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後周將領韓通又被稱作“韓瞠眼”,歷仕後晉、後漢、後周三朝,周世宗柴榮在位時期他屢立奇功,官至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韓通不滿二十歲就應募從軍,因身強力壯,勇於作戰,被提拔為騎軍隊長。後晉開福元年(947年),遼兵攻入開封,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韓通投奔其帳下。遼兵北退後,他又追隨劉知遠至開封,因從討杜重威有功,檢校國子祭酒。後漢正式建立後,官加檢校左僕射。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乾祐元年(948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繼位,韓通遷升為奉國指揮使。同年二月,河中、永興,鳳翔三鎮連衡反叛,隱帝任命郭威為樞密使,率軍征討叛亂。韓通跟隨郭威衝鋒陷陣,身被六創,被提拔為都虞侯,從此成為郭威的心腹。郭威出鎮大名,奏請韓通擔任天雄軍馬步都校。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乾祐三年(950年),劉承祐因忌殺大臣,郭威被迫起兵,代漢建周。手握兵權的韓通在郭威代漢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韓通對郭威有擁戴之功,而郭威也非常賞識韓通的才能,後周建立後,韓通被封為奉國左第六軍都校,領雷州刺史。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郭威去世以後,其養子柴榮繼位,史稱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北漢主劉崇趁郭威之喪,勾結契丹大舉進犯後周,周世宗柴榮派遣韓通協助王彥超從晉州道東出,邀擊北漢兵。在高平大敗北漢、契丹聯軍後,柴榮任命他為太原北面行營部署,挖地道攻太原城。班師後,韓通移鎮曹州,任檢校太保。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顯德二年(955年)正月,柴榮認為深、冀兩州間橫亙數百里的胡盧河堤堰不夠高陡,難以阻擋契丹騎兵的長驅直入,命令韓通與王彥超率兵卒丁夫浚治。

韓通一面主持工程,一面迎擊契丹的侵擾,圓滿地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又在李晏口為靜安軍修築了城堡,葫蘆河的浚治,收到了禦敵、通漕、溉田三種效益,“自此契丹不敢涉葫蘆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為了加強北部邊防,韓通又先後主持修築了柬鹿 、鼓城、祁州、博野,安平、武強城牆。為了按期完成這些禦敵、安民的工程,他辛苦異常,“夜宿古寺,晝披荊棘”

柴榮征伐後蜀時,韓通依然是柴榮手中的一把利劍。顯德二年(955年)六月,柴榮遣兵征伐後蜀,韓通被任命為西南行營馬步都虞侯。他率部進入大散關,圍鳳州,又分兵修築了固鎮城堡,斷絕了後蜀糧道,從而為後周攻克鳳州創造了有利條件。後周收復秦、鳳等四州後,韓通因軍功被提拔為侍衛馬步軍都虞侯。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同年,柴榮感到東京汴梁城日益繁榮,而規模狹隘,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下詔增廣街巷,擴建開封城,責成韓通總領其役。這項浩大的工程原計劃三年竣工,但韓通指揮有方,僅用半年時間就主持完成了這座都城的擴建。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準備北伐,韓通等率水陸軍先赴滄州,修建了進入遼境的水道,“補壞防,開遊口三十六,遂通瀛莫”。柴榮的大部隊抵達滄州後,通過這條水道直通契丹。周軍攻克三關後,以益津關為霸州。韓通主持修築了霸州城。班師後,韓通被任命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後,移領鄆州。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其子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範質、王溥、魏仁浦並相,執掌朝政。

柴宗訓年幼登基,這才讓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有了可乘之機。趙匡胤策劃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趙匡胤率軍突然回到開封,韓通這才驚覺趙匡胤的政變之舉,他快馬加鞭從內廷趕出來,想組織軍隊拼死抵抗,不料行至半路被軍校王彥升發覺。王彥升是趙匡胤的黨羽,他發現韓通想帶人抵抗,立即追至韓通家,將其一家殺死。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宰相範質、王溥等人面對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順勢承認了他的地位,只是說:“事已至此,就不要太倉促了,自古帝王有禪讓之禮,現在可以舉行了。”因而詳細陳述,又說:“太尉既然通過禮儀接受禪讓,就應該侍奉太后如母,贍養少主如子,千萬不要辜負先帝舊恩。”然後帶領百官的擁戴趙匡胤登基。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以後,唯有他不肯低頭,還試圖組織軍隊抵抗

相較韓通的忠義之舉,無怪乎宋太宗趙光義曾說,範質的確有宰相之才,但周世宗死後,面對他的兄長趙匡胤代周建宋,範質“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

歡迎大家閱讀“上馬擊狂胡”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歷史,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