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鳌拜是一个很“著名”的“背景人物”。

“著名”,是说他的名气大,基本上,对清朝历史略有些了解的人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他只是个名气大的“背景人物”而已,大家知道这个名字,知道历史上有这一号人,但这人干过些什么事,有过什么经历,都说不上。

这就奇怪了,既然都没干过什么大事儿,怎么就成为了“著名”人物呢?

是因为他充当了“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帝的“背景人物”。

把康熙帝定位为“千古一帝”的人是著名史学家阎崇年。

阎崇年自信满满地说:“我对他的总结是‘千年一帝’,我仔细算了,这最近一千年,还没有一个人超过他。谁能举出一个例子说,最近一千年有哪个皇帝超过他,那我就认输。”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对于这个“千古一帝”的光辉事迹,“除鳌拜”是其人生第一功。

阎崇年在其代表作《康熙大帝》就对康熙这一事迹进行了大力介绍。

所以,鳌拜不可能不著名。

可以说,鳌拜遇上康熙,是他生前的不幸,却是他死后的大幸。

生前的不幸——他被康熙整得很惨,差点死无葬身之地。

死后的大幸——因为充当了康熙的“背景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成为了著名人物。

阎崇年为了突出康熙的高明,就不得不强调鳌拜的厉害。

但是,鳌拜的厉害之处在哪里?

对不起,说不上,只知道他厉害。

用金庸《鹿鼎记》里的描述,鳌拜武功盖世,勇猛无比,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实际上,鳌拜只是一个粗人,靠着老黄牛精神,紧跟着皇太极的步伐,且在皇太极死后,在豪格与多尔衮争立时,站对了位置,先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因此在福临登基后成为了福临的心腹。

福临,也就是顺治帝病危时,清朝开国大臣已经凋零得七七八八了,心腹鳌拜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就成为了托孤四大臣。

四大臣的另外三人,身体都不行,鳌拜身体骨硬。但也因为这个,成为了逐渐成年的康熙的眼中钉、肉中刺、心头恨。

查遍所有的史料,都没有很明显的迹象表明鳌拜对康熙有什么不臣之心。

但康熙就固执地把鳌拜当成了最大的假想敌,并且煞费苦心地导演了一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

可怜的鳌拜,历事三朝,在风烛残年的古稀岁月,走路尚且要扶墙喘气的时节,却被康熙埋伏了十几个侍卫搞伏击,哪有半点反抗之力?

康熙得意洋洋地向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

因为鳌拜没有任何篡弑的迹象,康熙自觉难圆其说,便免其死罪,宣布禁锢终生。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年迈体弱的鳌拜随后死于禁所。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年已花甲,想起了少年的淘气事,觉得鳌拜清白无辜,却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不由大起隐恻之心,追赐其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

但这没有什么作用,鳌拜家族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败了下来。

这之后,几乎有清一代,鳌拜家族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

近年,在辽宁大连的一个叫金家屯的小村庄里,有一个已七十多岁的老汉,自称是鳌拜第十一代孙。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老汉名叫金玉慧,他说,当年康熙抄家时,鳌拜的孙子尔坠正好在外面,听闻噩耗,心知不妙,于是掩名埋姓,逃至庄河仙人洞20里处,即现在的金家屯安顿了下来。现在,经过两百年的,村庄有好多鳌拜的后人。

为了证明自己所说不虚,金老汉还出示了家里珍藏的族谱,而族谱上的确有鳌拜的名字。

专家们考究了该族谱,都认为金老汉所说属实。

另外还有一条证据,即在金家屯村头有一块墓碑,经考察,就是当年的鳌拜孙子尔坠修建的。

鳌拜这些后人在和别人谈论起自己祖先的时候,一点儿也不骄傲。只说现在的影视作品“除鳌拜”演得太过了。

金老汉说:“在影视剧作品里,鳌拜的形象被‘脸谱化’,这样的结论很难让我们这些后人接受。”

康熙擒捉鳌拜后,鳌拜家族淡出人们视线三百年,近年有其后裔现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