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14、材料科學家—徐祖耀(1921.3.21-2017.3.7)

徐祖耀,1942年畢業於國立雲南大學礦冶系,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相變理論和材料熱力學的教學與科研。推動在國內開展相變熱力學教學與科研;在馬氏體相變及形狀記憶材料、貝氏體相變和納米材料中相變等領域頗有建樹。積極倡導先進高強度鋼的研究,提出淬火-分配-回火(Q-P-T)新工藝,Q-P-T鋼已成為國際上新一類超高強度鋼。他出版的多部著作對我國幾代材料科學家的培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5、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薛社普(1917年9月26日-2017年3月10日)

薛社普一生從事基礎醫學科學研究及教學。細胞生物學家,實驗胚胎學家和生殖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細胞分化調控研究的開拓者之一。首創無核的網織紅細胞雜交模型並以此進行轉基因核重建細胞的研究,並提出紅細胞分化因子是哺乳類紅細胞自然排核的產物的假說,此外有關男性節育藥研究論文被視為權威論文,對生殖生物學和細胞藥理學做出重要貢獻。

16、"鐵將軍"—俞大光(1921年1月22日-2017年4月12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教授長期從事核武器電子系統研究,是中國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遙測系統的開拓者之一。他參加並領導了多次國家級的大型試驗,他參與或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多種獎勵。

他被譽為新中國電工基礎教材的拓荒者和耕耘者,他主編的《電工基礎》教科書在國內被廣泛使用。在哈工大教書育人期間,因治學嚴謹,他的課被稱為"老虎課",他則被稱為"鐵將軍"。

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17、"中國圍產保健之母"—嚴仁英 (1913年11月26日-2017年4月16日)

嚴仁英是我國著名婦產科、婦女保健專家,北京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婦兒保健中心主任,世界衛生組織婦兒保健研究培訓合作中心主任,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婦幼衛生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名譽主任,北大醫院名譽院長,被譽為"中國圍產保健之母"。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婦女保健和計劃生育工作,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白斑、藥物終止早期妊娠和農村圍產保健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合編有《病理產科學》《婦產科學理論與實踐》等,主編有《實用優生學》。

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18、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乃通 (1934.07.17-2017.04.21)

張乃通院士為我國軍事通信、衛星通信、專用集群通信領域的著名專家,他率先研製出國產化的數字信令MPT1327集群移動通信系統,打破了我國專用通信系統市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為我國國防和航天以及其他專用通信技術和設備的研究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曾主持研製了指控數據鏈通信系統、海軍超視距數據鏈、第一代國際標準專用集群通信系統等,成果均轉化為實用裝備及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19、中國反應堆物理、核安全專家—阮可強(1932.12.19—2017.04.29)

阮可強院士是中國反應堆物理、核安全專家。他長期在反應堆物理和核安全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工作,負責過多個反應堆的物理研究、設計項目,負責核設施的臨界安全研究、設計和審查工作。負責核潛艇壓水堆物理計算,研究解決了堆芯熱中子空間能量分佈的精確計算問題。負責完成了第一座快中子零功率反應堆的建造和物理啟動,為我國快堆研究的起步奠定基礎。作為物理設計負責人研製成功微型反應堆,獲198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核工業中鈾同位素分離、乏燃料後處理、燃料元件製造、鈾鈈冶煉加工等十幾個重要工廠的設計、投產、運行,解決了大量的臨界安全問題。

20、"全所科技工作者的老師"—彭少逸(1917年11月9日-2017年5月6日)

中科院院士彭少逸是著名燃料化學家、催化專家。他是我國最早從事色譜研究的人員之一,同時又是我國催化科學的開拓者之一。他創立了柱內顯色指示劑快速測定油品中烴類組成的色譜方法和薄層吸附劑快速分析氣態烴的色譜方法,開創了催化新材料和多項催化動態分析的研究,並取得多項理論性和應用性成果,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彭少逸院士在山西煤化所被譽為"全所科技工作者的老師"。這不僅因為他在科研工作中建樹頗豐,多次獲獎,並有一套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方法;也不僅因為他長期以來培養了不少得力助手,又是博士生導師,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善於與別人協同,樂於與他人交流,取得成果願與助手分享。

21、人造衛星工程開拓者之一屠善澄 (1923年8月12日-2017年5月6日)

屠善澄,自動控制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人造衛星工程開拓者之一。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建人之一。長期從事導彈、衛星、載人飛船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為《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研製與發射試驗做了突出的貢獻。為促進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的交流與發展和國際間的友好往來做出了重要貢獻。長期擔任兼職教授,首批博士生導師,培養了許多自動控制科技人才。

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22、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

吳文俊院士的人生堪稱一段中國科學界的傳奇。1950年, 他提出"吳示性類" 和"吳公式",將拓撲學中示性類的概念由繁化簡,由難變易,並給出了示性類之間明確的關係和可以計算的公式,被稱為 "拓撲學的地震"。1956年,他和著名科學家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了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57年,38歲的他成為新中國當時最年輕的中科院學部委員。上世紀70年代,他開創了近代數學史上的第一個由中國人原創的研究領域數學機械化,實現了將繁瑣的數學運算、證明交由計算機來完成。

2010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第7683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文俊星"。2001年,他成為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23、我國著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俞昌旋(1941年7月-2017年5月23日)

俞昌旋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及教育家。他長期從事等離子體物理實驗研究,在磁約束等離子體湍流和反常輸運、等離子體非線性現象、等離子體診斷等領域取得多項有重要創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24、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郭予元(1933年-2017年5月29日)

郭予元院士首次在我國系統研究了世界性麥類毀滅性害蟲麥種蠅的發生規律和防治關鍵技術。是主張我國植物保護數理統計學應自成體系的創導者之一,開展完成了"正交多項式配線求殺蟲劑的致死中量"和"多元迴歸分析的因子相關選擇法"等創新性研究。棉鈴蟲是我國棉花最主要的害蟲,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多年基層工作的經驗,郭予元帶領一個課題組,幾年後解決了棉鈴蟲防治中的重大難題,他們的科研成果直接推廣應用到冀、魯、豫、陝等棉花主產區,在700萬畝棉田中成效顯著。更為重要的是,郭予元和他的課題組還配合農業部制定出《全國棉鈴蟲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技術規範》,從此使棉鈴蟲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有章可循。

記得我的好,或者,記住我就好-17年至今逝去的國寶科學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