一手这事。审卿怨恨老淮南王刘长杀了祖父审食其,便向其友好丞相公孙弘添油加醋地告发淮南之事。

刘安看到刘建去受审,感觉谋反一事,已是势在必行。



不得不说的伍被:

淮南王刘安的谋反里,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刘安招募宾客术士数千,其中有一位伍被,才能出从,为其中冠首。伍被用昔日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其计而被迫自杀的故事谏刘安不要这么干,刘安愤怒的囚禁他父母三个月。


伍被不支持的理由是:1、天下平安无事,纲常皆在,国力在往上走。这是天时不备。2、有大将卫青,爱兵如子,兵士愿效死力。除非有人刺杀卫青,才可起事。说白了,没一个将领打得过卫青。3、刘安所说的能据守的三川险要,伍被都不认可。4、刘安的亲信大臣中平素能指挥兵众的,都已被天子下令收入狱中,无人可用。



伍被的造反流程馊主意:

伍被自称是个“愚蠢”的主意,被刘安采纳了。刘安依计伪造皇帝印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史、中二千石、京师各官府令和县丞的官印,邻近郡国的太守和都尉的官印,以及朝廷使臣和法官所戴的官帽。打算用这些伪造的政府文书,迁徙家产在五十万钱以上的富豪,豪强,被赦免的犯人等等,去“朔方大捷”刚打下来的朔方城充实边境,以此来制造民怨,再刺杀卫青,乱中窃国。这不就是后面汉武帝的政策吗?我真怀疑伍被到底是哪头的。

计策定完了刚动手了,刘安心里没底了!最后还是刘迁主动把预谋杀死朝廷中尉的罪自首背了,刘安正好也觉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罢手。没想到,刘迁自刎没死成,伍被也跑去自首。这下不用说了,淮南王谋反,人证物证俱全。




未出师,身已死:

“汉武帝便派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刘安。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都被满门杀尽。”

汉武帝本来爱惜伍被之才,最后“廷尉张汤说:“伍被最先为淮南王策划反叛的计谋,他的罪不可赦免。”于是杀了伍被。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



谋反如儿戏:

整体看下来,淮南王刘安他这一生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但就是如此谋国大事,只是个念头的时候,就搞的全世界都知道了。送他一句孔老夫子的话,让他知道他注定是要失败的: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我是热爱中华文化的现代创业人如是,热爱中华历史,易经文化,敬请关注如是。


如是史社


因为被揭发了!

――――――

注定孤独的身世

个人的身世就像主人公刘安所信奉的道家思想的“道”一样,是命中注定的,是受限制的,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不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解读它,那么将会陷入对上天的嘲讽,对命运的蔑视,对自己悲悯的纠结之中,怨天尤人、偏执骄恣,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无法自拔的深渊之中。

所以,刘安生来就是孤独和忐忑的王子。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他的父亲就是死后被孝文帝追谥为淮南厉王的刘长,是汉高祖的“少子”,孝文帝的弟弟,这也是孝文帝纵容刘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他的母亲则是原赵王张敖的“美人”。

“高祖八年”,即公元前199年的时候,刘邦在攻打韩信经过东垣县(后汉高祖改其为真定县,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时,赵王为了讨好刘邦,就把赵姬即刘长母亲献给了刘邦。当晚赵姬就和刘邦一番云雨,并怀有了身孕,“得幸上,有身”,即刘安的父亲刘长。后来因贯高等人的谋反事件也一并抓了赵王张敖,厉王刘长的母亲因为是赵王张敖美人的缘故也被牵连进去,入了狱,“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王即赵王张敖。当时赵姬虽被刘邦临幸,但在名分上却还是赵王张敖的美人。而后,刘长母亲在狱中生下了刘长,就自杀了,“恚,即自杀”。官吏把小刘长“承”给了刘邦,刘邦就把刘长托给吕后来养。

就是说刘安的父亲刘长从小是在单亲家庭下成长起来的,但又比现在的单亲家庭潜伏着更大的危险。首先,作为父亲的刘邦给不了他太多的父爱,刘邦有八个儿子,“高帝八男”,而且由于刘长母亲的缘故,他更加不被亲人看好,而且还要整天承受兄弟的排挤;其二,吕后的阴鸷,如果不是刘长的乖巧和低调,凭吕后的手段刘长又怎能逃得过呢?当然,这种乖巧和低调应当是刘长为了活命而做出来的,他一直在潜伏着;其三,刘长的“为人刚”,这也势必导致他容易得罪人,在这个皇权为威为强的时代,作为一个皇子又怎能因性格上的缺点到处树敌呢?所以说,刘安的境地应该是比单亲家庭更加凄凉,是在没有关爱和亲情下成长起来的,以致最后刘长反叛,“为人刚”的性格致使他绝食而死,“乃不食死”。

说这么多来讲刘安的父亲,是否头重脚轻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这个三纲五常,皇权、父权、夫权等占领思想意识的社会,父亲的影响至始至终是任何人甚至母亲都无可替代的,“不求守长陵,而求之真定,先母后父,不谊”,长陵是刘长的父亲刘邦的陵墓,而刘长的母亲葬在真定,就是说如果把母亲放前而父亲放在后面,是不义的。

那么我们肯定刘长对刘安的影响是至深的。我们知道孝文帝在位时是很娇宠刘长的,因为当时除了孝文帝的下一代,厉王刘长可以说是文帝最亲的人了,文帝对厉王处处的忍让和放纵,但最后厉王刘长还是死了。

当然,刘长是必须死的。首先,对孝文帝不敬,“骄蹇,数不奉法”,“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偶犯一次还可原谅,一而再,再而三,就未免有些过火了;其二,反叛之罪,这是古时最大的罪名,可谓大逆不道,诛族也嫌轻了些,这是刘长的最大错误;其三,孝文帝的“阴刻”,从周勃下狱我们可以看出孝文帝其实也是心思很重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孝文帝虽然数次饶恕厉王刘长,也不过是在显摆自己“以孝治天下”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刘长犯罪后,袁盎当时也给孝文帝上谏,“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而以孝文帝的才智不可能听不出这句话的意思的,但文帝却没有听从袁盎的,就是说孝文帝宁可背负杀弟之名违背不孝之名来除去刘长而后快,因为这比亲手杀他来的更加有利,果不其然,厉王刘长绝食而死,而文帝为了摆脱不孝的罪名,就逮捕“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餽侍者”,将他们斩首示众,由此可以更加确定孝文帝的深沉多寡。

所以刘安从小就得背负着背叛的坏名声,还有杀父之仇。古时父为纲,负债子偿,即使没有受到连坐,这种大逆不道的名声又如何绝于朝廷百姓内外呢?至于杀父之仇就更加遥远了,除非做了皇上,否则仇何以报?如贾谊的谏书上说:“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其罪……今奉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刘安的言行举止也就必然万分小心了,否则一有不恰当之处,本已众矢之的,最后必然无容身之地了,内心幽怨,举步维艰,何其忐忑。

刘安还有三个弟弟,在孝文八年即公元前172年,因为孝文帝怜惜淮南厉王的缘故封他们四个都只有七八岁的小孩为侯,“封安为阜陵侯,勃为安阳侯,赐为阳周侯,良为东成侯”。这么小的年龄就父死,兄弟分离,所以更加确定了刘安的孤独,孤独寂寞之心无不充斥着儿时的成长。

在孝文帝十六年即公元前164年的时候,孝文帝因为一首民间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栗,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而把刘安及其两个弟弟封于淮南王故地,当时东成侯刘良已经死了,且没有子嗣。刘安为长子,所以袭淮南王。可见刘安之所以为淮南王是因为受他的叛逆父亲的“父荫”,或说是孝文帝的虚荣心和爱面子。因而,刘安淮南王爵位的得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只是皇命难为,皇帝的一次做戏罢了。得到这个王位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是一张冰冷的王位椅子。

英雄不怕出身单薄,志气高也无妨,就怕出身豪门贵族,才气天赋又是无绝,然却在阴暗心态的夹缝下走过来,总觉志气难舒仇难伸,饶是郁闷不发却似死干柴烈火一般,就差一蕊火引子了。淮南王是孤独寂寞的,或许人们记住的更多的是他的博学多才和在文学上的成就。

博学多才的主编

刘安不像他的父亲刘长“力能扛鼎”,而是“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

他宾客众多,“阴结宾客”,我们暂且不计较他广聚宾客的动机,但一个没有人格魅力和才华的人又怎么可能让人依靠呢?

他著述颇丰,可谓立万世遗产。“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书,亦二十余万言……使为《离骚传》……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这些书是他作为主编来编撰的,这个编撰团队以刘安和他的宾客为主,宾客中以“八公”为主,著述主要都是反映刘安的思想核心的。

他们工作的程序,先是刘安与八公“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也就是一个策划组织的过程,先策划讨论主题,然后分工执笔。不幸的是著述虽丰,但大多散佚,仅存的就是现在所谓的《淮南子》,其原名《鸿烈》,即上面所说的《内书》二十一篇。从《淮南子》全书看来,最后成品应是由刘安润色加工完成的,以使主旨和思想相统一反映刘安的思想。

古时百家争鸣,有儒、道、墨、法、阴阳、名、杂、农、小说、纵横家等派别。刘安则属道家,《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虽兼容其他各家著作但我们还是把它看成是道家作品。卷二十一《要略》中,“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行而施宜”,可以看出刘安心中博古通今,可容万物之境。

“道”是《淮南子》抑或说是刘安最基本最高的一个思想。所谓“道”,“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就是说“道”是万物之源,是无意识自然而然存在的,“道”是万物发展的一个总的规律并制约着万物的发展变化,跟我们现在高中政治上讲的“物质”有点类似。

说到道家的思想,我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道家的“无为”思想,《淮南子》也继承了道家的这种“无为”思想。那刘安的“无为”是否是老子的“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呢?当然不是,而是“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就是说人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和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不要私心太重,应当对百姓有所作为,即在其位谋其政,然后建功立业。而不是老庄的消极无为思想,而是积极的无为思想。这从刘安后来的反叛事件也可以看出来他的内心对于有所作为的渴求。

得道升天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文质彬彬,白衣袭身,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之色,这也是老庄给我们的印象。据晋朝葛洪的《神仙传》卷六所述,淮南王刘安最终也得道升天。“取鼎煮药,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余人,同日升天,鸡犬舐药器者,亦同飞去”,这也是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出处。当然,这是野史,不足信。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刘安的才学过人,博闻强识。

刘安喜好黄白之术,也就是所谓筑炉炼丹,而丹没练成,竟然制成了豆腐。所以刘安被尊称为豆腐鼻祖,“八公”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豆腐至今仍为大家喜欢的食品,后来兴起的臭豆腐更是“名扬天下”,古时候的穷苦百姓应该是很感谢刘安的吧,为不用终日吃青菜萝卜而高兴了。

起初,凭借皇叔的地位和才学,刘安是很得汉武帝刘彻的赞赏的,“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漠然后罢”,一大早拜见皇上,谈天说地、古今得失、技艺诗赋一直到晚上才停止。刘安的才学和思想无可辩驳,但他却不会审时度势,他以为他的思想“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就是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时不我待,汉武帝刘彻为了统一大业,开始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这就与刘安的道家思想相排斥,也是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和刘安后来的造反。

注定失败的反叛

造反是需要理由的,不管是于内还是于外,否则将会背负大逆不道的臭名,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能永不回头的走下去,甚至万劫不复,对于百姓你也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来让他们相信跟你造反将会有更好的日子等着他们。

刘安造反也必须要有理由的:首先,是天意,“彗星竟天”,古代人反叛举事大都会借用天的异象来炒作,必须造出一个天命不可违的理由来使信天命的群臣百姓相信此举乃是天意,“先吴军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就是说之前吴军起兵的时候彗星出现只长几尺,而现在彗星连天,天下必有大的乱事,这是刘安心动的很大的原因;其二,武安侯的谗言,“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公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就是说皇帝当时还没有太子,淮南王是刘邦的亲孙子,而且以仁义行天下,等到皇帝驾崩,皇位就是淮南王的了,当然这只是武安侯对刘安溜须拍马的伎俩,只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安竟信以为真了;其三,父仇父志所累,大家都已经知道,刘安的父亲刘长是因反叛而死的,归根到底是因为皇帝的逼迫,即使已经改朝换代,刘安仍把父亲的死归结为现在的皇帝,而且父亲的志向在前,他又怎能不如此行事呢;其四,道家思想的影响,之前我们已经说到,刘安把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发展到积极无为的思想,认为必须有所作为为百姓建功立业,但他的思想与汉武帝刘彻推行“独尊儒术”的国策相矛盾相对立,就似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所以他必须自己找一条路来走,这也是刘安反叛的根本原因。

刘安是一位好的文学主编,但不是一位好的炒作者,否则天有如此异象,竟没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刘安反叛也是必然失败的。

首先,没有窥清时势, “被窃观朝廷之政,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皆得其理,上之举错遵古之道,风俗纪纲未有所却也”,而且“南越宾服,羌僰入献,东瓯入降,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翅伤翼,失援不振。虽未及古太平之时,然犹为治也”,“当今诸侯无异心,百姓无怨气”,就是说天下生平,四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造反的理由和机会;其二,门客的反叛,门客雷被与淮南王的儿子有矛盾,后遭淮南王的罢免,怀恨在心,相互为敌,门客伍被,曾力劝淮南王不可反叛,而后却也为淮南王的反叛出了很大的力,但最终为了私利还是临阵倒戈,举报淮南王了;其三,孙子的不孝,淮南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刘不害,次子刘迁,但淮南王不喜欢长子刘不害且没有封不害为侯,不仅没立不害为太子继承他的王位,且没有封不害为侯,而且刘迁等人也对他不好。刘不害的儿子刘建“材高有气”,一心想为父亲报仇,把反叛的事情给捅出来了,当然这其中还有辟阳侯的孙子审卿为了报爷爷的仇从中作梗。

这样的种种理由也就势必导致刘安的失败,刘安是一个好的文学家和食神,但却不是一个政治家。

刘安的一家是悲剧性的,父子兄弟三人前后造反,但却都惨淡收场。父亲淮南厉王刘长造反被揭发,绝食而死;自己造反同被揭发,自杀;弟弟衡山王刘赐造反也被揭发,自杀而死,父子三人的命运如出一辙,殊途同归。刘安的奶奶赵姬也是自杀而死,一个家族就像得了遗传病一样。

刘安的历史形象应是一个反叛者,文学形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主编,民间形象则是豆腐的发明者即豆腐鼻祖。

刘安,一个幽怨、孤独、悲情、才华横溢的诸侯王。


令狐菜栗子


刘安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是豆腐的创始人,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淮南子就是他著写的。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途中绝食而死。刘安为长子世袭为淮南王,才16岁,他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聪明好学,善文好乐,也算是发明家,创造了豆腐,热气球理论的实践者,用艾燃烧将鸡蛋壳浮于空中。淮南子这部著作包含了政治,哲学,伦理,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等等,他非常的迷恋道理学说,炼丹术,追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鼓励生产,体恤百姓,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和喜爱。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派兵去了淮南,刘安被逼自尽。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刘安的道家的无为而治属于天差地别,刘安广邀宾朋进行思想的碰撞,积蓄一些反叛的筹码和力量,刘安的造反还没有实施,就被门客雷被告状,以及伍被,刘建的告密扼杀在襁褓中。



刘安招揽的门客中,有八个人很有才华,分别为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雷被是一个剑艺高超的人,与淮南国太子刘迁的比试中,错手伤了太子,在淮南呆不下去了。雷被又向刘安请求跟随卫平打匈奴,刘安听后,起了疑心,把雷被给辞退了。雷被怀恨在心,跑到了长安城去告刘安的状,汉武帝正忙削藩,剥夺了刘安的封地。伍被则是劝诫刘安不要反叛,刘安拿出陈胜,吴广起义例子来讥讽他,伍被感觉刘安不采纳他的建议,只好去朝廷密报刘安的密谋叛乱之事。孙子刘建因为自己父亲刘不害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没脑子的刘建居然跑到长安告状。目的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父亲成为淮南子,没想到让自己的爷爷刘安走上黄泉路。


冠希论坛


打开百度搜索刘安二字然后搜索的结果是淮南王刘安西汉皇亲宗室,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还是西汉的发明家,总之一句话这位爷他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这种他不适合干这样的买卖就适合搞个发明,玩个诗词歌画的什么,不是有句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吗?”可这位爷偏偏就跟造反杠上了不务正业非要玩个副业……造反!要知道这位爷为啥有这爱好,大家跟我往下看。


刘安是个有故事的人,刘安是第二代淮南王第一代淮南王是其父亲也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长,这个刘长是高祖皇帝最小的儿子又是汉文帝刘恒的异母弟弟。刘邦在剿灭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夺其封地废其王号,把淮南王这个爵位封给了他最小的儿子刘长。这个刘长绝非省油灯他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在文帝刘恒时期仗着文帝对自己的宠爱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直到最后竟然想觊觎帝位想玩起政变这单生意了,最后可想而知落的个绝食身亡的结果。可以说刘长就没给他儿子刘安起个表率的作用,刘安最后造反完全是跟他爹学的有点给他爹报仇的意思。

前面说了刘安是个有文化的人算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通病是普遍理论知识全面实践能力欠缺,刘安就是这样的人造反搞的人尽皆知。人家造个反都是偷偷的进行的这位爷偏偏怕别人不知道,见人就说我要造反我准备当皇帝。还有就是你说就说呗!你要想造反就拿出点具体的计划和实际行动来可这位爷是光说不练,说的多了问题就来了。刘安手下有位大将军叫雷被,雷被因为与刘安的儿子刘建因为练剑的事发生点摩擦,按理说这是小事可刘安护犊子把雷被炒了鱿鱼没了工作的雷被那叫一个气,雷被一气之下就把刘安要造反的事给大boss 汉武帝刘彻说了。刘彻岂能容忍当时就发兵征讨刘安,刘安这个知识分子哪经历过这事啊当时就怂了束手就擒。


二蛋哥读历史


一、淮南王刘安是文人,按现在的说法是知识分子,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马上驰骋,他有著名的学说《淮南子》一书。刘安的父亲刘长就是聚徒党谋反,而后发配途中郁闷绝食身亡,说来搞笑,刘长聚70人谋反起事,这也见怪了,现在轮到刘长的儿子刘安,他常常怨恨其父之死,常想反叛朝廷。

二、刘安这个家庭不具备弄刀舞剑的能力,他还一味的想谋划反叛,首先让自己的聪敏女儿刘陵去长安刺探朝中内情,而后又于伍被查看地图、部署路线,其实刘安就是一个书呆子,伍被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刘安的图谋不轨。这样的大事刘安的内朝就有分歧,他的谋反肯定不会成功。

三、刘安的儿孙们也是无能之辈,在反叛起事中乱上添乱,太子刘迁在与雷被学习剑术中误伤太子,太子动怒,雷被恐惧,逃往长安,刘安的另一个儿子刘不害与子和太子不睦,弄的告发朝廷,汉朝丞相公孙弘已经怀疑刘安的谋反,从而追究审问,于是乎事未发而端末露,书呆子气的淮南王刘安只能提前自刎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